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日均
本文对黑龙江省复员退伍军人鸡西精神病院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间住院精神患者死亡62例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有关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讨论,以期总结经验教训供临床参考。
本组62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男∶女为2.6∶1,年龄21~68岁,病程分布,最短92d,最长32年,本次住院天数,最少5d,最长3485d。病例分布,在62例患者中,精神分裂症53例,情感性精神病2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酒精中毒精神障碍1例,其他4例。
1.2.1 躯体疾病50例,占80.6%,其中:①消化系统疾病18例,总死亡数29%(腹泻、酸碱失衡、离子紊乱9例,中毒性痢疾6例,消化道出血1例,肝炎昏迷2例);②呼吸系统疾病12例,占总死亡数19.8%(肺结核9例,肺炎3例);③全身衰竭11例;④其他心脏病心力衰竭4例,重度贫血2例,合并褥疮8例,浮肿原因不明2例,其他各种感染5例。
1.2.2 自杀死亡6例,占死亡总数9.67%,其中自缢3例,跳楼1例,车祸1例。
1.2.3 意外死亡6例,有2例为擅自出走,其中1例为出走被冻死,1例为出走跳楼死亡,有4例猝死,部分死因可能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
国内有关住院精神病病死率的文献报道,为0.9~2.23%[1,2],而刘振海[3]报道高达6.61%,本组为2.45%(62/2536)。
躯体疾病是住院精神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占79.3%~90.5%[1,4],本组为0.6%,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相符,部分病例是躯体病基础上伴发精神病,但更多的是在精神疾病的基础上伴发躯体病致死,有报道[4],精神病一旦与躯体病合并存在时,其病死率可高于正常人3.6~10倍,这些患者多是慢性精神退缩的精神分裂症,患病住院时间长,精神已衰退,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体质随之衰竭,抵抗力低加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又往往缺乏主诉,故易患躯体病又极易误诊,在躯体病中,本组的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多见,提示对病程长,久住医院的患者,须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改善营养状态。“衰竭”在死因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他们或为病程长,慢性退缩久住病房的患者,或为拒食、褥疮等所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在62例死亡病例中,有8例(12.9%)合并褥疮,其中7例主要因褥疮感染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故加强基础护理,适当增加营养饮食是必要的。
“自杀”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症状,本组因自杀而死亡数6例,占9.67%,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方式有自缢、跳楼、车祸、服毒。他们主要是在精神病理性体验支配下所为。尚有1例在病情明显缓解时,因对疾病产生自卑情绪,悲观失望,进而产生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因此,对精神患者,尤其有明显自杀先兆甚至有消极语言、情绪者,应采取积极态度,尽快消极其影响行为的精神病理性体验,同时加强对其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巡视,细心留意可能发生的危险信号。对有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患者,如无禁忌,及时采用ECT治疗,该法对精神病理性自杀仍不失为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措施[2]。
意外死亡6例(9.67%),其中2例为擅自出走冻死(1例)或摔死(1例)。系因护理过失缺乏严密观察和专人护理所致。这两例均属优抚对象,病情虽已缓解,但家属拒绝接其出院致使患者久留病房,从而使其产生“外逃”的念头。因此,对这类患者除主动与当地民政部门及家属讲通协商,妥善处理外,对患者要加强心理疏导,密切监护,热心照顾,同时积极开展室外文体活动,以使其安心疗养。
猝死4例,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氯丙嗪(3例)、氯氦平(1例),其中1例住院期间心电图显示多发室早。目前对精神患者猝死原因的认识尚不一致。有人认为长期大剂量氯丙嗪引起或加重低血压,从而减少冠状动脉供血,促发心肌梗死而猝死。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下述意见应给予重视[5]:①对持续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在重视控制其精神症状的同时,需特别注意机体支持疗法,并进行心电血钾等定期监测;②合并抗精神病用药应尽量避免,尤其不宜使用过大剂量;③对此类患者需提高责任心和警惕性,严密细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生,并及时妥善处理。
[1] 高云旭.663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1985,4(3):163.
[2] 宋质敏.住院精神病人死亡79例的临床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1992,12(4):260.
[3] 刘振海.13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人死亡病例分析[C] .黑龙江省民政系统首属康复学术会论文汇编,1999.
[4] 王义方.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126例死亡原因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1988,2(1):5.
[5] 楼慧琴.精神病人猝死9例的初步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2003,2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