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贵周老师治疗湿疹的经验

2010-02-11 03:54刘保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0期
关键词:白鲜皮韩老师双下肢

刘保平

(甘肃省庄浪县中医医院,744600)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韩贵周老师是庄浪县中医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是我市著名中医专家,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对湿疹的治疗尤具特色,现将其治疗湿疹的经验浅谈如下。

湿疹为患,风湿热邪所感

湿疹属中医“湿疮”范畴。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浸淫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热阻遏,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韩老师认为湿邪是湿疹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常兼夹风邪、热邪。在皮肤则表现为:湿偏胜者水疱、渗液、糜烂、皮色不红、下部多见;挟热者皮色弥漫潮红或渗出腥黏结痂,瘙痒甚;挟风者泛发迅速,大片糜烂,瘙痒无度;湿热阻遏日久,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肥厚、角化等。

湿疹治疗,当分邪之轻重

急性、亚急性湿疹多为风湿热邪为患。在治疗上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要大法。韩老师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并伍以白鲜皮、防风、刺蒺藜等祛风止痒。他认为在湿疹辨证上应当认真分析,仔细判断风、湿、热邪之轻重。湿热俱盛者,应清热与利湿并重;热邪明显者,当以清热为主,兼利湿邪,在治疗中需加重清热药物的运用,可选加黄柏、羚羊角粉、水牛角、蒲公英、生石膏等;湿邪较重者,当以利湿为主,兼用清热之品,可选加滑石、萆薢、车前子、车前草等药;风邪偏盛而皮损泛发、瘙痒严重者,应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重用散风止痒药物,如防风、白鲜皮、刺蒺藜、乌梢蛇、蝉蜕等。总之,韩老师强调在治疗湿疹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注意湿、热、风邪偏轻偏重,灵活加减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久病湿疹,重视扶正祛邪

慢性湿疹多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皮损则表现为干燥、粗糙、肥厚、角化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以健脾除湿、养血祛风为主。韩老师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除湿,并伍以丹参、当归、夜交藤、白鲜皮、防风等养血祛风治疗。韩老师强调慢性湿疹虽然在临床上表现出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证候,但其根本病因还是湿热固结于皮肤腠理之间。因此,在临床上除根据患者的病情辨别病证中湿重还是热重之外,更要注意湿邪是导致湿疹的最主要因素,要把治疗湿邪贯穿于湿疹治疗的始末,要从根本上治愈湿疹则需除湿务尽。他主张早期用利湿法,后期用健脾除湿法。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停。因此在治疗慢性湿疹时都应注意健脾药物的应用,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生薏苡仁、生扁豆、生芡实、生枳壳等,脾气健则水湿自除。韩老师认为,如果过度使用苦寒的药物,可伤及脾气,湿邪停留而使病情更加缠绵难愈。

重视局部,配伍适当药物

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韩老师认为,在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以及病变部位的病理生理情况而选加适当药物,增强疗效。如发于头面者可选用菊花、桑叶、金银花等;发于手掌可以用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可以使用川牛膝、木瓜、忍冬藤、黄柏等;发于上肢者可使用桑枝等;发于腰背者可加用杜仲、白术;发于小腿伴有静脉曲张、血液循环障碍者可以加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如桃仁、鸡血藤、丹参等。

合理外治,防止湿疹加重

韩老师认为,湿疹的皮损,容易激惹,有渗出倾向。因此选用恰当的外用制剂,对湿疹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慢性湿疹之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皮损,可用焦油类、水杨酸类、尿素类、维甲酸类角质剥脱剂,配合皮质类固醇类软膏外用,但应当注意其刺激性,否则药后可致皮损发红,出现渗出倾向,导致湿疹急性发作。湿疹急性发作时,糜烂渗出明显者,宜选用湿敷法,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亦可选用马齿苋、黄连、黄柏、花椒、龙胆草等煎水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可用皮质类固醇霜膏或油膏外用,切忌用粉剂外敷。流液明显或水疱为主者,禁用软膏类药物外搽,以免病情加重。

消除诱因,减少湿疹复发

湿疹的发病机制与其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在因素即过敏体质,可能与遗传有关,表现为机体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增强,且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及神经精神因素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外部因素多种多样,大致包括:①食物:鱼虾、海鲜等;②吸入性粉尘: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③环境:日光、温度、湿度的变化;④皮肤接触物:各种动物皮毛、皮屑、金属及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等;⑤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虫感染等。机体可能对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产生过敏,且不同的湿疹患者可能由不同的病因所致。因此,韩老师认为,消除诱因,对于湿疹的治疗或减少湿疹复发有很重要的意义。应教育患者尽量注意并避免接触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改善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宜穿棉质白色内衣;皮损部位避免过度烫洗和挠抓,避免肥皂等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积极治疗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发病期间忌食辛辣、酒等刺激之品,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以达到治愈湿疹的目的。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6岁,2008年6月7日初诊。双下肢起红斑水疱3天,伴灼热瘙痒。发病前未接触及食用过特殊物品和食物。居家潮湿。病后自觉心烦失眠,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自用皮炎平软膏无明显效果,来诊。症见:双下肢皮肤潮红肿胀,散布密集的红色小丘疹、小水疱,部分融合成片,表面溃破糜烂渗出结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急性湿疹。中医诊断:浸淫疮。韩老师辨证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治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生地黄 20g,栀子 10g,生石膏 30g(先煎),忍冬藤30g,滑石15g(包煎),车前子 15g,牡丹皮10g,赤芍15g,白鲜皮 15g,刺蒺藜 10g,川牛膝10g,黄柏 1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内服,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并用黄柏30g,龙胆草30g,马齿苋30g,煎水1500ml,冷湿敷。皮损干燥后用派瑞松外涂,每日2次,15剂而愈。

例2.患者,男,56岁,2008年9月15日初诊。双下肢反复起皮疹2年,加重7天来诊。自诉于2年前双下肢起皮疹,时轻时重,迁延难愈,7天前明显加重,自觉下肢沉重,口淡,不渴,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来诊。症见:双下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肥厚浸润性斑块,色素沉着,表面轻度糜烂渗出,部分皮损结痂脱屑,可见抓痕血痂。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浸淫疮。韩老师辨证为脾失健运,湿阻肌肤。治当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0g,木瓜 15g,冬瓜皮15g,丹参20g,鸡血藤20g,白鲜皮15g,防风10g,夜交藤3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内服,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于干燥皮损处外用派瑞松,每日2次,轻度糜烂渗出部位用氧化锌油膏外涂。服药20剂,皮损基本消失,以参苓白术散善后调理而愈。

体会

韩老师治疗湿疹,强调了四个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他主张不仅要辨明证型,而且要明确诊断,抓住湿邪是导致湿疹的最主要因素,分清湿、热、风邪之轻重,合理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慢性湿疹,更要详加辨证,标本兼治,重视脾胃机能的调整,只有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他非常重视局部外用药物,认为合理的外治可以加快病情好转,缩短疗程。韩老师亦特别强调防治结合,他指出:对于每一位湿疹患者,都应讲明本病的发病诱因,教育患者注意并尽量避免接触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解除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治愈或减少湿疹复发的目的。

猜你喜欢
白鲜皮韩老师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二白膏”防皲裂
我的老师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请您诊断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