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洪美 王 芹
(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262200)
笔者自拟保肝汤治疗慢性肝炎64例,疗效颇显,现介绍如下。
64例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0个月。均为 2002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保肝汤基本方: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芍、金银花、连翘、滁菊、水牛角、山羊角、白茅根等。其适应证是慢性肝炎而见胁痛脘胀,面色晦暗,唇色深褐,午后低热,甚则瘀斑、癥块等,而以脉象细弦、滑数或沉而无力,舌质偏红、暗紫,苔黄薄腻,津少为其必具之指征。如见热毒旺盛者,重用水牛角、牡丹皮、连翘、金银花、菊花,以清热解毒为先,或加用龟板以制其炎上之火;如见肝阴耗伤、血瘀络脉,则重用生地黄、牡丹皮、鳖甲、桃仁、赤芍、白芍,以滋肝阴、清肝热、活血软坚;如肝气郁滞、络脉痹阻而胁痛显著,则加用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香附,甚则用失笑散;如兼见脾困湿阻者,去菊花而加用茯苓、薏苡仁、泽泻。
痊愈27例,好转31例,无效6例。
患者,女,47岁,2005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于17年前因感疲倦乏力而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轻度异常,长期应用西药治疗,肝功能损害未见好转,去年6月因悲伤过度,病情增剧。肝功检查,中度异常,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自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纳后饱胀,肝区胀痛,小便短赤,脉弦滑数,苔净舌红。肝经郁热内炽,热灼伤阴,血瘀络脉,不通则痛;脾受其累,健运失常。治宜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为主,略佐益气健脾之品。处方:生地黄15g,丹参15g,党参15g,鳖甲15g,赤芍、白芍各9g,水牛角15g,牡丹皮9g,桃仁9g,金银花9g,连翘12g,麦芽15g,茯苓9g,鲜白茅根30g。
服上方15剂后,食欲增加,精神略振。仍守原治则,药用川石斛、当归、郁金、泽泻、薏苡仁、茵陈、青蒿、栀子等。服用3个月后,纳后饱胀已除,肝区胀痛消失,全身情况日渐好转,脉象由弦数转弦缓,肝功能复查正常。
临床所见急性肝炎以湿热见证为多。若迁延日久,则湿困脾土而致阳气受损;或见热郁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血热而瘀阻肝络;内伏之蕴热不得外泄,必然伤及肝肾之阴。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行血、辛凉透达、滋阴外托之功。方中生地黄养肝血,清血热;白芍滋肝液,敛肝阳;赤芍泄肝热,破血痹;滁菊疏风散热;伍山羊角降肝火、熄肝风;水牛角性走散,入心肝胃经,清热毒,消瘀血,治发黄;白茅根入血分凉血利尿,引热下行,使邪热有所出路;牡丹皮属血分药,辛苦微寒,既清肝中伏火又清肾中相火,清瘀血,除癥坚而无伤正败胃之弊;金银花、连翘属气分药,辛凉轻清,宜透诸经郁火。对邪热郁伏,血热血瘀,阴液耗伤之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有效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