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瑞,安 伟,王金国,陈 博,宋志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吉林长春 130021)
附睾平滑肌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张永瑞,安 伟,王金国,陈 博,宋志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吉林长春 130021)
*通讯作者
附睾平滑肌瘤是附睾的良性肿瘤,其发病比较罕见,多发生于中年人,2008年9月,我科收治1例附睾平滑肌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0岁,1个月前于洗澡时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单发,黄豆粒大小,质硬,无触痛,不伴有阴囊皮肤红肿,未予治疗。1周前发现肿物增多,个数为5个,黄豆粒大小,质硬,无触痛,不伴有阴囊皮肤红肿,于当地医院行阴囊彩超检查提示“附睾肿物”。既往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专科查体:右侧附睾尾及精索触及多个散在质韧肿物,直径0.1 cm-0.5 cm,无触痛,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良好。辅助检查:阴囊彩超:双侧睾丸及左侧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右侧附睾头部见一囊性肿物,呈圆形,直径7 mm,囊内为无回声;右附睾尾轻度增大,大小12 mm×15 mm,回声减低分布不均,CDFI:右侧附睾尾内血流分布增多。血、尿常规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沉正常。2009年9月9日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附睾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探查右侧睾丸、附睾,见右侧睾丸大小形态如常,右侧附睾头起始,沿着附睾和输精管走形,附睾上和输精管旁可见多发散在肿物,直径0.2 cm至0.8 cm,质地硬,白色,与附睾和输精管关系密切,并且有的肿物起源于附睾和输精管。将肿物分别切除,同时将附睾和输精管切除,共计切除肿物12枚。术后发现肿物质地硬,纵行切开,见肿物切面呈灰白色。术后病理回报:附睾平滑肌瘤。术后无特殊治疗,随访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自Sakagnchi 1916年首次报道附睾肿瘤以来[1],国内外均有报道,但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良性还是恶性,均较少见。良性肿瘤以腺样瘤多见,其次为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浆液性腺瘤、皮样囊肿、畸胎瘤等。Longo报告附睾平滑肌瘤约占附睾良性肿瘤的10%,国内有报告占32%-60%,较国外发生率高[2]。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感染、损伤、病毒、放射线、化学致癌物质等都有可能导致此肿瘤的发生。
平滑肌瘤可由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及乳房或阴囊的平滑肌发生而来,从病理角度来说,一些正常不含平滑肌的组织却发生平滑肌瘤,可能系起源于小血管或间充质[3]。有关附睾平滑肌瘤发生的来源意见尚不一致,附睾平滑肌瘤其组织来源与中肾管残余或血管平滑肌有关[4],但有的认为是由午菲管的迷走错位引起“真性肿瘤”[5],有的则认为是炎症引起“假瘤学说”[6]。
文献报道附睾平滑肌瘤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7],少数有轻微坠痛,无触痛和红肿,多在偶然触摸或触诊时被发现。附睾平滑肌瘤生长较缓慢,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常为孤立性肿物,多位于附睾尾部,肿瘤大小不一,圆形或月形,实质性,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睾丸界线明显,部分质软可呈鞘膜积液,并伴有阴囊坠胀和隐痛。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故术前正确诊断较困难,而且误诊率较高,极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慢性附睾炎症,附睾结核,附睾精子肉芽肿或附睾精液囊肿等,其最终确诊需病理组织学证实[8]。
超声在评价阴囊肿物时具有准确、快速、安全的优点,可明确肿物源于睾丸内还是睾丸外方[9]。超声能清楚显示附睾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并且是一种经济、无创的检查手段,还可多方位地探查肿物,故对附睾肿物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认为是附睾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10]。附睾平滑肌瘤超声多表现为附睾内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实性团块[11],也可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或(和)无回声不均匀的混合回声包块,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DFI显示少或无血流。也有文献报道[12]附睾平滑肌瘤彩超典型表现为椭圆形,边界清,有包膜,切面回声呈旋涡状,边缘见少许血流信号;抓住切面回声呈旋涡状的典型特点,即可诊断。故超声对附睾平滑肌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附睾平滑肌瘤的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术中探查肿瘤为圆形、质硬、灰白色肿瘤,切面呈漩涡状,并常伴有鞘膜积液[13],则可诊断为附睾平滑肌瘤。因其为良性肿瘤,预后佳,切除彻底后很少复发,若手术切除不完整,术后可能出现复发[14]。
[1]Bozin M,Orhan D,Baltaci S,etal.Leiomyoma of the epididymis[J].Int Urol Nephrol,2000,32(1):95.
[2]李兆鉴,吴显钊,李正明,等.泌尿生殖系平滑肌肿瘤15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9):465.
[3]俞孝庭,主编.肿瘤病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19-322.
[4]杨慎久,韩绍伦.双侧附睾平滑肌瘤一例[J].肿瘤防治杂志,2000,7,(1):27.
[5]Kuhn MT,Maclennan GT.Benign neoplasms of the epididymis[J].Urol,2005,174(2):723.
[6]曾 进,主编.现代泌尿肿瘤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4-265.
[7]居小兵.原发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2):91.
[8]李 炯,印 强,赵立明,等.双侧附睾平滑肌瘤1例报告[J].陕西肿瘤医学,2002,10,(3):188.
[9]银浩强,钱孟超,高东雯,等.超声诊断阴囊平滑肌瘤1例[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1):78.
[10]Guthrie JA,Fowler RC.Ultrasound diagnosis of testicular tumors presenting as epididymal disease[J].J Clin Radiol,1992,46(6):397.
[11]Wong SK,Leiomyoma of the epididymis[J].Singapo reMed,1999,40(8):537.
[12]边秋平.1例高频超声诊断附睾平滑肌瘤报告[J].China PracMed,2008,3,(6):21.
[13]李日清,李学松,张祥华,等.原发性附睾肿瘤-附42例报告[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7):524.
[14]陈春光,梁建刚,蔡伟忠,等.泌尿生殖系平滑肌肿瘤25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志,2000,15:54.
1007-4287(2010)02-0297-02
长春市科技局(编号:03172S11)
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