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运江
(嘉鱼县农业局,湖北嘉鱼 437200)
苎麻是我国的重要纤维特产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甚广,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古老的“夏布”(又称“麻布”)就是用苎麻纤维纺织成的。现代的苎麻纺织品制成的服装价格高于棉织品几倍,穿着不但凉爽,而且透气漓汗,着装轻飘无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种植苎麻的优良传统,种植苎麻的优点在于种一年收多年,无需年复一年的换种和翻种,栽培简单,易种易管。一般每年收三季,头麻称春麻,二麻又称夏麻,三麻叫秋麻。加之苎麻是以剥制韧皮纤维为主要产量的经济作物,田间生物产量(茎、叶)归还率高及长年有机肥的培植,有利于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还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在长期的苎麻栽培中也存在较多障碍因素,限制了苎麻的优质高产,现将其障碍因素及平衡增产对策浅述如下。
苎麻为多年生宿根作物,种一次后生产周期 (年限)长,长者可达20~30年。在湖北,传统的苎麻品种为细叶绿、大叶绿、黄荆皮、黑皮蔸、芦竹青等,其产量低,品质也差。而新选育的华苎4号、华苎5号、中苎1号、湘苎3号、鄂苎1号等产量高,品质优,比传统的品种增产20%~30%,纤维支数也高800~1 000支,但是由于麻农有“栽麻三年穷”的旧传统观念,致使新的优良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影响优质高产新苎麻品种的发展,导致产量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苎麻在周年的生育过程中易遭早霜(初霜)、晚霜(终霜)、大风、冰雹、干旱、渍害、病虫草害等的侵袭和为害。在三季麻生产中,头麻有四害(渍害、霜害、草害、风害),二麻有三害(风害、旱害、虫害),三麻有四害(旱害、风害、霜害、病虫害)。
早霜为害迟熟三麻剥制困难,晚霜为害头麻出土嫩梢顶尖冻死,发生分枝,不易形成产量,纤维品质降低,还推迟二、三麻的收获季节,对二、三麻增产不利。
冰雹大风不但冻坏麻苗,还折断麻秆,麻茎纤维没有成熟无法收获。
夏秋干旱雨量少,麻园田间蒸发量大,使干旱加剧,土壤水分减少,限制了苎麻的生长发育,植株变矮,产量降低。特别是秋麻(三麻)干旱伴随短日照,加速了苎麻的生殖生长进程,缩短了苎麻的营养生长期,植株更加矮小,产量极低。群众有“头麻铁,二麻钢,三麻一把糠”,“头麻壳多,二麻肉多,三麻籽多”的农谚。
病虫(赤蛱蝶、黄蛱蝶、天牛、白纹羽病、腐败病等)草害不但为害苎麻的正常生长,还掠夺地力营养,荒误麻园,造成麻园过早衰退或败蔸,降低植株的抗旱性及生命力,导致不能高产稳产。
苎麻是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作物,在雨水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下,全年三茬 (季)麻亩产原麻可达200 kg以上,但生产实际中一般亩产只有120 kg左右,仅占潜力产量的60%左右。究其原因,除了品种、自然灾害、肥力外,主要问题是全年雨量不够均衡,春雨多,夏雨少,秋季旱,形成了“春盛秋少”的自然规律。我国苎麻大多数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坡地,70%~80%土地没有灌溉条件,全靠天然雨水来调节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降雨不均匀,导致苎麻产量春麻(头麻)>夏麻(二麻)>秋麻(三麻),一般头麻产量占40% ~50%,二麻产量占20%~30%,三麻产量占10%~20%;有的年份还出现“夏热夏旱连着秋热秋旱”,致使夏麻(二麻)减产,秋麻(三麻)绝收。如果全年雨水条件充足或抗旱条件好,其他相关管理措施跟上,亩产潜力可达300 kg左右。
