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为民 殷锡香
1.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271100 2.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其中男 22例,女14例;年龄21~62岁,平均 38.5±5.9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2年,平均3.6年。病变程度:轻度14例,中度20例,重度2例;内镜下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11例,右半结肠20例,全结肠5例;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糜烂、溃疡、出血、结肠息肉等。
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1.0,每日3~4次;甲硝唑0.4,每日3次。
中药口服:以温中导滞、散寒止痛、疏肝理气、生肌敛疮为治则。组方:制附子10g,干姜10g,黄连10g,陈皮10g,半夏 12g,防风 6g,白术 30g,木香 12g,肉桂 6g,党参30g,乌贼骨30g,柴胡 30g,郁金 20g,炙甘草 10g。服用方法:水煎饭后服,连服5剂后,隔日1剂;第3~4周,每周2剂。2个月后,每周1剂。轻中度患者,连服3个月以上,重度患者服半年以上。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组成:黄连10g,黄柏20g,苦参 15g,三七粉 4g,白及粉 20g。水煎浓缩至100ml左右,充分摇匀,患者睡前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与床面呈15°~20°,用小导尿管尽可能徐徐插入直肠,充分摇匀后用输液器缓缓灌入中药,患者休息片刻后,缓缓转向平卧位及右侧卧位,尽可能长时间保留药液。
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外观及常规检查正常,肠镜检查黏膜无缺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肠镜下炎症病变范围局限,炎症反应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肠镜下炎症病变范围及炎症程度无明显改变。
大多数患者在用药1周内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明显减轻,2周左右症状基本缓解,36例患者治疗6~8周复查电子结肠镜,近期治愈15例(41.7%),有效16例(44.4%),总有效率86.1%。
UC是一种自直肠向上逐渐发展甚至可累及整个结肠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感染、环境因素有关,肠道细菌感染是一种重要的诱发因素,异常的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作用。
口服中药中,附子、干姜、肉桂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以治本;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陈皮、半夏、柴胡、郁金消痰化瘀;木香、防风行气导滞;乌贼骨生肌敛疮。组方健脾消导化浊,可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利于溃疡组织炎症吸收,有明显止血作用。灌肠方中黄连、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敛肠止泻功效,有抑制杀灭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并具有抗炎、抗氧化、止泻作用,能增强血管的张力,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炎性渗出物减少,从而抑制肠壁的炎症反应,使结肠的基底膜再生并使肠道结缔组织基质恢复正常。苦参有清热燥湿、止痢敛肠功效,具有免疫抑制、抗过敏、抗菌作用。诸药合用,发挥多药的协同作用,使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通过肠黏膜局部吸收,在局部产生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