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贵生,黄宝辉,万里华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1)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20%,女性略高于男性,如不及时治疗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静脉性溃疡。临床症状包括:患肢瘙痒、疼痛,夜间腿部痉挛,下肢无力,下肢沉重感等,尤其在长时间站立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我院对327例下肢静脉曲张共405 条肢体根据不同病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点式切除[1]、电凝法及皮下连续缝扎[2]等,现总结如下:
我院血管外科2002年9月~2009年12月,对327例下肢静脉曲张共405 条肢体进行不同方法的微创手术治疗,其中,男137例,女190例;年龄19~82岁,平均50.7岁,所有病例均通过查体及血管Dopper 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均有不同程度返流[3],对重度返流的患者加隐股静脉结合部重建27例,其中伴有小腿皮肤营养改变87例,伴有皮肤溃疡21例。
术前均作下肢静脉彩超,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静脉瓣膜功能、返流程度、深浅静脉交通支血管的位置,并以记号笔标记,小腿曲张静脉团处也用记号笔标记,根据不同情况对需连续缝扎或电凝的静脉给予特殊标记。麻醉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①选用经卵圆窝小切口,一般长2~3 cm,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远端大隐静脉传统剥脱,在剥脱器不能通过的部位做约0.5 cm 小切口,以便拉出剥脱器,沿大隐静脉走行注射TLA 液,内翻拖出大隐静脉,向大隐静脉血管床再注入20~40 ml TLA 液,压迫止血。对大隐静脉瓣膜及股静脉瓣膜重度返流的曲张患者,沿大隐静脉根部向股静脉游离,剪开卵圆窝显露股静脉。在隐股静脉结合部用静脉钳夹住股静脉,测量股总静脉及缝静脉直径,确定合适尺寸后剪除多余的隐股静脉壁,以0-5 无损伤缝线连续缝合,对连接部股静脉进行精确的几何重建。②对于重要的交通支做点状切口,将交通支确切结扎切断。③对小腿迂曲静脉团的处理:一般用电凝法,采用自制电凝装置,将细钢丝一端穿入18G 套管穿刺针芯内,另一端备接电刀。穿刺小分支的交通支及静脉团,以30 W 的功率边电凝边退出套管针,使其血管闭塞,或对标记的曲张小静脉做皮下连续缝扎,术后切口加压包扎,6 h后可下床活动,切口拆线后近期穿弹力医疗袜。
针对不同情况的下肢静脉曲张采用以上综合治疗手段,缩短了手术时间,平均50 min,改善了静脉返流引起的下肢血液淤滞,防止复发,静脉曲张消失,全部达到临床治愈。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迂曲静脉团切除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遗留瘢痕及复发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对浅静脉曲张的各种微创手术方法[4],减小了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对重度返流加隐股静脉结合部重建的27例患者中,5例阴部外静脉或腹壁下静脉所发出的部位在卵圆窝筋膜下,或者直接发自隐股静脉结合部及股静脉,这种变化在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中是难以发现的,从而会被直接漏掉,这也是会阴部及下腹部静脉曲张复发的重要原因[5],连接部的股静脉重建后符合正常的股静脉工作口径,故静脉瓣膜也间接或直接得到纠正,术后会大大减少股静脉瓣膜的返流时间。 交通支的返流对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有重要意义,约2/3 的下肢溃疡患者都存在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数交通支位于大腿下段和小腿,在小腿中下段有3 支重要的交通支,分别位于内踝后方和内踝上方,约在从足跟向上6、12、18 cm 处,小腿上段有数个交通支静脉连接大隐静脉和腘静脉,最高一支位于膝关节下方称BOYD 穿通静脉,在大腿的中下1/3 处有DODD和HUNTER 交通静脉,任何一支或几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可导致浅静脉曲张。对小腿局限性曲张静脉团采用电凝、皮下连续缝针等办法,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术后瘢痕减少、美观等。
[1]曾庆黎,周凯,劳学军,等.下肢浅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8):315-316.
[2]连福珍.经皮浅静脉连续环行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现代医学,2003,31(2):118.
[3]张柏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3,7(2):86-88.
[4]徐永波,楮海波.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式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6):741.
[5]黎洪浩,陈建宇.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