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啸明,柳国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围血管科(上海201203)
臁疮,似现代医学下肢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小腿下1/3胫骨嵴两旁(臁部)。因其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裤口附近,又称“裙边风”、“裤口毒”。其显著特点是溃后经久难愈,愈后每因外伤复溃,故俗称“老烂脚”,好发于久立、久行者。本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外治法在臁疮的治疗上发挥着独特的疗效,兹将其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祖国医学古籍中对臁疮屡有记载,而对臁疮的外治疗法则始见于东汉,并认为臁疮是由风、湿、热、毒、瘀诸邪相搏使然,以致肌肤紫黑溃损,痒痛不时。在外治上注重提脓袪腐和敛疮生肌两大方面。现代医家认为,臁疮的病机为“因虚感邪,邪气致瘀,瘀阻伤正,化腐致损”,形成了虚、邪、瘀、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变化。因此在外治上以益气利湿、活血化瘀、袪腐生肌为其基本原则。
臁疮的难愈性、易复发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中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针对性,相对于清洁换药、抗感染及手术等,具有简、便、廉、奇的优势。
2.1 纵向为主,以期论治奚九一[1]对于臁疮的治疗根据肢体郁血症候群的进退、体征以及辨证的结果,将本病分为急性期、好转缓解期、恢复稳定期3期进行分期论治。⑴急性期:为邪盛而正未虚阶段,病变呈进行性,疮面溃疡扩展,分泌物多,疮周水疱、湿疹,溃疡周围红肿热痛。治以祛邪为先,拔毒祛腐为法,以自制捞底膏(当归、银珠、轻粉、冰片、铅丹、肉桂等)外敷。⑵好转缓解期:为邪退生新、正虚瘀留阶段。疮面溃疡尚未愈合,腐肉不多,肉芽生长,疮周红肿渐退。治疗当辨正、虚之偏重,化瘀与扶正相结合。常用自制疮疡膏(苍白术、黄柏、生薏苡仁、地榆、炉甘石等)、拔湿长皮膏(密陀僧、熟石膏、硼酸、铅丹、冰片等)外敷。⑶恢复稳定期:溃疡疮面已基本愈合,治疗以补气、内治为主,辅外治法。
唐汉钧等[2]认为,“虚”、“瘀”是臁疮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以“清”、“通”、“补”为治疗原则。⑴祛腐期:疮面脓腐未脱时,可视腐之多少,腐脱之难易外用七三、八二、九一丹等,并外盖红油膏以提脓祛腐。⑵祛瘀补虚生肌期:疮面脓腐脱清,转为祛瘀与生肌并重,外用生肌散,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白玉膏生肌敛疮。⑶疮面愈合期:药膏不可去之过早,可改为冲和膏、青黛膏等外敷以消瘀、除湿止痒。
2.2 横向为主,据型立法荀向红[3]辨证施治臁疮,将其分为3型:⑴湿毒热盛型: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外治用三黄洗剂外擦,湿重掺青黛散,腐多掺五五丹,外周用金黄膏;结合内治,五味消毒饮、萆薢渗湿汤加减。⑵脾虚血瘀型:治宜健脾理气,活血化瘀。外治用七三丹掺七厘散,外周用冲和膏;结合内治,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加减。⑶气血两虚型:治宜补气通阳,通络散结。外治用生肌散,外周用红油膏;结合内治,阳和汤、八珍汤加减。
陈淑长[4]根据疮面特点辨证选择用药。⑴对于湿毒较重、脓腐较多的创面,常用宁舒洗剂(主要成分为土茯苓、蛤蟆草等)外洗或湿敷。⑵对渗出较多的疮面,习惯应用青黛散外敷,对减少渗出、祛除脓腐有较好疗效。⑶对于脓腐已消的创面,常以溃疡油、生肌玉红膏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3.1 单方石玲[5]单用马齿苋治疗臁疮,取鲜马齿苋25 g左右,加水500~1 000 mL煮沸溻洗,并清除坏死组织,继以神灯照射30 min,再施马齿苋200 g左右洗净放臼中捣烂,摊于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一般1个月左右溃疡愈合。
3.2 验方康煜冬等[6]用愈疮散(黄连、麝香、冰片、珍珠粉、白芨、血竭等)治疗臁疮30例,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3.3%。蔡卫红等[7]用疮疡灵(珍珠、葛根、冰片等)外敷治疗臁疮176例,治愈130例,治愈率74.7%。赵东瑞[8]对89例臁疮患者外敷大青散(生石膏、朱砂、硼砂、冰片等),对照组18例外敷凡士林纱条,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痊愈及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楼朝飞[9]用龙血竭胶囊粉末外敷,治疗36例久治不愈的臁疮患者,辅以微波治疗仪照射,治愈34例,占94.4%。邓中伟等[10]运用西瓜霜、灭滴灵外敷配合凤凰衣胶布缠缚法治疗臁疮89例,痊愈28例,显效53例,有效8例。
药浴疗法指把药物煎成汤汁用以水浴、浸泡、溻渍。贾利辉等[11]采用中药(黄柏、蒲公英、苦参、当归、牛膝等)外洗患处20 min,每日1次,配合微波照射,每次20 min,每日1次的方法治疗臁疮79例,临床治愈6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9.75%,总有效率为94.94%。
