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敏
(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妊娠、哺乳期发现乳腺肿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处理时都有所顾忌,尤其是妊娠期乳腺癌。妊娠、哺乳期或产后1年内确诊的原发乳腺癌,统称为妊娠期乳腺癌。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家庭都有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一般认为妊娠期乳腺癌的预后很差,主要是病期晚,多为Ⅲ~Ⅳ期,转移率高,均因延误治疗所致,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5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总结如下。
2000~2009年6月10年来在我院共收治妊娠期乳腺癌5例,占同期乳腺癌(433例,平均年龄49.56岁)发病比例1.155%,妊娠期乳腺癌发病年龄小,平均年龄29.6岁,发生在第1胎3例,第2胎2例;妊娠期1例,哺乳期4例;肿物最小直径1.5cm,最大者12cm;乳腺彩超和钼靶摄片均有明显的影像改变;病理:侵润导管癌3例,乳腺硬癌1例,髓样癌伴髓外浆细胞瘤1例;4例改良根治,1例保乳根治;ER、PR均阴性,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1例,术后均接受规范的放化疗治疗。
随诊至2009年12月、2~10年,死亡1例。死亡者,25岁,孕前发现肿物6年(19岁),如花生米大小,孕8个月如乒乓球大小,在当地多家医院均考虑纤维瘤,未给予处置,建议产后手术治疗;产后2个月肿物如鸭蛋大小,乳腺变硬,皮肤发红,婴儿拒绝吸吮,在当地就诊,考虑哺乳期乳腺炎,消炎对症治疗无效后转来我院,以炎性乳腺癌入院,入院时肿物大小约12cm×12cm×10cm,同侧腋下可及多枚淋巴结,大者2.5cm×2.5cm×2.2cm,行根治术,病理为左乳硬癌,LN 27/27,术后半年发现对侧乳腺癌,同时伴多脏器转移死亡。
随着高龄初产妇增加,或过度重视乳房的完美,或忽视乳腺肿块的危害性,妊娠、哺乳期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乳腺小叶主要在妊娠期通过增生和分化而成熟,哺乳期有分泌功能的小叶结构也进一步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增生分化过度即基因突变,其恶性细胞大量增生[1]。正常乳腺的发育、癌变以及乳腺癌的生长和发展,均依赖于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作用,特殊时期的乳腺肥大,致密坚实,肿块不易被发现,使患者延误就诊,给医师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妊娠对乳腺癌的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因就诊晚且易误诊成乳腺炎、积乳囊肿、纤维瘤等,使病情处于晚期阶段,预后差[2]。
本组资料显示:妊娠期乳腺癌多发现于哺乳期,5例中只有1例发现在妊娠早期,并实施了终止妊娠后手术,预后较好;妊娠中晚期由于乳房增大组织致密,极易掩盖肿物而延误治疗,哺乳期相对组织致密性降低,或因肿物生长易触及,或导致乳汁淤积婴儿拒绝哺乳而发现,如能早期发现预后仍良好。妊娠、哺乳期乳腺肿瘤早诊早治非常重要,给母亲完善治疗的同时保证婴儿健康是乳腺外科、肿瘤科和妇产科临床医师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1)重视孕前乳腺体检:详细认真的乳房体检结合无损伤、简便易行的乳腺扫描及彩超等辅助检查尤为重要,乳房肿瘤最好在孕前手术切除,将肿瘤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其在妊娠期间增大或癌变,早诊早治。
(2)注重产前乳腺体检:对高危人群在产前进行体检,妊娠妇女在首次产检进行乳房检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将这种定期检查一直延续到哺乳期结束,因为哺乳期乳腺癌在孕前或妊娠期可能(或实际)已存在。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应留意乳房肿块,尤其是在妊娠前就发现乳腺纤维瘤而未处理的,应动态观察,每月来医院复诊一次。妊娠哺乳期体内激素水平很高,有些患者的纤维瘤会在这一时期快速增长,这可能妨碍正常哺乳,导致乳汁淤积和诱发乳腺炎甚至癌变,乳腺纤维瘤内同时含有乳腺癌的比例在0.1%左右,一般为微小癌或镜下癌,这种情况在临床和影像学多只有乳腺纤维瘤的表现。因此如果发现肿物有所增长,分析利弊,尽量在妊娠中期手术切除肿物。
(3)对下级医院的外科、乳腺科、妇产科医师要定期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明确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炎、乳腺癌等常见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因X线对婴儿有潜在危害,对妊娠期或35岁以下年轻女性分辨率低,不宜在检查时使用,而乳腺彩超可反复检查,必要时行针吸活检等,尽早确诊,避免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
(4)提高人们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的乳腺普查意识,适时结婚、怀孕,提倡母乳喂养,正确哺乳。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危险性,可能是哺乳推迟了产后排卵及月经的重建,并使乳腺组织发育完善。
[1]李俊杰.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治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0):824~827.
[2]王炎,康俊升,聂磊,等.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药,2007,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