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实
对高职规划教材《病理学》中有关内容的商榷
王永实
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供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用)《病理学》中,对有关概念的定义不清晰,用词欠准确,不便于学生记忆;分类不合理,内容与定义相冲突,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是作为部颁规划教材所不应有的,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希望作者和出版者再版时注意,以提高教材的质量。
教材;病理学;定义;分类
2004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卫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套规划教材,我校于2004、2005和2006三个学年中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使用了此教材(《病理学》,陈命家主编,2004年7月第一版[1],以下简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主要是病理生理学部分有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这是作为卫生部规划教材所不应有的错误,为了促进教材再版时注意,提高教材的质量,现将我们认为错误的地方提出,供作者和出版者再版时参考。
1.1 疾病的概念
教材中对疾病概念是如下表达:“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紊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概括。疾病的发生常可引起体内生理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表现为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1.2 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
教材中在对代谢性酸中毒等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概念的描述中,均使用了“指血浆HCO3-(或H2CO3)原发性增高(或降低),导致pH值低于(或高于)正常”的说法,但是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在情况不太严重以及机体代偿有效时,pH值完全可以在正常范围内,即所谓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在病情严重以及超出机体代偿能力时,pH值才会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将“导致pH值低于(或高于)正常”从概念中去掉,否则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不一致。
1.3 发热的概念
尽管不同教材对发热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是三个要素:致热原作用,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但教材中加入了“并伴有全身代谢和功能变化”的内容,在国内外教材中均无先例,而且也不符合概念的基本要求。
1.4 心力衰竭的概念
教材中心力衰竭的概念如下: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心肌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作为概念,如此表述显得烦琐复杂,建议简化为:“由于心肌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5 急性肾衰竭概念
教材中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如下: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以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病理过程。既然是“急剧障碍”,就不必要再说短时间内;而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只见于器质性肾功能衰竭,不应在概念中出现。建议改为: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以致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在病理学内容中,发生机制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发生机制的分类,目前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不同层次的教材在这一方面也是基本一致的。作为高职教材,更应沿用基本定性的分类方法,对一些不确定或有异议的内容应尽量不用,同时更应避免分类与定义内容相冲突的情况。
2.1 关于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血容量减少、心功能障碍及血管容量扩大三个方面,由此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休克,所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这是大家公认的,在大多数教材中也是如此表述的。但是教材在分类中却将“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与急性心功能障碍和血管容量急剧扩大并列作为始动环节之一列出,这是极其明显的错误。
2.2 关于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分类
不管如何归纳总结,导致限制性通气不足的环节不外乎是呼吸中枢、呼吸肌、胸廓和肺四个环节,但教材中将本应属于胸廓顺应性降低的胸腔积液和气胸单独列出为一项,既不准确同时也会使学生理解困难。建议将其归入胸廓顺应性降低环节。
2.3 关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分类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一般分为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和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两个环节。其中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可分为功能性分流和解剖分流增加。而教材中却将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为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和解剖分流增加三个环节,将本属于部分肺泡通气不足的解剖分流增加与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同时列出,而且在内容上将肺实变肺不张等引起的功能性分流纳入解剖分流增加。根据高职专业的课程要求,建议将解剖分流增加内容取消。
2.4 关于心力衰竭原因的分类
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大多数教材将原因分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肌负荷过重两方面。教材将心力衰竭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负荷过度和心室充盈障碍三个方面,我认为为了与定义区别,原发性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还是应该用原发性心肌损害表示;心负荷过度应该用心肌或心脏负荷过度更准确;而心室充盈障碍是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由于心室舒张受限而使心排血量减少,但并无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属于心力衰竭的原因[2]。
2.5 关于炎症时渗出内容的描述
教材中将炎症渗出内容分为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细胞渗出三个方面,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描述的实际上是液体渗出的内容,包括液体渗出的原因(机制)和作用,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只是液体渗出的机制之一。因此还应和大部分教材一样,分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三个方面为宜。
以上是我对《病理学》教材中有关内容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作者和同仁指正。
[1] 陈命家.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R602
A
1671-8194(2010)13-0300-02
江苏省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