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尹立勇
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顺义区担当首都“菜篮子”,实现了从庭院养猪到规模化养猪的跨越。进入21世纪,随着顺义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顺义区按照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原有规模猪场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着力发展高端、高效的种猪产业。通过完善种猪繁育体系、开展种猪性能检测,搭建种猪推广平台、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实行联合育种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打造我国北方种猪“孵化器”,实现了从生猪大县到种猪强区的跨越。
1987年,为解决首都副食品供应不足,丰富市民“菜篮子”,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京郊大力发展规模化养猪生产的举措。顺义区勇挑重担,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建成规模化养猪场190个,生产规模达到700个,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头。养猪业的发展使顺义区赢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称号,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养猪生产示范县”、“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居全国2200个市(县)肉类总产排名第七位,居全国受表彰的253个生猪调出大县第11位。
顺义区有北京最早的规模化养猪场——陈各庄猪场,在全市率先采用了四阶段养猪工艺和高床扣笼产仔技术,原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在1995年视察该场时亲笔题词“科学养猪,地肥民富,服务首都”。顺义区还有市政府命名的“京郊养猪第一镇”——大孙各庄镇、“京郊养猪第一村”——北郎中村等。顺义养猪业从传统的庭院养猪一下跨越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顺义区年出栏商品猪一直保持在100万头左右,长期满足着首都1/3市民的日常需求,顺义成了首都重要的猪肉供应基地,为丰富市民菜篮子,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
进入21世纪,随着顺义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不容回避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四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城规划区、城镇结合部、奥运场馆周边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养殖业正在逐步退出,适宜养殖业发展的空间逐渐缩小;二是全区载畜量超出了现有耕地的承载能力,养殖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趋显现;三是国内外动物疫情严峻,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越来越大,潜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四是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就业渠道逐渐增加,农民择业观发生根本性变化,热衷于养殖业的人员明显减少。
针对新时期畜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顺义区按照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落实区委提出的“畜牧业有所不为”精神,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在原有规模猪场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着力发展种猪产业,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确保畜牧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出栏种猪26.5万头,占全市生产总量的60%左右,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是全国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实现了从养猪大县到种猪强区的跨越。
建设良种猪繁育体系是现代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该地区养猪业先进水平。顺义区种猪场已由1998年的2家种猪场发展为本区35家种猪场、外埠种猪基地10个。全区现已形成由5家原种猪场为核心、30家祖代场为繁育推广和72家商品猪场为生产的良种猪繁育体系,结合种猪场验收达标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技术档案,每头种猪的三代系谱和双亲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都登记在案,为种猪的选育提高提供了科学的选择依据,实现了从自繁自养到科学繁育的跨越。
加强种猪测定监督体系建设,开展种猪集中测定和场内测定工作,是培育专门化品系的核心技术,是夯实联合育种与群间遗传联系的基础之一。
顺义区畜牧主管单位充分发挥顺义种猪性能测定站的功能作用,已连续10年定期组织辖区内种猪场的种猪性能进行统一监测,及时向企业反馈数据,指导种猪场不断提高种猪生产性能,从而保证顺义区各种猪场选留的核心群种猪真正做到了品质好、质量优。2002年,顺义区种猪测定站被北京市农业局正式批准为“北京市种猪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从而承担全市种猪场的种猪性能监测工作,为掌握全市种猪性能水平提供依据。另外,顺义区所有种猪场全部配备了计算机、育种软件、背膘仪、电子秤等现代化育种设备,坚持开展场内种猪性能测定工作,种猪选育的方法实现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化的遗传指数型的跨越。
为拓宽顺义区种猪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2001年,顺义区政府依托种猪性能测定站资源优势,举办了首届种猪拍卖会,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北京电视台所拍摄的专题片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吸引了业内人士对顺义种猪发展的高度关注。
自2001年开始,顺义区政府借势造势,先后举办了“中国北方地区首届种猪拍卖会”和全国种猪擂台赛、邀请赛、专家论坛等大型推介活动,在国内同行业产生较大反响,推动了顺义区种猪产业发展壮大,为加快“中顺”种猪品牌的推广和提高种猪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现从个体单独销售到产业整体推广的跨越。
随着近几年国内种猪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投资大、起点高、技术力量雄厚的“后起之秀”相继在全国各地落成投产,种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前的种猪市场竞争,拼的是品种质量和品牌。2004年,“中顺”种猪是代表顺义区精品种猪行业的区域性品牌,已正式在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这是京郊畜牧业中第一个为整个行业冠名的品牌。
畜禽良种业属于养殖业中的高端、高效型产业,但由于顺义区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其发展已经受到了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双重制约,而外埠周边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饲料供给充足,为顺义区实施畜禽良种业的低成本扩张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顺义区因势利导、统筹安排,将优良的种猪资源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迅速辐射到那些养猪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的外埠区域,加快当地生猪品种改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顺鑫农业公司、顺新龙、汇正等种猪企业已经在陕西、四川、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建立了10个种猪外埠基地,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种猪出栏能力6万头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从本地发展到带动外地发展的跨越。
多年来,在传统的闭锁核心群育种思想指导下,每个猪场各自为阵,相互之间极少交流,育种场之间相互独立、相互竞争,从而陷入“引种—扩繁—退化—引种”的局面。2009年年初,为了整合现有种猪产业资源优势,构造“中顺”种猪育种利益共同体,由北京汇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下营百合原种猪场、北京顺新龙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郎中种猪场、北京良山畜牧场等优秀种猪企业联合成立了“北京中顺种猪联合育种有限公司”。
按照《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和《种猪遗传评估测定规程》,顺义区建立了“种猪场+测定站+人工授精站”联合育种模式,制定统一方案和目标,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北京中顺种猪联合育种中心为平台,以顺义区种猪良种繁育体系为载体,在不同种猪场内进行大规模配合力测定,筛选高效杂交组合,开展大白猪联合育种。完善顺义区种猪遗传评估体系,为场间配合力测定提供资源平台,加快遗传进展,力争通过5~7年努力,培育出抗病强、增重快、肉质好等具有顺义特色的“中顺”大白猪新品系。实现从单纯引种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近年来,顺义种猪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平均每年递增10%左右,2009年共出栏种猪26.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纯收入近2亿元,平均每个种猪场年利润均在200万元以上,相继涌现出一批年利润达500万元以上的高效种猪场。顺义种猪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顺义每年向社会提供的20多万头种猪,可使近千万头商品猪得到品种改良,对推进全国瘦肉型猪改良进程和改善猪肉品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外埠种猪产销基地建设,不仅延伸了顺义种猪销售网络,而且传播了顺义先进的种猪管理经验和优良猪种,对提高当地养猪生产水平,增加农民养殖收入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