苎麻年收三茬,需肥量大,每生产50 kg原麻需吸收 N 5.0 ~ 7.8 kg,P2O51.3 ~ 1.9 kg,K2O 6.8 ~ 8.7 kg。所以,种植苎麻要求地力条件好,肥力充足,施肥水平较高,这样才能易获高产稳产。但近年来麻价格降低,制约了麻农对土地的投入,使麻园肥力亏缺,养分不足,新的高产品种增产潜力不能挖掘,老品种麻园大量败蔸。
再就是施肥不当。一是重氮少磷缺钾,有机肥减少。二是麻农为了减少投入,多以施用低含量(25%~30%)“双氯”(含氯化铵和氯化钾)复混肥为主。苎麻为弱氯作物,低含量“双氯”复混肥通过长年累月施用后易引起过氯中毒,特别是雨后暴晴,致使叶缘边反卷、皱缩,花叶,下部老叶发黄,光合作用下降,抗旱能力差,最后叶片早衰,麻皮变薄,麻肉厚度减小。长期施用不但减产,还会导致麻园败蔸,土壤盐积化加剧,酸性加重,耕作性也差。
选择优良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基础,但麻农往往不愿意种植优质高产良种,一是顾虑购买新品种花钱,二是有“栽麻三年穷”的旧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嘉鱼县政府在2005-2007年推广新优品种上每年从财政列支10万元支持镇、村两级集中育苗,麻苗半价供给麻农,对发展新优品种每亩补贴80元,大大提高了麻农应用新品种的积极性,全县共更新老麻园品种和发展新麻园3.5万亩,使亩产由原来的120 kg提高到了150 kg。为了解决“栽麻三年穷”的旧农耕作法,科技人员帮助麻农大力推行苎麻 “三当”(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高产)栽培技术,提倡密植条栽,细切种根亩栽3 000蔸左右,嫩梢扦插苗为6 000株左右;第二年后再分别抽蔸或抽行移植发展新麻园,解决稠密疏稀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受麻农的欢迎。
一是防渍害。要清沟排渍,做到麻园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相通,雨住田干。二是防霜害。春季气温时冷时热,有的年份3月上中旬气温偏高,导致麻苗过早出土,而到3月下旬突然遭到寒潮冷冻,麻苗生长点冻死,阻碍了苎麻的正常生长。生产上防范的方法有:(1)推迟刨蔸(麻蔸上冬培覆盖的肥土及渣草肥);(2)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在寒潮到来之前,在麻蔸上覆盖一层稻草,防止冷尾暖头转晴时的夜间霜害,也可在麻园田头地边周围薰烟。(3)防草害。早春头季麻的草害严重,经过漫长冬季的休闲,杂草极易滋生,春季气温低,雨水多,土壤湿度高,锄草松土困难大,草根又不容易死,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亩用10%草甘磷水剂250 g、或75% 草甘磷胺盐50 g、或95% 草甘磷原粉50 g、或41%农达100 g兑水15 kg抢晴天露水干后茎叶喷雾,防除早春杂草效果好。但一定要在麻苗没有露苗出土前进行,出苗后慎用。苗后除草也很重要,目的是松疏土壤,清除杂草,使土壤保墒爽水。俗语说“头麻无草,二麻无根;头麻有草,二麻有荪”。出苗松土叫锄“梦麻草”,深度8~10 cm为宜。麻农在锄草的深度和质量上有两句谚语,“头道破皮,二道像犁,三道不用力”;二是“头道像跑马,二道像绣花,三道刮一刮”。(4)防风害。防范风害可在麻园周围多栽树,选用避风向阳的地块栽麻,冬季抓好培蔸;选择抗风能力强的品种,如中苎1号、鄂苎麻1号等;苎麻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抗倒能力。头麻遇到寒潮冻害或风害,前、中期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追施肥料和增施叶面肥,提早成熟收获,确保后两茬苎麻丰产。
苎麻也属于喜水作物,雨量充足生长就好,产量就高。七八月长江流域进入高温干旱季节,雨量逐步减少,对苎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进入8月份更为严重。湖北麻农有“小暑南风起,吹干水田底”;“过了夏至坡,有雨也不多”;“过了夏至节,挑土筑田缺”等农语。高温干旱不但导致二麻、三麻减产减收,还会导致新麻和老麻园死棵败蔸,所以,科学抓好防旱抗旱工作是苎麻全年平衡增产的重要措施。
