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郑聪霞 (浙江丽水市妇幼保健院 323000)
近年来,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剖宫产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妇科肿瘤在剖宫产术前及术中发现。本文对我院2006-2009年3年期间此类手术207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年中我院共实施剖宫产术4351例,术中行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切除207例,占剖宫产术的4.8%。207例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31岁;初产妇115例(55.6%),经产妇92例(44.4%);孕周35+2~42+3周,平均38.6周。
1.2 剖宫产原因 社会因素126例(60.9%),其中术前已发现妇科肿瘤要求手术71例(56.3%);因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产程延长或停滞47例(22.7%);妊娠合并症34例(16.4%),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和胎位异常。
1.3 肿瘤诊断情况 术前发现妇科肿瘤184例(88.9%)。其中子宫肌瘤149例(81.0%),彩超提示69例为多发肌瘤,直径为1~8cm;卵巢肿瘤32例(17.4%),双侧3例,彩超提示畸胎瘤15例,囊性肿块17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3例(1.6%)。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大致相符,只是多发肌瘤为77例,增加了8例;双侧卵巢肿瘤6例,增加3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5例,增加了2例。术中发现的23例(11.1%)中,子宫肌瘤10例(43.5%),其中单发7例;卵巢肿瘤13例(56.5%),均为单侧。
1.4 术中失血情况 16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失血量未超过500ml者有149例(92.0%);出血在500~1000ml间有12例(7.4%);有1例(0.6%)多发性肌瘤剔除中,因瘤体直径为8cm,肌瘤剔除后,子宫收缩不良,失血超过1500ml,而行子宫次全切术。45例单纯卵巢肿瘤剔除术中,无失血情况发生。
1.5 术后病理诊断 切除肌瘤162例,均为平滑肌瘤,其中玻璃样变26例(16.0%),囊性变19例(11.7%),红色样变7例(4.3%)。切除卵巢肿瘤50例,其中成熟畸胎瘤21例(42.0%),卵泡囊肿8例(16.0%),巧克力囊肿7例(14.0%),黄体囊肿、浆液性囊肿瘤各4例(各8.0%),黏液性囊肿瘤、纤维瘤各2例(各4.0%),多囊卵巢、甲状腺肿各1例(各2.0%)。
1.6 转归 术后经抗感染、加强子宫收缩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恢复良好,均如期出院。产后42天门诊复查均健康。
本组资料中社会因素性剖宫产高达60.9%。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技术及麻醉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但产前教育及围生期保健仍相对不足。许多孕妇对分娩存在恐惧,怕经阴道分娩失败后再行剖宫产术增加痛苦,不愿试产,还有一些选择日期及时辰等额外要求,以及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等,使得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率上升明显。另外,孕妇妊娠后发现有妇科肿瘤,希望剖宫产时一并解决问题,这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原因,在本组中占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的56.3%。
本组的207例均是在剖宫产术中将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剔除,且预后均较好。从前面的术中出血情况看,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与单纯剖宫产相比,出血量增加不多,手术难度也未见明显增加。我们认为,对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肿瘤切除术,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式。手术的成功,可减轻产妇的思想负担,避免了再次手术的危险,且节约了经济开支,如留下子宫肌瘤不处理,可能会影响子宫缩复,盆腔感染的机会也增加。但这对手术者操作的要求较高,手术应尽快完成,减少手术暴露的时间。
本组资料还说明,产科医生对孕期检查要高度重视,争取能早发现肿瘤,应强调早、中孕期的B超检查,并注意定期随访。孕晚期做B超检查时不能单纯着重于观察胎儿、胎盘和羊水情况,而忽略对子宫及子宫附件的检查。一旦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应向家属及本人交待实情,因为孕期随时可能发生肌瘤的变性、胎盘早剥、卵巢肿瘤扭转及先兆流产、早产,并要掌握合适的剖宫产手术时机,提高围生期保健及母婴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