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0-02-11 09:54刘承军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2期
关键词:猪病兽医站猪群

刘承军,李 莹

(聊城市畜牧局,山东聊城 252000)

2009年8月下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发病猪群,之后发病病例逐渐增加,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病率达到高峰,11月份开始,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病情趋于稳定,此次猪病涉及面广,许多养殖场均有发病猪群,总体发病率估计达50%左右。由于病原不清、防控不力和误诊误治,引起了大批猪只的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 发病特点

从流行情况来看,此次高热猪病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饲养密度大的区域和管理水平差的中小规模场和散养户,病情发生早,发病率高(个别区域达到60-70%),病死率高(个别饲养场达到20-30%);二是发病猪群在发病初期均有移动(购买、转群)猪群造成应激反应,诱发疾病同一个因素;三是在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仍有一部分中小规模饲养场和散养户的猪群没有发病或发病轻微,没有死亡病例。这些场户的特点:首先是防疫程序科学合理,猪兰耳、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等重大疫病均免疫较好,从检测情况来看,免疫抗体水平也较高;其次是管理水平较高,场内干净卫生,均坚持自繁自养,拒绝从外界引猪;另外,这些饲养场、户定期投喂预防性药物,有固定的技术咨询场所和人员,技术指导水平较高;管理水平较好的大中规模饲养场也基本没有发病,猪群生产稳定。

2 诊断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是:病猪精神沉郁,高烧(一般 40.5-41.5℃),稽留不退,食欲减少或废绝,多数发病猪拒食,干粪,用药1-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拒食或饮水量、食量较正常状态明显减少,便秘,尿呈黄色或茶水色,喜卧、懒动。有的病猪吃食减少,外观看不出任何变化,只见猪只消瘦。有的病猪耳尖发绀,眼睑发绀水肿,眼角有分泌物。有的呼吸困难,咳嗽。有的鼻流清亮或脓的鼻液。部分病猪出现呕吐,呕吐物呈泥黄色。有的猪在死前有神经症状。有的母猪发生流产。病猪普遍鼻镜干燥,咳嗽、喘气,病猪初便秘后拉稀。母猪症状不明显,只表现发烧,用药后体温正常,但不吃,精神不好,部分青年母猪表现有耳部变蓝紫色、臀部、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大便干结现象,有部分喉头肿大,下额水肿。根据我们分析,此次大范围流行猪病仍为多病因混合感染的猪高热综合症,与2006年流行的猪病基本相同,但比2006年发病率偏高。

3 流行原因分析

3.1 基层防疫体系不健全

乡镇兽医站是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基层兽医站的基本情况为:乡镇兽医站归属乡镇管理,且有部分乡镇兽医站归属不清,这部分乡镇由于不能解决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很难承担属于公益事业。但各类动物疫病的防控在乡村最基层、最前沿、最关键的环节却断了线,使防控工作无法很好落实。

3.2 免疫或者预防治疗措施不到位

猪的蓝耳病(PRSS)、圆环病毒、气喘病、胸膜肺炎放线菌、伪狂犬病毒等能破坏猪的巨噬细胞、抑制猪的免疫功能使动物易继发感染。

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是有许多散养户和中小养猪场,防疫意识淡薄,根本认识不到免疫的重要性,加之免疫程序不科学,除接种口蹄疫、猪蓝耳等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外,不接种细小病毒、伪狂犬等疫苗。这是散养户和中小猪场发病受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防疫制度不健全,也是引起猪病流行的又一个原因。部分养殖场户乱投药、乱治疗。抗生素长期超量添加导致慢性中毒、耐药性增加、抵抗力下降;发生疾病后不去正规动物诊疗机构治疗,导致疫病反复发作,既造成病原产生抗药性,又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3.3 外购猪引进病原

从发病猪的情况来看,多数发病猪是因饲养场户饲养方式以购买仔猪,进行肥猪生产为主,不饲养或饲养母猪较少,多数仔猪需要外购,且来源于交易市场,甚至从正在流行疾病的区域购买仔猪饲养管理粗放,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

3.4 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饲养环境恶劣

有许多散养户和中小猪场不懂科学饲管方法,防病意识淡薄,还有许多猪场消毒不规范,甚至有的猪场平时根本就不消毒,特别是在疫病流行期间,仍不采取或不知道采取封闭、隔离、消毒等防病措施,这些都给病原侵入和引发传染病提供了条件,埋下了隐患,这也是造成猪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与此相反,许多大中型猪场由于管理规范,免疫、消毒到位,所以,大流行期间很少发病或不发病。

3.5 饲料因素引起抵抗力下降

个别养殖户贪图便宜,不使用全价饲料,价格谁的低就买谁的,因饲料问题造成猪机体抵抗力降低:一是营养不良和过饲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并由于蛋白质和能量的缺乏和过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对失衡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酸)、镰刀菌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猪饲料中最常见毒素,其中的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可以抑制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三是重金属超标:饲料中镉、铅、贡、砷等重金属超标使用,另外,一些重金属微量元素的超量添加(如铜、锌)引起猪淋巴细胞破坏、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4 防控对策

4.1 加快基层兽医体系建设

要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实行乡镇兽医站三权归县,解决待遇问题。也可从乡镇现有干部中抽调人员重建兽医站,以缓解县(市、区)级政府负担人员工资的压力。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精、责任心强的基层兽医队伍,落实待遇,落实责任;同时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乡镇兽医站站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诊治动物疫病能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备必要的疫病诊断、监测仪器设备。

4.2 做好综合防控措施

目前,对猪瘟、圆环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猪病的最好预防手段仍然是免疫。因此,搞好免疫是防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大中小种孕母猪都要做好免疫,以提高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养猪场户要按畜牧兽医部门要求和推荐的免疫方法与程序,认真做好免疫工作,并做好免疫效果的监测,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以提高猪的免疫力,这是防制猪瘟、猪蓝耳病、圆环病、伪狂犬病的关键所在。对细菌性的放线杆菌、支原体则通过敏感的抗生素给药方式予以解决。平时做好药物预防和驱虫保健。要在断奶猪转保育舍2周后进行体内外驱虫,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猪圆环病毒除外),配合提前用药预防,以成功控制保育和生长育成阶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

4.3 做好外购工作。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不要在外面购买猪进行饲养。确需外购的,买猪时应首先注意猪场场的防疫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所在地区是否为无疫区,所处的环境位置是否有利于防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蓝耳病、伪狂犬、布鲁氏菌病、猪瘟、细小病毒等病的抽血化验。

4.4 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要做好消毒灭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禁止闲人、车辆等的随便出入,并经常做好人员、车辆、用具、环境等的消毒,消除病原生存环境和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是要搞好饲养管理,改善猪舍环境,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尽量降低应激反应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尽量避免频繁转群、混群,不同大小的猪不能混养,要避免缺水、饥饿、高密度饲养、寒冷、炎热、潮湿、恶劣的空气质量等现象发生。三是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不同日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4.5 使用全价饲料。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饲料,造成猪体抵抗力降低,要使用正规饲料生产厂家的饲料,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全面。

猜你喜欢
猪病兽医站猪群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