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兵 池贤清 缪晓青
(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 福建蜂疗医院,福州350002)
蜂针疗法是在民间蜂螫治病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中医经络、藏象学说为基础,利用活蜂针作为针具,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刺激强度沿经络皮部和穴位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对多种疾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疑难病症疗效显著。
但由于蜂毒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磷脂酶A2和透明质酸酶等有很强的致敏性,可能导致一些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制约了蜂针疗法的发展。
蜂针皮试是发现、排除高敏体质患者、防止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对提高蜂针疗法安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将蜂针皮试标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我国蜂针疗法的开拓者房柱主任医师[1]非常重视蜂针皮试,并首先确立了蜂针皮试的原则、方法和判断标准。具体为:将拔出的螫针刺入已消毒好的外关处皮肤0.5~1.0mm,随即拔除。20min后观察,若无泛发剧烈红肿、奇痒等局部反应和皮肤水肿、皮疹、胸闷、气憋、恶心、呕吐、腹痛、心悸、乏力、发热等全身性症状反应,即可进行治疗;凡出现过敏反应者,不宜施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的另一名开拓者王金庸教授[2]试敏方法为:取蜜蜂螫刺背部或腰部1min后拔除,30min内局部红肿直径小于5cm,且体温、血压无明显变化,同时尿糖和蛋白阴性即可进行治疗。假如反应明显,还可脱敏后再治疗。
韩巧菊等[3]用活蜂点刺右阳池,无过敏反应即可接受蜂针疗法。
邓金锋等[4]取中华蜜蜂直接螫刺在初诊患者消毒后的足三里上,并立即将蜂针拔除;刘醒如等[5]将蜜蜂螫刺入病人的一个穴位,留针5min后将蜜蜂螫刺拔除;程林兵等[6]拔出蜂针刺入外关或肾俞,随即拔除。以上均观察15min。成永明等[7]、吴新新[8]以蜜蜂螫刺足三里、大椎,并立即将蜂针拔除;文洁珍[9]用蜜蜂尾刺螫刺入选定的穴位上,即点即出。以上均观察20min。局部红肿直径小于5cm,且无瘙痒、发热、恶寒、胸闷、头晕等全身不适反应者为“阴性”,可接受蜂针治疗;若局部红肿直径大于5cm,或有全身不适反应者为“阳性”,不能接受蜂针治疗。
黄有才等[10]在蜂针治疗前,用拔出的蜂刺在消毒后的内关刺入皮肤0.5~1.0mm,3s后拔除;黄斌[11]将蜂针刺入消毒后的外关、大椎或内关等穴0.5~1.0mm,随即拔除。以上均观察20min。王祖红等[12]、李秀莲[13]在蜂针治疗前,用游丝镊从活蜂尾部将螫针拔除,刺入消毒后的前臂下端内侧皮肤1~1.5mm,随即拔出,24h后再观察。以上4人均沿袭了房柱教授的判断标准。
伦新[14]、李立新等[15]、荣莉[16]、谭畅等[17]取中华蜜蜂直接螫刺在初诊患者消毒后的肾俞、夹脊穴位上,并立即将蜂针拔出,观察15min,局部红肿半径小于5cm并无全身其他不适反应者可接受本法治疗。
李万瑶[18]对初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在消毒后的外关、肾俞、足三里、志室、大椎、曲池、手三里、血海等穴或痛点上,点刺、散刺或螫刺留针5min后将蜂针拔除;温伟强等[19]将蜜蜂螫针刺入已消毒的穴位,留针 5min后将螫刺拔除,观察15~30min,若局部红肿直径小,而又无局部不适和全身反应者,为试针阴性反应,可接受蜂针治疗;若局部红肿半径大,或有全身反应者,可不予治疗。
李万瑶等[20]取蜜蜂直接刺在消毒后的肾俞、志室或足三里上并挤毒囊后拔除蜂针;宋守军[21]在蜂针治疗前,取蜂螫刺入消毒后的前臂内侧,立即将尾针拔除,15min后观察,无全身不良反应,或其他不适者可接受治疗。
王法祥等[22]在蜂毒治疗前,取蜜蜂螫直接刺入皮肤3~5s后拔除。局部出现小皮丘,红肿直径小于1.5cm,无全身反应为阴性;皮丘红肿超过1.5cm或有全身反应禁用本疗法。
郑开运[23]在蜂针治疗前,用蜂针点刺消毒后的上肢下端内侧一下即可。20min后观察,红肿面积不超过5cm2,且无全身性反应,即可进行蜂针治疗。否则,患者不适宜蜂针治疗。
任锡峰等[24]在蜂针治疗前,将蜂螫针刺入消毒后的前臂内侧(相当于内关穴)皮肤,1~3s后拔除螫针。30min后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状况,如局部出现小皮丘,红肿小于5cm,且无全身反应,视为阴性,可以进行蜂针螫刺治疗。
孙哲贤[25]用小镊子夹持螫针,在前臂皮肤轻刺一下,立即将螫针拨出,不留针,10min后观察皮肤红肿情况,刺点皮肤红肿不超过2cm,也没有凸出皮肤表面,即给予实施蜂螫治疗。
蜂针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探索并制定了各自的蜂针皮试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蜂针疗法的安全性,丰富了蜂针疗法的内容,促进了蜂针疗法的发展。
