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华
(湖南省株洲市四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单纯性肾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囊性肾脏疾病,多见于成人,尤以老年人居多。有人统计55岁以上的患者中竟占50%[1]。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老年人也易于耐受。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5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9~82岁,平均61.4岁。其中单侧单个囊肿45例,双侧单个囊肿9例,单侧2个以上囊肿4例。囊肿最大直径4.5~10.2cm。
使用SDU-450超声诊断仪及相配套的穿刺架,探头频率3.5MHz,穿刺针为18~22G、长15~20cm的带芯不锈钢针。先用普通探头做初步定位,根据囊肿位置采取不同体位,一般取俯卧或健侧卧位,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且能避开周围脏器的部位为进针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更换消毒探头并安装导向器,根据囊肿部位、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在实时超声显像监视下,将穿刺针从穿刺架的引槽沿穿刺引导线进入穿刺部位。进针时荧屏上可清晰显示进针道路,当针尖达肾包膜时,嘱患者暂时屏气,同时迅速进针达囊肿中央部,抽出穿刺针芯,接上注射器,开始抽吸囊液。先取两管送病理查脱落细胞及送化验室常规检查,之后逐渐抽尽囊液,并记录总量。再注无水乙醇,注入前需确保针尖位于囊腔内。无水乙醇一次注入量以吸出囊液量的1/4~1/3为宜,保留5m in后吸净无水乙醇后拔针,对最大径>6.0cm的囊肿及抽液不完全者要反复多次用无水乙醇冲洗囊腔或囊腔内保留5m L以强化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治疗后感腰部轻度胀痛18例、轻度血尿6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B超随访3~12个月,囊肿完全消失,未见复发。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介入治疗缺乏了解,特别担心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因此难免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我们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成功病例讲解此技术的治疗原理、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主动地配合治疗。
2.1.2 患者准备 术前常规查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和肾功能,测血压及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有无乙醇过敏、剧烈咳嗽等,以排除禁忌证。教会患者屏气。术前排空二便。
根据囊肿的位置,帮助患者摆好体位,腹下或腰下垫枕。根据需要遮盖身体,注意保暖。进针时嘱患者屏气,准确供给术中所需物品,并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生,暂停操作,并予相应处理。穿刺成功后做好标本采集和送检。术毕用平车将病人送回病房。
2.3.1 常规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4h,以防出血。3d内不能淋浴以免伤口感染,1周内禁止剧烈活动,鼓励多饮水,以轻度利尿,避免出血形成血块阻塞输尿管。局部使用沙袋压迫止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
2.3.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4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色及有无腰、腹痛等症状。如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持续肉眼血尿等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本组有6例于治疗后3~12h出现轻微血尿,3d后消失;18例注入无水乙醇后出现局部胀痛,10~15min后逐渐缓解,24h内均消失;所有病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经留院观察24h后如无异常可离院,嘱定期来院复查。
单纯性肾囊肿是肾脏常见的良性病变,囊肿较小者无临床症状,超声或CT检查时被发现,一般不需处理。如囊肿较大(>5cm)、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腰胀痛、血尿、感染、压迫血管引起肾性高血压等,则需要治疗。肾囊肿治疗方法有多种,如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近几年新兴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和穿刺注射硬化剂等。近几年尤以穿刺注射硬化剂法替代其他手术治疗的趋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其机制是让无水乙醇与囊壁上的上皮细胞充分接触,使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坏死,失去分泌功能,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腔粘连闭合,最后吸收消失[2]。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因定位准确、直观、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费用低而优于其他方法,患者及家属都乐于接受。本组5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我们认为治疗成功除了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密切相关外,护士的配合及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都是治疗成功的关健。
[1]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6.
[2]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