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雨 罗明雷
2001年2 月至2009年12月,沂水中心医院共行胃大部切除术462例,发生胃瘫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4~77(平均65)岁,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16例,其中毕Ⅰ式2例,毕Ⅱ式14例,胃溃肠术后发生胃瘫2例,均为毕Ⅱ式。胃瘫发生时间为4~10d,患者感觉上腹部饱胀,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出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的胆汁,可达3000mL以上,有时不排气排便。查体可见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疼明显,下腹部无压疼,无腹膜炎体征,听诊肠鸣音减弱,可闻及振水音。辅助检查:上消化道X线造影可见胃蠕动欠佳或无蠕动,对比剂虽然可通过吻合口,但有明显排空减缓征象。胃镜检查,发现残胃内大量胃液潴留,残胃无蠕动波或蠕动差,吻合口明显水肿,镜身可以通过,本组患者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或胃镜检查均排除机械性梗阻。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或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减轻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注意纠正低钠低钾血症,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贫血低蛋折白血症,增强患者体质,同时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保护胃肠道黏膜,防止胃肠道黏膜萎缩,减少营养的吸收。全组患者首选甲氧氯普胺加莫沙必利,其中4例患者无效,加用大剂量红霉素500mg静脉滴注,同时辅助针灸理疗,2例5d后缓解。本组16例患者均经保守方法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胃瘫术后15、17d空肠营养性造瘘,手术后1周恢复。
术后胃瘫的可能与手术方式、术前幽门存在梗阻和精神等方面因素有关。①手术方式:手术后胃瘫临床上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或胃窦部巨大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行毕Ⅱ式吻合后,有较高的胃瘫发生率[1],可能原因为毕Ⅱ式手术方式吻合破坏了正常的消化生理结构,空肠的收缩活动被抑制,使食物排空减慢;术后残胃动力下降,造成胆汁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加重胃黏膜水肿。②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③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及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张力状态而致排空障碍。手术后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诊断明确后,采取非手术治疗。本组18例患者,16例诊断明确后行保守治疗,均恢复正常饮食。①一般治疗:包括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②出现胃瘫后,胃黏膜水肿致吻合口狭窄,部分患者经过禁饮食、胃肠减压,给予温盐水洗胃以及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后,症状可得到缓解,此时再予胃肠动力药,效果更好。③有条件的患者提倡全胃肠外营养(脂肪乳氨基酸注射液)治疗,优点是促使胃壁平滑肌得到休息,促使功能恢复。对经济条件较差或治疗10d以上仍无效果者,可行空肠造瘘术,防止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疾病困扰,造成体质的进一步下降而恶性循环,以致全身消耗衰竭而死亡。发生胃瘫后,小肠和结肠的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或影响甚微,本组2例患者行空肠造瘘术后1周治愈。④红霉素是大环内酸类较古老的抗生素,在治疗胃瘫中有独特疗效[2],红霉素对胃可产生强烈闭腔性收缩而加强胃内容物的排空,具有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特点。
[1] Lcung SP,Lui WY,Peng FK. An analysis of the possibl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layed return of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ojejunostomy[J] . Surg Today,1995,25(10):911-915.
[2] 王吉甫.胃肠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