目前对蜂针皮试尚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名称,常见的有“试针”、“皮试”、“试敏”、“蜂毒试验”、“过敏试验”、“蜂毒过敏试验”、“皮肤敏感试验”和“蜂针皮试”等等,显然有的名称不能明确表达蜂针疗法皮试的准确含义,甚至让人产生歧义,很有纠正的必要。对同一概念,尤其是需要高度准确性的医学概念,没有统一的专业标准名称必然不利于其交流和发展。为了区别于其他药物和蜂毒制剂的皮试,又能准确体现出蜂针疗法中活蜂针全蜂毒皮试的含义,我们建议将其专业标准名称定为“蜂针皮试”。
现有标准过于繁杂且缺陷明显,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使许多蜂针医师无所适从,严重阻碍了蜂针疗法的发展。没有统一标准,也不利于蜂针医师的自我保护。
为了提高蜂针疗法的安全性,增加蜂针皮试的可操作性,保护医患双方利益,促进蜂针疗法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全面的、规范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蜂针皮试标准。蜂针皮试标准必须包括皮试对象、皮试前的准备工作、皮试蜂种、皮试部位、皮试方法、观察时间、判断标准(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皮试结果定性(阴性或阳性)、确定是否可以接受蜂针治疗及其他注意事项等主要内容。
[1]房柱.百病蜂针疗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7.
[2]王金庸,王孟林,王润洲.中医蜂疗学.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566-567.
[3]韩巧菊,郑凯磊.蜂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养蜂,1998,49(4):19.
[4]邓金锋,张宏,杨顺益,等.蜂针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新中医,2000,(5):24.
[5]刘醒如,王素灶.蜂毒疗法临床观察与护理.针灸临床杂志,2003,19(9):7-8.
[6]程林兵,黄婧,徐丽金,等.蜂疗配合皮肤针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中医研究,2007,20(10):61-63.
[7]成永明,温自征,廖慧芳,等.蜂针配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3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9):19-20.
[8]吴新新.蜂针治疗功能性痛经10例.蜜蜂杂志,2006,(2):32.
[9]文洁珍.蜂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新中医,2006,38(7):37-38.
[10]黄有才,赵玉仙.蜂针加三棱针放血治疗面神经麻痹5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15.
[11]黄斌,刘晓敏.蜂针疗法及其引起的过敏反应.蜜蜂杂志,2003,(4):20-21.
[12]王祖红,管遵惠.蜂针经穴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对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4(3):90-91.
[13]李秀莲.蜂针治疗肩周炎的观察和护理.海南医学,2003,14(12):121.
[14]伦新,李万瑶,林剑鸣,等.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0例.四川中医,2000,18(2):41.
[15]李立新,叶植梧.蜂针配合牵引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308-309.
[16]荣莉,伦新.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2,11(2):14-15.
[17]谭畅,赵威.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蜂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13-14.
[18]李万瑶.蜂针治疗的皮试方法探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4):247-248.
[19]温伟强,黎德育,朱辉军,等.蜂针加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北京中医杂志,2003,22(3):13-14.
[20]李万瑶,周颖芳,涂成文.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体会.中国蜂业,2007,58(2):33-34.
[21]宋守军.蜂针治疗面瘫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2):39.
[22]王法祥,王兴彬,杨汝伟,等.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9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6):23-24.
[23]郑开运.蜂针疗法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中国养蜂,2002,53(3):17.
[24]任锡峰,刘春芳.蜂针螫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10):15-16.
[25]孙哲贤.蜂针治疗应注意异常反应.中国蜂业,2007,5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