中药汤剂正确煎煮与饮服方法

2010-02-11 12:47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5期
关键词:饮服温服汤剂

马 威

(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中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药学理论,对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但是,正确煎煮与饮服方法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疗效,下面介绍作者在工作中的几点经验。

汤剂的煎煮方法

1.加水量及浸泡时间。用砂锅将药物装起,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煎药,不宜用热水浸泡饮片,以免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的多少受饮片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及煎煮时间等因素制约,一般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cm,中药浸泡时间为20~30min或1h,使水分子充分渗透到药材组织内,煎煮滋补药或解表药等应酌情加减水量,用于小儿的汤剂可适当减少水量,中药浸泡时间为20~30min或1h,使水分子充分渗透到药材组织。

2.煎煮时间、火候及煎液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约30min为宜,如芳香或解表药物适当缩短时间,约25min左右,滋补药可增加至 40~50min,也可视情况而定,每次煎出药液量约100~200ml为宜,煎3次即可。

3.特殊煎煮法。①先煎和后下:代赭石、磁石、龙骨、牡蛎等矿石类、骨类、甲壳类药物,质地坚硬,短时间内不能煎出其药物的有效成分,应先煎。但是药物有溶于水与不溶于水之分,对于不溶于水的药物应先碾成碎末。后下药物一般指芳香或清解类药,如薄荷、藿香、大黄等含挥发油的药物,久煎可失去有效成分或起相反作用,如同为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久煎和后下有相反作用,后下则泻下,久煎则收敛。②包煎:将需包煎的饮片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与药同煎,包煎的药物大多质地轻浮或黏性强或带有刺激咽喉的毛绒,如蒲黄、滑石不包煎会使药物浑浊下沉,锅底焦化。旋覆花不包煎会使绒毛混入药中,服用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车前子不包煎胶性强,影响煎熬与过滤。③烊化和冲服:烊化是将需烊化的饮片置锅内加水适量,加热融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同服。如阿胶、鹿角胶、芒硝等与其他药同煎,则黏附药渣,不易滤出,影响疗效。盐类和水的亲和力强,能降低水对其他药物的溶解度,也就是“盐析作用”,可冲服。一般贵重药物,如三七、琥珀等,为防止煎煮破坏有效成分或煎不完全,造成损失,故研细冲服。④另煎兑服:为了防止羚羊角、人参等一些药物的有效成分煎不完全,需将饮片单独煎煮30~40min后,药渣入群药同煎,药液兑入群药液中同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中药饮服方法

中医的饮服方法主要是依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所服药物的治疗作用来确定。

1.急用频频服、顿服:适用危重患者或病在下焦的重症患者。危重患者,阳气欲脱或大汗亡阳,或气随血脱,急服参附汤、独参汤,以留人治病。

2.徐徐服:适用于病在上焦,胃气不和,呕吐或妊娠恶阻,重病,年高体虚不能耐受药力者,胃气不和引起呕吐,或闻药气即作呕吐者,大量快速饮服恐加剧呕吐,此类患者饮药宜少量多次,徐徐温服。

3.温服、热服、冷服:温服、热服适用于表证、寒证、虚证患者。中药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有利于胃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而对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的表证,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祛目的。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宜热服,以免寒凉伤阳。寒湿痹证,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另外,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冷服适用于热证、阳证患者。有些患者,冷服可减少呕吐的发生。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症,宜热药冷服。

4.一般服法:1天2剂,日夜连续服,适用于重症患者。例如小儿患重感冒,一般1天2剂,下午服1剂,如症状少改观,夜间另服1剂,往往取得很好疗效。急症、重症患者,前者日服2剂增加服药量,使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后者日夜连续服,增加服药频率,同时延长服药时间,使药力连续,尽快治愈。2天1服或1周服5天停药2天,或服1周停3天等,此服法适用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患者,或体质虚弱长期服用调养滋补剂患者。空腹服适用于虚证下焦病证,驱虫或病在四肢、血脉等。饭后服适用于病在胸膈以上、五官科疾病和对胃有刺激性的药。临睡前服适用于治疗失眠患者。病发前服适用于治疗痛经等病症。

猜你喜欢
饮服温服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瘦弱牛长膘有二法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边岸吟
消食化滞
治支气管炎
饮服中心指导下的学生伙管会对我院餐饮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