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岚 孔远荣
江西万载人民医院外二科(336100)
控制严重创伤所致的大面积软组织撕脱或缺损后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是创伤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促进创面愈合[1]。同传统引流方法相比较具有引流管不容易被堵塞,操作简便易行,密闭好,加快创面愈合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等优点。近一年来我们将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此类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使用维斯第(VSD)护创材料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8~62岁,外伤后软组织撕脱感染创面10例,其他感染创面4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缺损较大、红肿、压痛、分泌物较多。
1.2 材料
为医用泡沫材料(VSD护创敷料为密闭无菌包装,外观柔软湿润类似海绵。干燥时材料变硬,加入适量液体即恢复柔软),配套材料为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生物半透性薄膜、引流管、Y型接头与中心吸引装置。
1.3 治疗方法
彻底清创后将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与透水性好、不阻碍液体与小颗粒通过的VSD护创敷料包裹,再用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后就形成了一个高效封闭式创面负压引流系统。
使用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优秀地执行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还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起到了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的封闭作用。使用VSD封闭治疗大面积感染创面,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抗生素的用量及使用时间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随访6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此方法能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患者痛苦,也可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缩短住院周期。
3.1 针对患者普遍缺乏医学常识,而且大多患者创面为难治创面,感染严重,难以愈合。患者往往因担心肢体功能能否恢复,担心使用VSD费用太高,而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用合理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VSD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增强患者安全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3.3 患肢护理
患肢置于功能位,负压封闭引流期间患者不能下床活动,合并骨折肢体应做好固定并保持体位的舒适,注意观察末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及肢端活动情况,夹板或石膏固定的骨突部位,应防压疮形成。同时,还要观察有无脂肪栓塞,挤压综合征等情况出现。
3.4 负压封闭引流护理
3.4.1 首先,应经常检查并保持有效持续负压吸引是封闭引流成败关键。负压高低及有无中断均直接影响引流效果,负压应调整到0.02~0.04kPa,如果负压低于0.02kPa,引流效果差。
3.4.2 经常检查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敷料负压源,甚至使敷料皱起,不见管形。这时可在无菌操作下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浸泡10~15min,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需多次操作,甚至更换VSD护创敷料.
3.4.3 经常检查VSD护创材料是否塌陷,如果塌陷表示有效;如果塌陷敷贴恢复原状,出现薄膜下积液,提示负压失败,应及时报告医师,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如VSD敷料鼓起,看不见管形,常见的原因,除引流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如中心吸引装置吸力异常,引流管引流瓶接口处漏气,电源异常中心负压系统停止工作。此时需根据具体原因具体处理。
3.4.4 经常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尽量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爱惜、维护负压引流设备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对易受压部位,如脚跟等处,应经常检查并更换患者体位,并尽量将其垫高悬空,防止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2]。
3.4.5 经常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引流瓶应选择透明瓶,并每天更换。在更换引流瓶时,为防止引流瓶内液体流回VSD护创材料内,先夹紧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调整好后松开止血钳并防漏气。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医师,仔细检查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并作相应正确处理。
3.4.6 经常观察创面
应用VSD不需每天换药,皮肤黏膜应避免过度牵拉及反复粘贴,防止张力性水泡。如创缘皮肤出现红肿、水泡,提示引流管固定不妥,应重新妥善固定,对透明贴膜过敏者,42~72h更换1次,或立即停用,直至创面反映消失。
3.5 肢体功能的恢复
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护理的重要任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无骨折的患者尽快早期下地活动,有骨折的患者给予协助功能锻炼。做到既不影响VSD,又不耽误肢体的恢复。另外,由于便用VSD封闭引流后创面愈合快,疗程缩短,有效地避免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严重创伤所致的大面积软组织撕脱或缺损后感染创面,全身药物治疗难以达到局部足够的药物浓度,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差,局部红肿、压痛、分泌物较多。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改善局部的血供。使用VSD持续负压引流方法期间,医护人员主要需要观察:负压源的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0.02~0.04kPa);VSD敷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型是否存在;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如以上4点都正常,则无需再做特殊处理。
[1] 陈巧玲,焕霞,黄萍.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感染创面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0):113-114.
[2] 彭琨,邓波.负压封闭引起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5,11(19):2417-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