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吕桂香 殷丽娟
(吉林省德惠市医院胃肠科 吉林德惠 130300)
1898年,阿司匹林上市,至今在全球最为畅销的药品中它可以说首屈一指。当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种类已经达数百种之多,其主要功用就是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它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是它的副作用以及并发症也是相当明显的。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56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胃肠黏膜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6.6岁。其中住院患者36例,门诊患者20例。
56例患者都正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者7d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时间最短者为5d,最长者为4.5年;服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种类主要是:阿斯匹林、双氯芬酸钠等。
(1)病因:上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风湿类疾病等等;(2)用药:服用阿斯匹林14例,双氯芬酸钠6例,对乙酰氨基酚12例,炎痛喜康8例,布洛芬8例,消炎痛8例。
(1)临床表现:上腹疼痛、烧心、恶心、呕吐等;(2)内窥镜表现:有无溃疡、是否有红斑、出血点等。
(1)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表现:烧心44例(78.6%,44/56),中上腹疼痛45例(80.4%,45/56),恶心21例(37.5%,21/56),呕吐8例(14.3%,8/56),12例出现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21.4%,12/56),其中,>1000mL者1例,500mL~1000mL者6例,<500mL者14例,大便隐血检验为阳性者15例(26.8%,15/56);(2)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黏膜损伤的内窥镜表现:溃疡42例(75.0%,42/56),不同程度的红斑、出血点及多发性糜烂18例(32.1%,18/56),其中伴有胃肠黏膜糜烂以及消化性溃疡者5例;在溃疡42例中,胃溃疡者为22例(包括胃窦溃疡10例和胃体溃疡12例)(52.4%,22/4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
环氧合酶(COX)理论诞生于1971年,该理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释。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s)环氧合酶(COX)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s而发挥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COX具有两种异构酶,即COX-1和COX-2。COX-1属正常组织成分,主要负责基础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参与生理过程,而COX-2负责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下前列腺素产生。较理想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应对COX-1抑制极弱,而选择性抑制COX-2。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常会具有多种不良反应,对包括胃肠道在内的肝脏、肾脏、皮肤、造血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道系统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对胃肠粘膜的影响比较严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在本文中,56例患者中,出现烧心者44例、中上腹疼痛者45例、恶心者21例、呕吐者8例、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12例,并且在用内窥镜检查时发现,胃溃疡者为22例(包括胃窦溃疡10例和胃体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出血点及多发性糜烂者18例。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胃肠黏膜的损伤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的因素是:(1)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减少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屏障;(2)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诱发出血。
预防因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而产生的胃肠道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停止服用、尽量少服用或者服用其他替代药物,一般情况下,服用该药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在2周以内自动缓解。
最好选用具有较少不良反应的药物,并且记住服用剂量应该从少到多,除非情况特殊,不建议长期大剂量服用;建议不用同时服用2种以上(包括2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了不加重对胃肠的损伤、提高胃肠出血的几率,不要与抗凝剂(或者糖皮质激素)一起使用;有心功能不全、溃疡病、脱水、高血压、败血症以及其他严重感染、高血钾、高血钠等病史者,或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者和利尿剂者,不建议或者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1]张彭,王孟春.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6):378~380.
[2]李瑜元.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胃肠黏膜损害[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