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宏 许跃宇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浙江杭州310015)
当前,随着大学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高校日益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特色培育,希望通过文化内涵的提升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在这样一场方兴未艾的高校文化竞争中,浙江树人大学(以下简称树大)立足实际去探索自己的文化建设之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作为一种高端的校园文化活动——“树人讲坛”,已在树大本科内涵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树人讲坛”在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弥补树大师资不足、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构建树人特色等方面,体现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是当前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壮大主流文化的阵地,通过高端的文化活动来引领整个校园文化风尚,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大学精神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轻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上缺乏灵魂,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1]因而从策略上来讲,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2]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引下,定位准确,才能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区分,不断壮大主流文化建设的阵地。将高端的文化打造成主流文化形态,以主流文化来引导校园文化风尚,可以避免校园文化出现“两极对立”的发展格局(即低端低俗的文化活动太多太滥,出现失控的局面,而高端的文化活动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
在树大众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树人讲坛”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实态,越来越成为树大的主流文化活动方式;同时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一种价值导向,它在不断地促使高雅校园文化风尚的养成,并在树大文化建设中起着一种引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从内涵上来讲,它崇尚人文、科学、理性、创造等,比其他活动包含更多更深厚的价值理念;从规格上来讲,它坚持以高品位、高标准定位,荟萃了名人名师风采,它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传播的渠道;从参与度来讲,活动的长期性囊括了在校所有的学生;从意义上来讲,“树人讲坛”作为一种学术服务,它将那些学者达人在学术研究或人生场域所思考的重要问题及成果,通过知识或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听众传播推广,对听众的思想价值观念、知识体系以及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对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和形成文化环境,尤其是克服校园文化建设急功近利的倾向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树人讲坛”的举办,它的第一个价值体现是成为引领树人文化风尚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力量是一所高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高校形成竞争力的核心,故而师资队伍建设在一所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树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来看,不论是师资数量还是师资质量与结构,都与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短缺,这已严重制约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更成为制约学校向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瓶颈’。”[3]
“树人讲坛”的举办,有利于校外优秀文化资源向树大的输入,也有利于校内优秀师资的生成,从而可以间接地弥补树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
1.“树人讲坛”为文化交流创造了平台。“树人讲坛”知识讲座频繁,内容丰富。以树人学术报告厅为依托,从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树人讲坛”曾成功地举办了186场讲座、访谈。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应邀来校讲座讲学。显而易见,“树人讲坛”文化活动的举办,加强了树大与兄弟院校之间,以及与社会各界的文化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发挥了第二课堂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浓厚了树大校园的学术文化氛围。
2.“树人讲坛”为塑造校内“名家”提供了舞台。2007年 9月,“树人讲坛”开始邀请树大本校的部分教授、博士和优秀教师担任主讲嘉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5月,“树人讲坛”共邀请了校内专家35人,参与师生达到了15 000余人次,从而形成了“树人讲坛”之“校内专家”序列。
校内教师登上“树人讲坛”,是对一位教师学术水平、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通过讲坛,可以增进树大学生对学校的了解,提高树大成名教授、学者的校内知名度,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通过讲坛,可以为树大那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创造成为校内“名家”的机会。因为“树人讲坛”会以无形的压力推动着青年主讲者去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另外,在“树人讲坛”营造的学术氛围中,一大批青年教师潜心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这对树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自主生成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树人讲坛”深化树大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树大的精神文化建设;二是推动了树大的制度文化建设;三是推动了树大的行为文化建设。
1.推动了树大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大学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师生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目标追求”。[4]“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应成为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突出大学精神的主题,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树人讲坛”活动切实地践行着树大校训,传承着树大人的优良传统,它是培育树大精神的一方沃土。
校训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想、目标信念和优良传统的准确概括与生动表达,也是大学精神的核心、灵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树大校训是“崇德重智、树人为本”。“树人讲坛”以“崇德重智”为价值追求,高举“人文”和“科学”的旗帜,重视树大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术知识的创新与传承,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三者统一,内含于“树人讲坛”文化活动中,展现了树大的一种文化精神。“树人讲坛”又以“树人为本”为目标导向,作为一种知识服务活动,为的是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目标是要配合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发挥重要作用。
在“树人讲坛”的“树人有约”栏目中,一些成功的校友被邀请担任讲坛嘉宾。作为树大历史的见证者,校友们经常在台上饱含深情地追忆树大昔日的风貌,以及自己在树大学习生活的情景,不自觉地成为了树大历史的建构者。这些优秀的校友,是传承树大自强不息精神的榜样。访谈中,他(她)们常以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奋斗经历,教育学弟学妹们如何去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创业,这种真挚的交流互动,往往能让场下听众感动满怀、受益良多。校友们在讲坛撒下感恩母校的种子,他们对树大艰苦奋斗精神的演绎和诠释,为讲坛以及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2.推动了树大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和教学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对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行为具有引领和约束作用。制度规章是一所大学文化的文本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大学的文化内涵。
