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 张海川 韩丽川 林荣封 李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102)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广泛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已经成为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主要选择方式。鼻内镜手术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带动了鼻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影象学、形态学的研究,推动了鼻科学事业的发展。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和完成鼻内镜下鼻窦手术20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0例患者中,男139例,年龄21~72岁;女61例,年龄为17~66岁;全部病例平均年龄为43.6岁。
慢性鼻窦炎120例,鼻窦炎合并息肉66例,鼻窦囊肿9例,霉菌性鼻窦炎5例。
血常规,血型以及血糖、生化检查,全部病例手术前完成鼻窦冠状CT检查。
术前使用抗菌生素加糖皮质激素3d。麻醉均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在用肾上腺素充分收缩鼻腔黏膜后,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有息肉先予清除,再依次切除钩突和筛泡,开放上颌窦,结合鼻窦CT及术中探查病变情况酌情开放额窦、筛窦及蝶窦。伴有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者行其前外侧缘及下缘部分切除术。手术以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达到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为目的。术后鼻腔常规填塞明胶海绵及凡士林纱条,手术后坚持换药3~6个月。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息肉无复发。好转:自觉症状好转,但息肉复发。无效:自觉症状同手术前,检查见息肉复发。
200例患者中,息肉复发15例,眶壁损伤3例(眶脂肪损伤导致球结膜瘀血水肿,眼眶瘀血肿胀,但眼球运动和视力无损害)。
随访3~6个月60例,半年以上5例,1年3例。其中:治愈63例,好转5例,无效0,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含气空腔,按其所在颅骨命名为额窦、筛窦、上颌及蝶窦,共4对。各鼻窦的发育进度不一致,初生儿只有上颌窦和筛窦,到3岁时额窦和蝶窦才开始出现。临床上按其解剖部位及窦口所在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2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其窦口均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适用于鼻窦炎、鼻息肉、外伤、异物、良性肿瘤、鼻中隔偏曲、早期恶性肿瘤等。在欧美国家,治愈率达到80%~90%。
鼻内窥镜手术要求手术操作者要有良好的解剖结构识别能力和操作技巧。根据CT片显示病变凡是进行功能手术注意保留鼻腔黏膜完整性。切除病变组织要准确,充分止血;清除干净筛窦黏膜息肉样变或筛房内的粘液囊肿,没有病变的筛房可保翻;对于额窦及蝶窦病变,可将窦口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关键,复查时需清除术腔分泌物,阻塞窦口周围的囊泡,防止术腔粘连,保持中鼻甲的型态,充分保持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对于换药配合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以镇静剂或者全身麻醉下换药。尽管术后换药非常关键,但由于患者的依从性差和对疼痛的恐惧造成术后的综合治理有很大的缺陷,应加强随诊并强调术后治疗的重要性。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同时基层医院硬件设施往往较差,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要小心谨慎,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服务。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炎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135.
[2]徐汉洪,郑文雄.鼻内镜手术80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6):78~81.
[3]周雪华,丁吉女,蒋建华,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技巧及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06(3):63~66.
[4]储兰芳.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05(28):29~31.
[5]宋艳军,高鹏,刘瑞.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6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3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