一是选用抗旱的品种,笔者通过多年区域试验和示范表明,华苎2号、3号、4号、湘苎3号、中苎1号、鄂苎麻1号、圆叶青等品种抗旱性好,比当地老品种细叶绿增产30%左右。特别是在干旱的条件下,二麻、三麻的增产幅度可达45%~50%。
二是及时抢收前茬麻。麻农有“一季早,季季好”的说法,一般头麻5月下旬至6月初,二麻8月初,三麻10月中下旬,这样头麻、二麻及早抢收,比常规收获期提早一周,使三麻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相应提前,早抢“立秋”雨水一二次,即有利于三麻苗期迅速生长,提早封行,起到防旱的作用,又保证了三麻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头麻要做到早管促早发,力争“小满长齐,芒种剥皮”。鄂南麻农收割苎麻的经验是:“头麻见秧(中稻秧),二麻见糠(早稻糠),三麻见霜”。头麻、二麻收获要做到“四快”,即快收割,快砍秆,快中耕除草,快追肥。二麻、三麻行间盖草也能保墒防旱。
三是灌水抗旱。对灌溉条件较好的麻园实行抽水漫灌,即灌即排,一般下午4时后进行抗旱为好。抗旱条件差的麻园要人工挑水抗旱,确保苎麻季季丰收。苎麻科学抗旱的指标为:当麻地0~30 cm土壤含水量在18%以下,大气湿度在70%以下,麻株梢部萎蔫弯曲、麻叶下垂但傍晚仍能恢复正常时就应该抗旱;当土壤水分含量在12%以下,大气湿度小于50%,麻株白天凋萎、晚上不能恢复正常,甚至麻叶发黄,部分脱落,说明苎麻严重受旱,要立即漫水抗旱,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减产。一般抗旱的苎麻比不抗旱的同季苎麻可增产30%~50%。
苎麻属于弱耐氯作物,对氯的反应较为敏感,在施肥上应尽量避免施用含“双氯”(氯化铵和氯化钾)的低量(25%~30%)复混肥,最好用高浓度45%“单氯(只钾含氯)”或含硫复合肥做底肥。尿素、碳铵作追肥不宜施在麻蔸上,否则伤蔸伤苗,最好在行间挖沟埋土施。冬季培蔸可用钙镁磷肥施于麻蔸上再盖有机肥或覆土,钙镁磷肥可调节红黄壤酸性,有利于苎麻补钙和正常生长。高产麻园每亩每季应施人畜肥2 500 kg,尿素 22 kg,磷肥 25 kg,钾肥 10 kg。
过去麻农在施肥管理上有“头麻使劲擂,二麻狠劲追,三麻靠天运”的做法,认为三麻遇干旱可能性大,收成没把握,很少施肥,有收无收全靠天。一般头麻靠冬季培肥和年后施用适量的化肥即可获得高产稳产,而二麻、三麻化肥当家,要结合天气雨水情况和抗旱条件重施一次肥,群众有“抗旱不追肥,增产只一成;抗旱又施肥,增产是双成”的说法。三麻追肥不过处暑,否则麻株生长过嫩,麻肉少,贪青迟熟,麻籽多,遇到早霜后麻皮难剥,增产效果不佳。
此外,推广叶面喷肥或激素,如尿素、磷酸二氢钾、九二O、八O二、PGR1控花剂等,可使每季苎麻增产10%~15%。
一是高产麻园要注意地下害虫(金龟子、蛆螬、天牛)的防治。特别是有机肥丰富的麻园,地下害虫更是严重发生,主要为害麻蔸及根系,冬寒及夏秋干旱季节,既是食物场所又是护寒和避温的场所,为害后的麻蔸既不抗旱又易败蔸,缩短生产年限。可在冬季苎麻壅蔸施肥培土前,亩施3% 呋喃丹或百克威3 kg、或3%米乐尔3 kg施于麻蔸上,也可化水或兑入人粪尿中浇在麻蔸上,有很好的防效。
二是改冬培深挖为冬培春挖。苎麻年收三季,自身元气耗尽,冬季深挖损伤根系,不利于根系吸收营养,早日恢复元气,抗寒能力也降低。改为春挖,气温上升,老根断了新根能及早长出,增产效果比冬挖好。
三是常更新老麻园,多培植壮龄麻园。这样有利于提高麻园群体和个体的生命力及产量,一般五六年轮换更新一次为佳。
四是对壮龄麻园采用稠密疏稀的管理措施。一般移栽三四年后麻蔸及地下茎根发育庞大,无论是地下茎根和地上茎株都比较稠密,地上茎无效株增多,耗掉营养,不利于高产,因此要适当地挖除一部分过于密植的麻蔸。方法上可以采用抽蔸抽行(就是隔一蔸挖除一蔸或隔一行挖除一行)或将发育庞大的麻蔸斩挖1/3的方式来延长壮年麻园的生长周期,提高周期生命力,稳产高产。这就是古农书上所说的苎麻 “第三年根科(棵)交结绸(稠)密,不移必渐不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