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64000)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为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的发病率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5%,主要位置在于左室乳头肌水平线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从国内学者刘王明[2]和日本学者Sakamoto等[1]报道后,才被临床所重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诊断较困难的心脏疾病。近年来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经验日积月累,临床上诊断AHCM的病例已不作为罕见的心脏疾病,并在肥厚性心肌病中占相当高的比例。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了32例该病种,并对此进行说明: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确诊的AHCM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符合AHCM的超声诊断标准:心尖部心肌肥厚最大厚度≥15mm和心尖部心肌肥厚最大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5)。年龄在19~69岁,平均(43.2±3.8)岁。以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16例病患出现胸闷现象,活动后气促5例 ,晕厥4例,胸痛3例,完全无症状者4例。心功能NYHAⅠ级者18例、Ⅱ级者4例、Ⅲ级者2例。查体:本组血压及脉搏正常,心脏无明显扩大,心音有力,6例心尖部闻及Ⅰ~Ⅲ级收缩期杂音。
32例病患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有不同,心电图结果提示左胸导联ST段降低、R波增高、T波深倒,以上改变以V4导联最明显。25例ST段稍压低;7例心电图属于正常。15例经超声首次检查即确诊为AHCM,5例首次未能检查出心尖肥厚,经磁共振检查确定AHCM的诊断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在心尖长轴发现心尖肥厚。还有5例入院时被当作肌梗死并接受了心导管检查后才发现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状动脉为正常显影。最后进行右前斜位30°左室造影、末期左室腔呈“黑桃”或呈非“黑桃”形但左室心尖部心腔狭小。12例行磁共振检查均清楚地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例多次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心肌肥厚,但磁共振检查发现心尖部心肌肥厚。
AHCM是不明原因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室舒张顺应性下降、心室腔变小和血流充盈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发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在15~80岁,以40~65岁最多[3]。
对早期发现并确诊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32例AHCM,临床症状较轻,有2例无任何症状,所以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很难作出AHCM的诊断。
本文32例表现为左胸导联ST段降低、R波增高、T波深倒,以上改变以V4导联最明显;25例ST段稍压低,T波双向或浅倒;7例心电图正常。AHCM可以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与吴维力等[4]报道相符。
临床上AHCM易误诊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是因为胸前导联T波倒置明显,便有误为急性心肌梗死或长期被 误诊为“冠心病”并按其病进行治疗[5],应与脑血管意外、重度低钾的患者有所区别。确诊AHCM的十分重要且简便易行的手段则是超声心动图,且能检出心肌肥厚的部位及程度。
[1]Sakamoto T,Tei C,Murayama M,et al. Giant T wave inversion as a manifestation of asymmetrical apical hypertrophy (AAH) of the left ventricle. Echocardiographic and ultrasono-cardiotomographic study[J]. Jpn Heart J,1976,17(5):611-629.
[2]刘王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J].中华内科杂志,1984,23(8):512
[3]周颖玲,李喻辉,陈纪言等.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亚型的临床诊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359-361.
[4]吴维力,孟丽,陈林.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6):446-448.
[5]Lin CS,Chen CH,Ding PY.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imick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nt J Cardiol,1998,64(3):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