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瑞焱 (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 321000)
消化道出血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痛风的复发,更好地护理该类患者,笔者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原有痛风病史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了整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30例,女6例;年龄35~88岁;消化道大出血20例(55.6%),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6例(44.4%);痛风性关节炎30例(83.3%),痛风结石6例(16.7%),均为急性起病,发病时间1~7d。疼痛部位以跖趾关节、踝关节为主,患关节处多有明显红、肿、热、痛反应,活动受限28例(77.8%)。血尿酸均有增高。
1.2 结果 经治疗护理,32例(88.9%)出血停止后出院,3例(8.3%)转外科手术,1例(2.8%)死亡。30例痛风关节炎患关节处红、肿、热、痛在3d内缓解;28例在7d内活动基本恢复。
2.1 痛风急性发作的护理 30例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疼痛缓解后72h开始恢复活动。但需要时常变换体位,以免局部皮肤受压。观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由于消化道出血限制了痛风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因此疼痛剧烈影响休息时,可根据医嘱予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以缓解疼痛。本组有5例患者膝关节疼痛剧烈,经骨科会诊并以局部封闭治疗后,疼痛缓解。
2.2 尿量的观察 消化道出血患者因禁食、失血、失液和补液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减少[1]。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量情况,所以应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评估患者补液情况,保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饮水可以稀释尿量,促进尿酸排出。因此,能进食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嘱其多饮水,2000ml/d以上,睡觉前饮水可使夜尿增加,有利于小结石排出和控制感染。本组2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生休克,导致尿量减少,经补充血容量、应用碱性药物后,血尿酸溶解度升高,随着休克的纠正痛风得以缓解。
2.3 排便干预 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使用胃黏膜保护药、受体拮抗药、质子泵抑制药,这些药均有便秘的副作用[2]。其次,禁食、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长时间便秘,积在肠道内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被重吸收,产生的尿酸增加。本组6例有便秘,导致关节疼痛,复查血尿酸,比入院时均有增高。训练他们床上排便,腹部按摩。晨起饮蜂蜜茶或遵医嘱予聚乙二醇、乳果糖口服,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中黑粪的排出,减少肠道尿酸的产生。
2.4 饮食护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呕血、黑粪频繁时禁食。无呕血、黑粪少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同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可选用如面条、馒头等主粮,多食碱性食物如蔬菜,以碱化尿液。
2.5 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黑粪频繁,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疼痛剧烈易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陪伴患者,讲解痛风的病因、表现、治疗手段及预后,劝解患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用药指导 痛风发作时常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服后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胃穿孔、出血,故消化道出血患者禁止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的使用,可使血液酸化,尿酸溶解度下降,促使尿酸盐结晶自血液析出,在关节内沉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利尿药的使用抑制肾小管排尿酸,而引起血尿酸升高。本组1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因感染、少尿使用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呋塞米、托拉塞米,结果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1]郑亚民,张明鸣,伍晓汀.手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5(3):225.
[2]陈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排便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