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性病变131例的CT诊断分析

2010-02-09 10:14朱明琪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315131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分界单发结节性

朱明琪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 315131)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主要包括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病。为探讨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1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 此期间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共131例,男16例,女115例;年龄18~72岁。甲状腺腺瘤32例(24.4%),结节性甲状腺肿61例(46.6%),甲状腺癌38例(29.0%)。

1.2 所用器械与扫描方法 均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HIQ全身CT扫描机和美国GE Prospeed FII双螺旋CT机;扫描范围包括下颌角至主动脉弓上缘水平或根据需要包括全部病灶。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250mA,层厚、间距为3~7mm,扫描时间1s。全部病例均进行CT平扫,43例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80ml经前臂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ml/s,延迟25s后扫描。

1.3 结果

1.3.1 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 均为单发结节。病灶直径为1.2~8.5cm,病灶病变区CT值为15~90HU,平均值为(49.5±17.9)HU,明显低于周围或对侧正常甲状腺测量的CT平均值(113.2±15.1)HU。病变区表现为孤立性单发低密度结节,病灶多数表现为密度均匀,伴有出血时可呈高密度,多边缘清楚。1例内部密度不均者,增强扫描后,病变轻度强化并有完整强化环,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晰。本组病例中实性病灶21例(65.6%),囊实性7例(21.9%),囊性4例(12.5%);病灶内出现钙化2例,呈不规则斑片状钙化。9例经过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其中4例小病灶均匀强化,5例较大病灶强化不均匀,边缘均清楚,病灶增强程度仍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密度。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腺瘤,CT诊断符合率为81.3%(26/32)。

1.3.2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 单发结节9例,多发结节52例。病灶直径为1.0~8.3cm,病灶病变区CT值为20~93HU,平均值为(54.7±20.3)HU,低于周围或对侧正常甲状腺测量的CT平均值(114.5±14.2)HU。病变区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结节,增大的甲状腺与周围组织分界多较清晰,部分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者,增强后甲状腺包膜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本组病例中实性病灶35例(57.4%),囊实性13例(21.3%),囊性13例(21.3%),发生囊变者表现为囊状液性密度区,内部密度均匀或呈混杂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囊壁多厚薄不一致或见岛状突起,增强后囊壁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均分界清晰。病灶内出现钙化25例,其中9例呈典型的小点状或沙粒样钙化,7例小点样钙化沿病灶边缘呈环状分布;16例出现不规则斑片状钙化。24例经过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出现轻度强化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符合率为86.9%(53/61)。

1.3.3 甲状腺癌的CT表现 单发30例,多发8例。病灶直径为0.6~3.3cm。病灶病变区CT值为23~95HU,平均值为(56.7±23.2)HU,明显低于周围或对侧正常甲状腺测量的CT平均值(117.1±16.1)HU。病变区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肿块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边缘分叶,边界不清,密度多不均匀,可有不规则液化坏死区;1例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单发结节并伴有囊变,病理证实为乳癌甲状腺转移。本组病例中实性病灶34例(89.5%),囊性4例(10.5%),囊变区边缘均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病灶内出现钙化24例,21例表现为病灶内部和边缘的点片状、细沙砾状钙化,钙化只出现在病灶周围的只有2例。10例经过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仍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密度,边界多不清楚;有明显强化壁结节3例;侵犯邻近组织8例,其中侵犯食管、气管各3例,侵犯邻近血管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甲状腺癌,CT诊断符合率为78.9%(30/38)。

2 讨论

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以女性为主,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早期和正确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1],CT对甲状腺病变有很高的检出率[2]。注射造影剂后正常甲状腺可有明显的密度增高,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CT扫描已经成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检查的理想方法之一。

甲状腺腺瘤起源于滤泡上皮,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光整的低密度结节,当内部有出血、坏死和纤维化时可使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腺瘤实体部分显著均质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囊变或坏死部分无明显强化,周边呈光整的环状强化。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因为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垂体促甲状腺素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形成结节。病灶多呈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灶,全部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多数病灶出现中心性坏死,病灶实体部分多呈显著均质强化,坏死部分无明显强化,周边呈环状强化,病灶边缘清晰,全部病例甲状腺轮廓清晰,包膜完整。病灶内钙化多呈小点状或沙粒样。

甲状腺癌病理分类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以前两型多见。因不同病理类型,使其表现多样,但病灶为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边缘全部或区域性模糊、包膜不完整,以及有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为其具有特点的表现,前者多见滤泡癌,后者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多表现为不规则的囊实质性。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无论是缺碘或是病变破坏贮碘单位,CT影像上都表现为低密度区,本次观察结果表明CT扫描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定位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敏感度高,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而定性鉴别诊断不明确,需结合其他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时,首先要注意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轮廓是否完整,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结节是否具有直接浸润生长等特性,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重要依据。甲状腺内结节的数目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本组32例甲状腺瘤均为单发结节,38例甲状腺癌有30例为单发结节,6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有52例为多发结节。因此,在遇到单发结节时应多考虑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而遇到多发结节时则应多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然后再根据其他征象进行鉴别诊断。当病灶内出现钙化时,如果以周边大片状、弧形钙化为主,应该多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如果钙化多位于病灶内部,且以细沙砾状为主时应考虑甲状腺癌;周围器官的侵犯和增大淋巴结内出现坏死和钙化,应该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明确指征。

综上所述,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使用CT能提高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是临床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理想的辅检工具。

[1]朱红莲.甲状腺结节的CT与超声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增刊):3-5.

[2]李光存,张忻宇,王明广.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诊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31-33.

[3]薛凌,王岩.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38-139.

猜你喜欢
分界单发结节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分界问题研究
肖碧源
保护措施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界、循环和融合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