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风湿病患者感染情况临床分析

2010-02-10 22:16聂佳林刘金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3期
关键词:白塞病风湿病病原体

聂佳林 刘金学

1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分局军川农场医院(154244)

2 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院(152500)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及免疫系统的一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很多都是慢性,反复发作,甚至致残的疾病。其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免疫性的、代谢性的、退行性的或遗传性的等[1]。免疫性风湿病大多是原因不明的,人们将其原因大致分为机体因素和非机体因素[2]。而其中感染因素在触发疾病和疾病的发展转归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人们所注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临床总结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来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病例总数38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11例。年龄在5~72岁,年龄的中位数为40岁,平均(42±18.9)岁;病程40d~40年,病程的中位数为6年,平均(6.6±8)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20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4例,强直性脊柱炎(AS)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白塞病2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1例,风湿热1例,重叠综合征1例。按治疗前和治疗中有无合并感染分为两组,合并感染组29例,未合并感染组9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RA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SLE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AS诊断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JRA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免疫学术会议上提出的目前国内JRA的诊断标准;白塞病的诊断符合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白塞病国际分类标准;风湿热的诊断符合1992年修订的JONES标准[3]。

1.3 病情的程度根据关节受损情况及临床表现,重症标准自定为:①高热反复难退;②多关节破坏畸形,≥4个关节;③血沉>80mm/h,C反应蛋白>60mg/L;④关节肿痛重,难以自理,必须陪护。符合以上四条中任一条或一条以上者既属重症范围。

2 方 法

观察方法:临床主要观察发热,重症及病情反复的异同。实验室指标主要观察C反应蛋白及血沉。

3 结 果

合并感染组29例。发热22例(76%),病情反复18例,重症17例。血沉(66.2±33.2)mm/h,C反应蛋白(50.8±41.9)mg/L,没有合并感染组9例,发热2例,病情反复5例,重症3例,血沉(57.6±34.5)mm/h,C反应蛋白(22.3±38.5)mg/L在是否发热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4.1 虽然多数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不明了,但感染因素在触发或加重疾病方面可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已为人们所认识。在生理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免疫机制的启动从多方面抑制病原体,最终达到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但是,在此过程中同时会出现变态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甚则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4]。临床观察亦初步显示,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发病常与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又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和病情的转归,故治疗中积极控制感染,使感染得到控制,则原发病随之趋于稳定,否则,病情常难以控制。因此,警惕和控制感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和总结。

4.2 在观察的38例不同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合并感染者29例,占76.8%,说明免疫风湿病合并感染的概率是很高的,其原因可能:①免疫功能紊乱,在出现自身免疫疾病的同时,正常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②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常可降低正常免疫抗病能力,增加感染概率。

4.3 主要临床表现观察中显示发热较为敏感。合并感染组29例中发热者有22人,未合并感染组9例中发热者有2例,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热既常见于免疫风湿病,更常见于合并感染时,故临床对于发热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首先鉴别患者有无合并感染,有感染者,需积极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后,转为侧重治疗免疫风湿病。不可盲目因发热而加大加重抗免疫的治疗,否则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加重感染,使病情加重、恶化。两组重症及病情反复的患者,其统计学处理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病例观察例数偏少有关。

4.4 在急相物的指标中,可以看出合并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敏感于血沉,临床观察也显示,未合并感染的免疫风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多为低度或中度增高,而合并感染的免疫风湿病患者常表现为高度增高(>60mg/mL),其病情往往也较重。

4.5 在合并感染中,最常见的仍然是呼吸道感染,共20例,占69%;泌尿系感染10例,占34%。经病原学检查发现,常见的感染因素有:疱疹病毒、支原体、弓形虫、链球菌、结核菌等。重症患者17例中,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即双重感染)者6例,占35%;3种或3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即多重感染)者8例,占47%。故临床对双重及多重感染患者,明确病因后应联合抗感染治疗,方能理想的控制病情。

[1] 栗占国.风湿病[M]. 北京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胡绍先.风湿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唐巍然,游雪甫,蒋建东.免疫T细胞在变态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2:97-101.

猜你喜欢
白塞病风湿病病原体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
白塞病肺损害的CT表现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辨证治疗白塞病举隅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