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明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卫生院 315177)
1.1 病史摘要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咽痛1天于2008年7月4日15时10分入院。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最高达39.5℃。伴畏寒、寒战,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血白细胞异常”,未治疗,来我院门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扁桃体炎、败血症?”收入院。入院时患儿精神可,胃纳可,大小便无殊。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1.2 入院查体 T 38.6℃,P 120次/分,R 3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患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弹性可,未见皮疹、结节,前囟已闭,眼球活动自如,瞳孔正大等圆。颈无抵抗,咽充血明显,扁桃体Ⅱ度红肿,未见明显分泌物。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反射未引出。
1.3 辅助检查 入院时血常规:WBC 35.5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0.771,淋巴细胞比率(LY)0.126,血小板(PLT)512.0×109/L,血红蛋白(Hb)12.3g/dl。入院第2天血常规:WBC 44.9×109/L,NE 0.661,LY 0.189,Hb 12.7g/dl,PLT 776.0× 109/L。血沉5mm(1小时末);C反应蛋白21.3mg/L;血生化:直接胆红素2μmol/L,间接胆红素7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血清总蛋白59.8g/L,血清白蛋白41.6g/L,球蛋白18.2g/L,白/球2.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1U/L,肌酸激酶32U/L,肌酸肌酶同工酶28U/L,血糖9.29mmol/L,K+3.5mmol/L,Na+133mmol/L,CL-96mmol/L,Ca2+2.34mmol/L,血尿素氮3.13mmol/L,血肌酐65μmol/L。
1.4 住院经过 入院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g,头孢米诺0.2g,每日2次,维生素C 1.0g治疗,体温未退。7月5日晨约7点50分查房:患儿神清,精神尚可,颈无抵抗,口周无发绀,咽充血,扁桃体Ⅱ度红肿,未见分泌物,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呼吸约28次/分,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皮疹未见,病理反射未引出。治疗未更改。9点50分发现患儿呼吸急促,反应差,面色发绀,血压88/56mmHg,叹息样呼吸,约48次/分,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心率约240次/分,律齐,心音中等,咽充血。全腹软,肝肋下约1cm,质中,边锐,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冷。立即予吸氧、地塞米松3mg、肾上腺素针1/3支静脉推注(静推)、呋塞米10mg静推。血气分析测定、心电监护,情况未改善,再予毛花苷C(西地兰)0.15mg静推,病情改善不明显,吸痰吸出白色黏液约3ml,心电监护下氧饱和度85%,心率约200次/分,呼吸约48次/分,病情危重。经家属同意,于10点10分由儿科医生陪同120救护人员转上级医院,ICU病房救治约50分钟后死亡。7月12日血培养结果示未见细菌生长。
本例7月上旬发病,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患儿发热,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血糖升高,病情恶化迅速,于两小时内出现肺水肿,心肺衰竭。尸体解剖死因为:病毒性脑炎及渗出性脑炎,病变广泛,脑膜炎累及整个大脑膜、小脑膜、脊髓,脑炎病变累及脊髓延髓及部分脑桥,引起中枢功能衰竭死亡。
患儿白细胞数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但肝脾不大,血培养阴性,可以除外败血症。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反应差,面色发绀,叹气样呼吸,呼吸约48次/分,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85%,出现肺水肿。患儿无咳嗽病史,仅有发热,扁桃体Ⅱ度红肿,无心律失常、心脏扩大表现,可以除外重症心肌炎。疑似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诊断,但缺少实验室诊断依据。
肠道病毒感染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多具有以下特征:年龄小于3岁,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加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脂、高血压或低血压。肠道病毒有明显的嗜神经性,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易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及神经源性心脏损害。
笔者回顾分析,本例在入院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当普通败血症,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在药物的选择上不够合理;患儿心率明显加快,应用肾上腺素有加快心率的作用,如剂量大或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过早搏动,甚至引起室颤。因此,在遇到症状体征与诊断不完全符合时,要多分析、仔细观察,提高警惕,在选药方面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