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中医的传承

2010-02-09 23:40潘志丽潘艳丽
中医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人类学家人类学方法

潘志丽,潘艳丽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中医的传承

潘志丽1,潘艳丽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标志性研究方法之一,出现不过百余年时间,却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可见其方法的普适性及原理的实用性。本文通过论述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中医的传承,认为文化人类学必将以其整体、客观的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文化人类学 田野工作 中医传承 /发展趋势

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由哈登博士最早提出。19世纪末哈登在剑桥大学极力主张有必要依靠有能力的观察者对各种具体社会进行实地的、系统的和“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提出:为了认识一个原始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习俗或信仰,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由训练有素的社会人类学研究者进行田野工作研究,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那个社会的生活特点,还包括分析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解释它们。哈登组织了剑桥大学赴托雷斯海峡的考察,此次活动被视为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开始。马林诺夫斯基为田野工作确立了新的准则,坚持为切实理解当地人的生活而参与他们的生活,并用自己在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工作来证明这一方法。自此田野工作成为人类学家首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基本功。如今,田野调查法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研究,可以说人类学藉空想起家,由田野发达。

1 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1.1 文化人类学

作为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理解人类文化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而探讨人类文化本质的学科”[1]。文化人类学利用系统的方法观察或分析文化现象,进行阐释性的研究,文化人类学正以其兼容并蓄和勃勃生机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中医学与其努力走实证主义路线期待被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所承认,不如从自身的历史出发,找出适合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价值,而文化人类学对中医的发展和完善是有百利的。

1.2 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 (研究对象),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2]。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方法之一,也是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亲身实践,获取资料。这种资料不是文献上记载过的,也不是别人已经发现了的,而应是调查者独自占有的。

2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比较

2.1 习医者与田野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古代中医择徒是有条件的[3],正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人类学家一样。《素问·气交变大论 》中说 :“传非其人 ,慢泄天宝。”必须得德、才、智兼备之人方能传授医术。《史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乃传其禁方。长桑君因重扁鹊人品教其医术,而人类学家也必须先赢得土著居民的信任才能进行其工作,这是两门学科对从业者德行的高标准、严要求。《素问·气交变大论》引《上经》“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久长”言,提出非才高识妙,不能探及中医的理致。田野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理论社会学最近发展的全部知识;其次,他应该学会田野工作的技术;再次,他还应该掌握他将去工作的那个文化区到目前为止有关那个文化所能得到的全部知识[4]。可以肯定,优秀的中医学家或社会人类学家其文化底蕴必是深厚的。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医非人人可学论》中表明医学之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在拉德克利夫·布朗看来,社会人类学家最终的工作是靠归纳形成通则,而这关键的一步非伶俐之人不能完成。

2.2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要素

笔者认为“参与生活”作为主要要素贯穿于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始终。“古代写书不易,读书也不易,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往往局限于同一门派的师弟之间,学生必须亲炙师教才能学到东西”[5]。故中医学传承历来以师徒授受和家传为主。想学医必须拜师或顺承家技,也就是说学医者必须先接近医生,找到高明的老师,并参与其生活。田野工作最初也只是研究非欧洲民族,特别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为了研究,学者们要克服困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所以二者的共同要素是:要获取资料和信息就必须身体力行,必须去参与实践。

2.3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途径

古代中医名家在学有所成后多著书立说阐明己见、述至精至妙之理以启示后人。如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辩证,开临证先河;李时珍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并亲临药材生长实地,历时 27载,终成《本草纲目》,集 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之大成,造福人民。爱德华·B·泰勒爵士的“泛灵信仰”与 R·R·马雷特的“泛生信仰”,可以很好的解释“信仰超自然存在和力量”;列维·施特劳斯在其著名的《野性的思维》中对“理性”概念进行了批判。优秀医家和人类学家的成就通过其作品体现,著书立说是他们学术观点的阐述,也是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从而指导后学。

3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关系

3.1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步骤

通过比较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可知,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步骤为:学习——实践——总结。中医学对古文造诣要求比较高,高明的医生其古文功底必深厚无疑,在中医古籍之外于经史子集均有涉猎,而人类学家在开展田野工作之时也必须进行艰涩的土著语言的学习,此外还要梳理调查地区的历史,可见“学习”为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首要的、最基本的步骤。“中医是实践性医学,所有的理论经验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提炼出的,也是为临床诊治疾病服务的”[6],因此中医传承离不开临床实践,田野工作是较长的时间内人类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参与观察与住居体验,故实践为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上升为理论精华必经的步骤。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最终结局都是通过思考总结有所体现,习医者经过前期的学习、实践得出自己的思想经验,从而足以名家,另立门户。人类学家归纳自己的田野工作经历,著书立说,为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田野工作画上完满句号。

3.2 中医传承与田野工作的共通性

美国人类学家 R·M·基辛说:“田野工作是对一社区及其生活方式从事长期的研究。从许多方面而言,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搜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依据。人类学者撰写的文章和书籍就是在提炼出这些经验积累的精华,而终究是要指涉到某一民族的特殊经验。”[7]从这段经典的概括和本文全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田野工作与中医传承有诸多的共通性:强调前期的学习积累、中期的实践观察、后期的归纳总结。

4 结 语

“文化人类学属于阐释性研究,目的不是发现真理,而是分析文化现象”[8]。文化人类学要求学者进行田野工作时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对其所研究的某种文化元素进行考察。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持“价值无涉”,不能主观臆断“是”与“否”、“科学”与“迷信”,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由自己观察的积累做出正确的归纳推理。人类学方法对研究中医文化现象和中医理论本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借助于世界上各著名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得出的科学结论、原理,可以重新理解、阐释中医文化的根结与中医理论的本质,从而在剥啄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核同时,建构起中医学现代化的新的理论体系[9]。

中医学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造福了我们的祖先,造就了我们的今天,可以说现世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受惠于这门古老的学科。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将其发扬而不是摒弃。通过论述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中医学的传承,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有太多的交集,文化人类学必将以其整体、客观的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蒋立松.文化人类学概论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2]田兆元.文化人类学教程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3.

[3]王东坡.马燕冬.李宇航.古代中医传承师徒标准文献研究 [J].中医教育,2008,27(1):64-66.

[4]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9.

[5]李零.中国方术考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7.

[6]赵宏利.从个体角度谈中医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52-1456.

[7]R·M·基辛.当代文化人类学 [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80:21.

[8]冯珠娣,艾理克,赖立理.文化人类学研究与中医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4-9.

[9]马伯英.人类学方法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1995,16(2):57-61.

R22

A

1001-6910(2010)05-0009-03

2009-12-10

(编辑 张大明)

·医史文献·

猜你喜欢
人类学家人类学方法
话语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反思盲区:论人类学家主体性及其概念处理
寻找源头的野心
两种目光的相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