缠缚法即是利用外用药物敷贴于患处,外加阔绷带绑缚患肢(或穿着弹力裤袜),以达到增加血流通畅,加速疮口愈合的一种外治疗法。薛海燕[12]对15例慢性臁疮患者进行了缠缚法治疗,用阔绷带缠缚患处和整个小腿,缠缚时必须从疮口下端绷至小腿部,踝部缚至近膝,夜间睡眠时也不得拆除,最后用弹力绷带缠缚固定,全部有效。
张宝丽等[13]用中药熏洗配合高压氧治疗臁疮86例。先用熏洗方(苦参30 g,黄柏10 g,丹参30 g,苍术15 g,艾叶10 g,蚤休25 g,花椒12 g,大黄10 g)药液熏于患处,然后行高压氧治疗。结果86例中痊愈42例,总有效率86.1 %。
孟达理等[14]认为臁疮病机为气血不足,寒湿凝结,经络不通,肌肤失养。治疗当重视温通经络,祛寒除湿。故其采用艾灸为主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1例,其有效率为96.8%,治愈率为93.5%。
魏如清[15]认为,湿阻、气滞、血瘀内停,实为臁疮溃疡经久不愈的主要病理,根据“血实者宜决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用刺血疗法治疗臁疮。疮面常规消毒,酌去疮口边缘似橡皮圈灰白色的厚坚皮。取三棱针沿疮周围瘀斑处快速垂直点刺(由密至疏,由深至浅,针距2~3 mm,拔针见血如珠为度),每周刺血2次,连续数周,待疮周暗紫色瘀血转至红色为止。结果治疗组14例,有效者13例,占93%。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烧伤、创伤、皮肤感染、术后伤口不愈合、皮肤癌晚期、大隐静脉曲张、脉管炎、褥疮、象皮病等,因初起疮口处理不当,导致感染和引流不畅;继则由于下肢静脉系统高压、足靴区血流迟缓后组织营养障碍,造成局部营养不良,肉芽生长延缓,溃疡日久不愈。
从近些年的文献来看,中医对臁疮的治疗与研究进展较快,目前主要以局部外治为主,内治及其他方法为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导方向。各地学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臁疮的不同病机辨证施治,积累了许多中医药外治经验,可明显缩短疮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然而,在臁疮的治疗上仍存在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⑴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⑵配方复杂,加工繁琐,不易推广,有些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必须加强对药物的筛选。⑶臁疮易复发,必须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必要时结合手术。⑷注重调护,身体和心理双方面,有利于缩短臁疮患者病程。⑸加强中西医相互渗透,兼容并蓄,积极探索高效、经济、重复性高的治疗方法。
[1]孙劲松.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经验[J].中医杂志,2002,9(43):663.
[2]郑勇,唐汉钧.唐汉钧教授辨证治疗臁疮规律拾萃[J].中医药学刊,2005,23(3):404.
[3]荀向红.臁疮的中医辨治体会[J].河北中医,2003,25(6):430.
[4]葛苋,赵欣.陈淑长治疗臁疮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45.
[5]石玲.马齿苋治臁疮有奇效[J].国医论坛,2003,18(3):23.
[6]康煜冬,张金茹,吕培文.愈疮散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及实验观察[J].北京中医,2000,19(2):31.
[7]蔡卫红,董俊英.疮疡灵治疗臁疮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6):118.
[8]赵东瑞.大青散治疗臁疮89例疗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75.
[9]楼朝飞.龙血竭外敷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60.
[10]邓中伟,郑玲芳.西瓜霜灭滴灵外敷合凤凰衣胶布缠缚法治疗臁疮89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8)4:24.
[11]贾利辉,宋易华,李永清.中药外洗加微波治疗臁疮7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95.
[12]薛海燕.缠缚法在臁疮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甘肃中医,2005,18(6):42.
[13]张宝丽,孙燕,张根印.中药熏洗配合高压氧治疗下肢慢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8):109.
[14]孟达理,朱永康,朱惠云.艾灸为主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1例[J].江苏中医,1998,19(5):38.
[15]魏如清.刺血疗法治疗下肢慢性溃疡1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