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丽颖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157000)
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指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近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作用发挥作用,导致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在心内科这一块儿,中老年的患者占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些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并且病情的变化速度很快,而患者的安全工作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内容。
本次试验抽取了700名的患有心内科疾病的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在45岁,这之中有35%的患者的年龄在70岁之上,其中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占到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占到7%,心律失常的占到15%,扩张性的心肌病占到20%,剩下的主要就是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跌倒2例,并发症存在3例,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存在15例,因教育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患者错要漏药的存在7例,另外还有1例发生意外而受伤,还有1例病情突变较快。
由于心输出量的突然减少致使头晕甚至心源性休克;由于呼吸障碍,缺氧引发的意识短暂停滞;心血管患者有的由于长时间的卧床导致新血管舒张的能力减弱最终形成直立低血压;就是老人由于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动脉顺应性的能力减弱同样会引发直立性低血压;由于服用的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如利尿剂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低血压等的症状。
无论何种心脏类的疾病均有可能导致猝死,其中尤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突发率高,而且会在受到情绪刺激、失眠、寒冷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另外,在触发心猝死的因素当中,水、电解质的酸解平衡失常、抽烟、高血压和血脂以及兼有糖尿病等因素是机其高危的因素。
疾病一旦恶化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许多并发症也会接踵而至,虽然这些并发的症状是可以预料的,但是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如果是由于相关的预防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了并发症的触发很可能引发纠纷。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一定程度的衰弱使得其更加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资料里的15例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经过分析主要为:首先,由于电解质的紊乱,其中以低血钾最为常见,是利尿剂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在长时间的大量服用之后ā利尿剂极易出现,在上述的病例中有7例出现了低血钾的症状;其次,全身出血抗血小板药物、溶栓以及抗凝药容易出现,在本例中有3名患者在使用了肝素注射过的在注射的部位的地方出现了皮肤的淤血;最后,低血压、直立低血压血管扩张药、利尿剂容易发生,本例中也有1例在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后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剩下的患者也同样出现面部潮红和干咳等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的记性较差,对于药品的按时按量无法准确的把握,或者由于听不清医师的指导用药内容,导致随意的胡乱嗑药,不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教育沟通及监督的工作,能切实的保证患者不犯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根据平时的观察,制定一个与患者耐力相应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的对患者进行锻炼,一旦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应该立即扶住身边的事物或下蹲;其次,定期对患者进行心脏和一些并发症的评估和预测,做到心中有数,提起预防意外的发生;再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监测,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的状况,以及时刻关注引发心性猝死高危因素的出现,避免电解质等的紊乱;最后,需要加强患者极其家属对相关可能诱导病情恶化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防范,如减少寒冷的刺激、情绪的刺激等一些细节因素,同时注重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护理员需要围绕患者做的有很多,要监督患者的地方也有很多,这就需要护理员自身有很好的素质修养和专业知识[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高,在做好患者安全护理的同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常见风险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高风险患者、高风险因素重点观察、重点预防,采用适合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培养和影响护十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营造安全护理的文化环境,加强安全护理,采取预见性措施,保证患者安全[3]。
[1]冯力,王淑芳,甘琪等.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41-43.
[2]李雪芬,石慧,梁淑英.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包头医学,2006,30(2):105-108.
[3]秦月兰,粱红荚,吴丽玲.医院病人安全现状调查与护理安全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