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丽燕 尤桂杰 赵娜娜
(首都体育学院康复教研室 北京 100088)
运动想象是指在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运动活动,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运动。即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其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其与身体锻炼相结合可促进运动学习,改善活动能力。
运动想象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象能力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前一般应先对患者的运动想象能力进行评定。有学者提出治疗时应排除明显的智力障碍、感觉性失语及不能进行运动想象的患者,也应除外混乱运动想象者,并尝试排除依从性较差者等。
李桥军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和一般治疗组,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想象的内容集中于改善某种功能(如肩内收、外展、外旋,肘屈伸等)。结果发现,通过常规康复结合治疗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上肢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尹明慧等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运动想象,实验前后分别采用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和步态分析相关指标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后治疗组下肢、膝、踝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步频与步速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
柯金河等选择了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2组进行两阶段交叉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功能锻炼,其中A组于常规功能锻炼前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想象行走训练:10~15min/次,1次/d,5d/周。先由训练护士讲解并示范想象行走,要求患者认真观察并明确是肢体哪一部分“活动”,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再让患者把有关动作想象一遍,然后听想象行走锻炼指导语录音进行想象练习。结果发现常规功能锻炼结合应用想象行走训练可以改善脑血管意外慢性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沈梅等研究了28例病情稳定且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对其步态恢复的影响。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头针组和运动想象组。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组行头部针刺后留针,在进行运动想象及步态训练时进行间歇运针;头针组行头针治疗,拔针后进行步态训练;运动想象组在步态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训练。结果表明在常规康复训练中联合应用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苏善英等将60例患者分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留置尿管后,实行想象排尿训练,开始时由护士指导,直到患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由自己训练。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0d后统计2组能自主排尿的例数及发生泌尿道感染率。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能自主排尿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也有所下降。
章岩等将40例T8-L2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运动想象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功能电刺激、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治疗,运动想象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听轻音乐。治疗后采用脊髓独立性评定Fusl-Meyer评定法、10m步行速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发现运动想象、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功能电刺激综合疗法能有效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运动想象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脊髓病变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运动想象疗法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鉴于运动想象疗法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其具有疗效确切、简单易学的优点,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李桥军.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20~221.
[2]尹明慧,李波,孟长军,等.足部运动想像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60~661.
[3]柯金河,杨冰霞.想象行走训练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8~10.
[4]沈梅,车世钦.运动想象结合头针治疗在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的作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16):51~53
[5]苏善英,覃楚群.“运动想象”理论在脊髓炎病变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