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芳,黄 平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开封 475003)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最常见而后果最严重的意外事故之一,因此造成的经济赔偿给医院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特征和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对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三个封闭式管理病区和一个开放式管理病区住院精神病患者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组47例中,男 18例(38.3%),女29例(61.7%);年龄16~68岁,平均(32.4 ±12.1)岁;文化程度:小学 4例(8.5%),初中8例(17.0%),高中或中专29例(61.7%),大专及以上学历 6例(12.8%);婚姻状况:未婚12例(25.5%),已婚 26例(55.3%),离婚 9例(19.2%);职业:农民9例(19.1%),工人18例(38.3%),干部11例(23.4%),无业者6例(12.8%),学生3例(6.4%)。
抽取在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期间出现自杀行为(包括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病例的病案,所有入组病例均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主要归纳分析自杀与病程、疾病的关系,并对自杀的方式、时间、地点、工具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病程3个月~20年,其中,1年之内23例,1~5年11例,6~10年8例,10年以上5例。
抑郁症22例,精神分裂症13例,癔症6例,神经症4例,酒精依赖1例,人格障碍1例。
自缢26例,服药过量7例,割腕5例,吞食异物3例,撞头2例,跳楼2例,溺水2例。
厕所16例,洗漱间12例,病房门后8例,病床及床头5例,坠楼2例,投湖2例。
午夜之后28例,清晨13例,中午6例。
自杀死亡11例,男性8例(72.7%),女性 3例(27.3%);自杀未遂36例中,男性10例(27.8%),女性26例(72.2%)。自杀死亡者中,院内6例,其中,开放式管理病房3例,占所有院内死亡病例的50%,假出院在家5例。
①受幻觉、妄想支配12例。②严重的情绪低落、自责、自罪16例。③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9例。④恢复期的患者、发生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歧视、工作压力大等10例。
3.1.1 性别 47例患者中女性占61.7%,但在11例自杀死亡者中,男性(72.7%)明显高于女性(27.3%),说明男性一旦决定自杀,往往态度坚决,成功率较高。
3.1.2 病程与疾病类型 1年内为48.9%,表明在疾病的初期是自杀的高危期。在疾病初期,患者大多无自知力,加之焦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失眠、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往往容易出现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2],本研究中抑郁症患者22例居首位,与文献报道一致。
3.1.3 自杀方式 本研究中自缢占57.45%,居首位,多个研究也表明自缢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3-4]。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方式多是封闭式的,患者可获得的自杀工具较少,而保护带、被单等为患者自缢提供了有利条件。47例自杀患者中开放式管理病房5例,占10.6%,但在自杀死亡者中,有3例系住开放式管理病房,占所有院内死亡病例的50%(3/6),自杀成功率为60%(3/5)。目前,有关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自杀行为成功率的研究尚未见类似报道。提示应对住开放病房的患者进行认真甄别,掌握好适应证,严格观察病情及症状的变化,同时应告知家属注意开放式管理的风险。另外,在假出院期间自杀的成功率比较高(45.5%)(5/11),提示患者在家时时机易选。
3.2.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①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区安全检查。对新入院和假出院返院患者要严格检查,同时向家属询问患者在家中的情况,以利防范。②加强服药监护,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③加强巡视,尤其是夜班要加强巡视。
3.2.2 针对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自杀先兆。据文献提示自杀者大约有80%曾有结束自己生命意向的表达[5]。因此,应注意识别包括语言先兆、行为先兆在内的自杀先兆,识别患者对自杀的伪装,尤其是家族史中有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更应注意。②对有自杀意图者,应做好床头交接班,将患者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对于要挟性自杀患者,首先要加强监护,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经常接触患者,仔细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③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本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疾病恢复期。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的自杀并不一定只出现在疾病的高峰期,在恢复期同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由于自知力的恢复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而使患者产生悲观、忧郁和自卑的情绪,从而诱发自杀行为[6]。此期患者善于隐瞒病情造成病情治愈的假象,使医护人员及家属放松警惕,自杀成功率较高,要特别注意防范。
3.2.3 向患者亲属宣传精神疾病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积极开展自杀防范科普宣传,提高对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治疗水平,以减少自杀的发生。开放式管理病房患者自杀多为外出活动时,在院外和病区外发生,应提醒家属患者离开病房和医院要密切注意患者行踪,防止意外发生。患者假出院期间,应指导家属加强监护,对患者在家期间的情况做好监控,同时管理好药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若有自杀倾向,应及时返院治疗。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与性别、病程、疾病的类型等诸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自杀先兆,针对病情及时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以预防、降低患者的自杀率。另外,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建立精神病防护网络,对降低自杀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139.
[2]桂立辉,肖水源.浏阳市农村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51-655.
[3]甘明远,汪毅,邸晓兰,等.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14-715,747.
[4]吴延海,翟长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致死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769-770.
[5]孔慧敏.社区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68.
[6]郝伟.精神病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