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艳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158300)
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且耗资巨大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则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疾病,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约15%是由糖尿病肾病所致。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高达20%~45%。由于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40%。在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000万。积极开展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住院患者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53.42岁,发现糖尿病肾病1~2年。
开展糖尿病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糖尿病肾病宣传手册。如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低血糖的自救及预防、并发症的预防和血糖的自我监测等。
饮食控制方法: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每日热量达30~35kcal/kg,少食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马铃薯、西瓜、梨、香蕉、米、面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且采用优质动物蛋白,优质蛋白质来源于动物,如鱼、虾、鸡蛋、奶等。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给予饮食蛋白0.8g/(kg·d);肌酐清除率下降后,蛋白入量应进一步限制至0.6g/(kg·d),可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开同。低蛋白饮食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并能减轻入球小动脉扩张,从而减低肾小球内“三高”(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延缓肾损害进展。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一定要保证每日热量达30~35kcal/kg。
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要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宜<6g,不吃咸鸡蛋、咸鸭蛋、咸菜、咸鱼等。如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时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3g。因过多摄入食盐,可因钠在组织液及血液循环中的浓度增加而使组织间液和循环血容量增加,加重外周血管阻力和大血管压力。
高脂血症能加重肾损害,降低高血脂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要采用低脂饮食(25~30g),要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心、肝等,而要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油脂)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及深海鱼油),最好不吃油炸食品,多食纤维系多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多吃凉拌菜,牛奶以脱脂牛奶最佳。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如果说患了糖尿病肾病是人生的不幸,那么能以疾病为契机,增加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状态的重视,从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除应用药物及饮食疗法外,运动也是尤为重要的。它可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1 合理运动的益处
患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具有如下意义: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改善血脂代谢,减低体质量,调整心、肺、神经及内分泌功能,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心情愉快,增加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自信心。
2.2.2 何时不宜运动
如果有下述情况禁止运动:血糖含量高于16.7mmol/L时;胰岛素或降糖药的作用达到高峰时;足部、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时;受重伤时;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时;胸部、颈部、肩部或腭部疼痛或者发紧时;视物模糊或有盲点时;罹患其他疾病时。
2.2.3 如何避免运动时低血糖
防范运动时发生低血糖的关键:运动前应保持血糖在5.5~16.7mmol/L(100~300mg/dL);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或点心。如果感觉心慌、头晕等不适,应尽快补充糖或点心,如仍不缓解,则应及时监测血糖或到医院就诊;尽可能在饭后1~2h进行运动;空腹太久,不可以进行太长或太久的运动;运动时间应避免选在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之后药物作用的高峰期,以免引起低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能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控制高血糖一定要严格达标,空腹血糖应<6.1mmol/L,餐后血糖应<8.0mmol/L。糖尿病肾病患者3~6个月检测一次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高滤过、高灌注、高压力,可以延缓肾病的发展及肾功能不全的进程。
经过对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个月之内的饮食控制(每日主食4两)及适宜的运动(普通散步法,每日20~30min),观察效果:其中20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基本达到正常范围。剩余4例患者未按要求对饮食进行控制,但每日坚持适当的运动,血压基本能控制在靶目标范围,血糖、血脂未见明显改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多来源于医护人员,为了让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使患者满意,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时机耐心、细致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的稳定,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达到深入、广泛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