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157000)
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513例,其中实施剖宫产术285例,子宫全切术127例,子宫次全切术63例,异位妊娠35例,宫颈癌根治术2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41.5岁。手术时间平均为2.3小时,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住院7d。
2.1.1 术前准备
医者应在术前做好手术操作的相关准备,保证设备器械在术中正常运行,并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有所预防。
2.1.2 饮食调节
总体原则是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但也要根据患者体质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的方法来控制血糖;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应增加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的摄取,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2.1.3 健康指导
术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检查,为避免咳嗽导致切口开裂,应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并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
根据具体手术情况可选用横切口以减少缝合张力;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还要考虑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进行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并预防感染。术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
2.3.1 切口护理
要观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渗出液的颜色与量,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应该将床头抬高15°~30°,并双膝下垫小软枕以放松腹部肌肉;但咳嗽时应采用平卧,同时为减轻切口张力,双手应轻压腹部两侧;在营养调节方面应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进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术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以促进切I:l的血液循环,红外线治疗仪距腹部切口20~40cm,要注意保持切口干燥;还要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微波治疗,以起消炎、止痛、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1]。
2.3.2 疼痛护理
因性格、年龄的不同,术后的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存在差异,通常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阈值低。
2.3.3 预防感染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干燥,定时消毒病房,减少切口污染的不良因素。同时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再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但慎用广谱抗生素,并根据切口敷料的清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2.3.4 康复教育
术后,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防止因操作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为了避免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帮助固定腹带;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有碍切口愈合[2]。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各自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如对饮食和锻炼的安排,而患者也应尽量配合,促进切口早日愈合。从某种角度来看,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所以很多因素都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这也是术后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些报道称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增高。因为手术部位长时间的暴露可增加创面的细菌数量,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切口组织损伤,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技巧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概率,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时,针距过小及线结打得过紧,都可造成局部血运不佳;手术切口不能一次到位,脂肪组织就会受损严重;皮下组织出血时钳夹面积过大,脂肪组织捻搓严重而致缺血坏死[3]。
手术时采用电刀切割,易造成切口周围脂肪组织损伤、坏死。术后切口的愈合障碍,当然也有一部分为非感染性因素,比如切口张力因素、自身愈合能力低下等。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裂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充分的预防,并教导患者从饮食、心理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切口愈合,及早康复。
[1] 付小玲.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90-191.
[2] 倪浩婷.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9,22(1):47-48.
[3] 叶昕,郑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8):21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