“树人讲坛”有利于树大的学术制度建设。“树人讲坛”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尽管已经形成四大系列,但最根本的还是一种学术活动,有一种引导性、示范性的目标设计考虑。大多数学者、专家来讲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经布道”,专题性、前沿性很强。另外,“树人讲坛”请来的专家,一般社会知名度很高,他们对学术人生执着追求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优秀的人格品德,通过“树人讲坛”传播到树大,对树大的学风、教风、科研作风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树人讲坛”学术活动的经常举办,本身也已逐渐形成为树大的一种学术制度。
“树人讲坛”有利于树大的管理制度建设。一般来说,讲座活动是一种开放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内容的开放性,听众的自由参与性等。但由于“树人讲坛”内在目的的规约,使得讲座内容的针对性很强,并采取了规范性的运作方式,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组织上。2007年上半年,树大开始设立科技创新学分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树人讲坛”活动,并将参加“树人讲坛”活动情况作为新的学生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使得“树人讲坛”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成为树大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树人讲坛”这种制度化的目标设计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既保障了“树人讲坛”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树大的制度文化建设。
3.推动了树大的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主要通过校风体现出来。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是大学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集体风尚。”[4]“树人讲坛”自重新启动以来,在推动树大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树人讲坛”的参与性不断提高。自2006年3月14日“树人讲坛”第一场开讲以来,在组委会的大力宣传和精心组织下,“树人讲坛”活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欢迎。讲座中学者们卓越的学术成就,闪光的人生智慧,以及风趣的演讲技术,打动着听众的心声。就如《树人讲坛》(第一辑)所言,“讲坛讲座不仅是演讲者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能交流思想,创造激情,引诱听众向着宏博瑰丽的治学殿堂窥望进发的理想工具”。[7]如今听讲座已成了树大学子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空寂的学术报告厅现在常常是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现已隐约可见,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很多学生在听讲座中获取新知,获得启迪。“树人讲坛”活动的开办,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统计,“树人讲坛”开设以来,已累计举办文化学术类报告65场,极大地丰富了校园学术氛围。在“树人讲坛”的影响下,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07年,树大共获得科技厅“新苗计划”8项,另外,学校自立学生科研项目12项。“树人讲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子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之情,很多学生在讲座中受到了启发,获取了自信的力量,增强了自律意识,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提高,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课堂纪律明显好转。现在树大图书馆和自修教室里,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考研班人数的激增,都从侧面反映了“树人讲坛”为树大营造了一种学术和学习氛围,带动了学校学风校风状况的改善,所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促使着树大本科内涵的逐渐提高。
1.“树人讲坛”内涵丰富、运作机制灵活。“树人讲坛”是倾全校之力,由学校专款拨付支持,可以说是全校师生共同栽培的一株文化盆景。它的第一个特点体现为其内涵“四大系列”相得益彰。几年来,在主办者的精心呵护下,“树人讲坛”的载体不断得以拓展,平台不断得以延伸,内涵不断得以丰富。至今,“树人讲坛”已从创办初期的以校外名家讲学为主,逐渐发展为“校外名家”、“校内专家”、“成功校友”和“优秀学子”四大系列。“校外名家”系列讲座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校内专家”系列讲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功校友”系列访谈旨在激励学生立志创业;“优秀学子”系列访谈旨在用榜样树学风校风。“树人讲坛”四大系列体现了树大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发挥了文化立校、讲座育人的深层功效。
第二个特点体现为运作机制的灵活性。从“树人讲坛”过去发展的机制来看,它的成长是多方努力、密切协作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树人讲坛”基本上形成了由教务处、学工处、基础部、校团委主办,各学院为邀请专家主体,校团委和学院组织学生,基础部负责总体运转的管理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基础部在遴选讲座主持、资料收集和整理、宣传组织以及讲坛文卷的编订等具体事务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可以看出,多方参与、通力协作、核心力量有效负责,是讲坛活动有条不紊开展的秘诀。
2.“树人讲坛”是形成精品文化活动的重要思路。精品文化活动是一个高校文化特色的主要体现。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增强一个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因为它对内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对外也可以成为该校文化传播和文化辐射的一个窗口。
从目前浙江省高校来看,很多学校都竭力塑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如浙江工业大学狠抓主流文化建设,以创建“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为主要载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8]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城院论坛”为龙头,打造精品文化等等。在这样的一种文化生态中,树大的“树人讲坛”从一开始就以高理念为指引、以高目标作定位,通过精心规划与高品位的建设,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块品牌。就其功效来讲,对内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上有目共睹;对外在提高树大知名度,加强学校竞争力方面也是功在当前、利在今后的。随着“树人讲坛”内涵的不断丰富,以及品牌的做大做强,这道人文景观必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树人讲坛”荟萃名师风采,传承大学精神,它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夯实着树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构建育人体系,弥补了树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并以激情的表达方式,活跃着校园文化的氛围。树人讲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纠正校园文化活动过度功利化、娱乐化的倾向,形成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知识创新的校园文化品质。因而,无论是作为一块文化建设阵地,还是作为一种精品文化活动,它已在文化立校、讲坛育人的实践中引领着树大校园文化风尚,进而推动着树大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和特色的培育。
[1]张书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1):16-18.
[2]史萌,庄爱华.当前高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政工研究动态,2009(10):21.
[3]朱玉.树人探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8.
[4]杨向荣,王菁华.文化是大学的灵魂 培育大学文化建设“和谐校园”[N].人民日报,2009-08-18.
[5]申作青.略论我国当代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4):81.
[6]代安琼.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 [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15.
[7]郑吉昌.树人讲坛(第一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8]浙江省教育厅.润物无声——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