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0-02-11 04:12于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5期
关键词: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于艳华

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还是引发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然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非特异性自觉症状,而高血压从发病到器官明显损害要经历很长时间,很多患者发病后自己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后,也不在乎认为不是什么大病重病。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在无临床症状或血压偏高尚未达到诊断标准时,就已经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成倍增高。所以,必须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 高血压病诱发因素的教育

1.1 遗传因素

研究证明,如果父母均是高血压病患者,那么子女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5%;父母单方是高血压患者,子女患病率为18%;而父母不是高血压患者,子女的患病率为3%。

1.2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一般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43%,60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病率在50%以上。

1.3 饮食习惯和肥胖

过量地摄入食盐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研究证明,我国北方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与饮食偏咸不无关系。WHO建议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g为标准,而北方农村地区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每人达到20g,北方城市也平均高达13~14g,大大超过了WHO建议的标准。另外,钾和钙的摄入过低,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过多也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体重高2~4倍,而且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较正常体重的高血压患者要高。BMI增高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

1.4 饮酒吸烟

酒能引起高血压且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酒精对血压的影响分为2种,急性效应是指饮酒后数小时后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精神放松,可暂时引起血压下降,但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多对心脏有一定的损害;慢性效应即数日后可引起血压升高,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

吸烟也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8~10倍。烟碱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心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微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1.5 缺乏适当运动

在正常血压人群中,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从事体力劳动的同龄人高20%~50%。长时间不活动可以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而肥胖又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

1.6 精神状态

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愤怒、烦躁、易激动、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的精神刺激都可诱发高血压的发生。

2 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教育

患者虽然知道患有高血压,但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要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期、分类、发生发展、临床症状、选药原则、用药目的及服药注意事项等知识。

2.1 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先让被测者安静休息5min,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排空膀胱;在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被测量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并外展45°。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均应放在心脏水平。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应包裹80%上臂。将袖带展平,气带中部对着肱动脉,紧贴缚于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要距肘弯上2~5cm,不可过紧或过松。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窝肱动脉处,然后向袖带内快速充气,待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以恒定速率缓慢放出袖带中的空气,使汞柱以2~6mmHg/s的速度缓慢下降,以便正确读出结果。在放气过程中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此音逐渐增强后转为柔和的杂音,压力再降低后又出现不带杂音的声音,并逐渐减弱,当该音性质突然变为低沉,然后则常很快消失,一般取动脉音消失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测量血压时,应相隔2min重复测量,取2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min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推荐以右上臂血压为准,若左侧血压大于右侧,亦可以左上臂为准,但注意每次都应以同侧对比[1]。

2.2 高血压的诊断

经多次测量血压(一般是在同一上臂测量血压,连续3d),如果血压≥18.712.0kPa就是高血压。1999年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了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分期的标准:正常收缩压<17.3kPa,舒张压<11.3kPa;正常收缩压高限17.3~18.6kPa舒张压高限11.3~11.9kPa,Ⅰ期高血压:收缩压18.7~21.2kPa舒张压12.0~13.22kPa,Ⅱ期高血压:收缩压21.3~23.9kPa,舒张压13.3~4.6kPa,Ⅲ期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4.0kPa舒张压超过14.7kPa。

2.3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常见头痛、头昏、头胀,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心脏表现: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随着病情的进展而不同,心脏代偿期可仅有心悸,进入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可有心力衰竭的气喘、呼吸困难、水肿、腹水等一系列症状。由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可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表现。肾脏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如果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则有尿蛋白、尿少、水肿等表现,可以出现低比重尿、蛋白尿加重等,最终导致尿毒症,尿素氮、肌酐清除率下降,水电解质紊乱,多个脏器受损症状。

2.4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靶血压水平,应重视药物治疗。单药治疗往往不能够达到目标血压,目前提倡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由于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避免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提高降压疗效,增加患者的耐受性。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为:①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②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③β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④β受体阻滞剂和α1受体阻滞剂;⑤钙拮抗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3 合理膳食结构

合理的膳食原则应该是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保持营养均衡,低盐低脂均衡饮食。均衡就是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碳水化物占总能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类食品供给,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脂肪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每日三餐规律进食,定时定量,以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以及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高脂、高盐、高糖、腌制、熏制等加工的饮食,进食时细嚼慢咽,可以自我进行食物的热量的估算和统计,制定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食谱。建议参考以下原则:①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②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肉汤以及油炸食品、糕点、甜食,烹调时尽可能选用植物油,以清蒸、炖煮、凉拌烹饪为宜,避免煎炸、熏烤、腌制食品。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③适量摄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④多吃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⑤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400g,水果100~200g。⑥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4 戒烟限酒,运动锻炼控制体质量

要让患者懂得饮酒吸烟对高血压的危害,烟酒可引起大动脉病变,引起大动脉硬化,被列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精量男性长期每天超过20~30g,女性超过10~15g即为长期过量饮酒。对烟瘾、酒瘾较大的患者在短期内戒除比较困难者,劝其每天减少饮酒、吸烟的量,直至完成戒除。

早在1933年就有人发现运动员和经常运动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血压要低于不经常运动者。适当的运动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运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min为宜,强度因人而异,不要做动作过猛或低头弯腰,体位变动幅度太大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5 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情绪

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在职患者因工作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部分患者因打麻将、打牌、玩游戏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要根据患者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休息。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在生活、工作中建立乐观的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自我解脱,自我放松,遇到事情要冷静,善于结交朋友,在烦躁是时候可以通过听听音乐、练练书法、打打太极拳等方式调节,保持情绪的稳定,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通过非药物疗法血压仍没有控制或治愈不稳定的患者,要经过医师的诊断,正确选用药物,了解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高血压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对生命的危害,正确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掌握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血压的诊断标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等可将血压有效控制在稳定的正常范围之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1]王艳明.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9,15(3):371-372.

猜你喜欢
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