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敏,张 静,杨三花,王 丽
疼痛是一种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属主观感觉[1],但由于早产儿无描述疼痛的能力,对疼痛敏感性和应激反应也不明显,故目前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疼痛尚未予以足够重视[2]。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各种并发症多,创伤性操作引起的疼痛较多见,可引发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及行为反应(如啼哭、面部表情改变等)。因此,从临床角度及伦理角度分析疼痛对早产儿造成的影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充分重视。袋鼠式护理又名皮肤接触护理,即早产儿母亲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3],它实施的理念是母亲可提供类似子宫内环境的刺激,进而促进子宫外适应,具有低风险、简单易行等特点。为了解袋鼠式护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我科对2004年11月—2009年5月住院的早产儿随机分组进行袋鼠式护理,认为在早产儿经历疼痛性刺激时,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缩短其啼哭时间与疼痛面容持续时间。现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样本来源于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纳入标准:胎龄 34周~37周;出生体重≤2.5 kg者;出生后 5 m in Apgar评分6分~8分,未入新生儿保温箱者;首次足跟采血以筛查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者,身体健康无疾患;母亲具有中文读写及理解能力并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足跟采血前15 s内啼哭者;先天畸形者;有手术史者;24 h内使用过镇静药或镇痛药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者;足跟采血1次未成功者;母亲有感冒、发热、胃肠不适者。本研究共纳入出生后满3 d的早产儿1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主客观因素剔除12例,最终完成108例有效病例数的全部资料收集,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53例。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襁褓包裹”进行足跟采血,采血过程中做好早产儿的保暖工作。方法:更换尿布后对其采用“襁褓包裹”,20 m in后,护士为其采血。实验组足跟采血前30m in,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到早产儿母亲床旁协助其做好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准备工作(3 min~5 m in),包括环境准备,摇起床头,备好保暖用毛毯或盖被,做好早产儿保暖工作;保持母亲情绪愉悦,并讲解其情绪对袋鼠式护理的重要性等;然后指导其实施袋鼠式护理20 min后,护士为早产儿足跟采血。在足跟采血过程中及足跟采血结束后10 m in早产儿母亲持续实施袋鼠式护理。具体步骤:准备工作结束后,将早产儿母亲的病床床头摇起,协助其取半坐位,将被子叠好放于足部以使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时有支托。研究者将早产儿的包裹打开使其露出较多的皮肤后,将早产儿抱至母亲裸露的胸前,左手托住早产儿的前颈部,右手协助早产儿母亲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使早产儿以皮肤对皮肤、胸对胸与其母亲胸前皮肤接触;同时指导母亲用一只手托住早产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放于早产儿背部,以防早产儿下滑影响袋鼠式护理的实施。嘱早产儿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时注意力要集中于与孩子的沟通中。如感觉不适或观察到孩子有不适反应要及时告之。
1.2.2 观察指标 观察足跟采血前(针刺前1 m in)、足跟采血时(自足跟针刺开始至采够所需血量为止)与足跟采血后(采血结束1 m in)心率、血氧饱和度、早产儿啼哭持续时间,早产儿疼痛面容出现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t检验及u检验。
2.1 两组足跟采血前、采血时、采血后3个时间段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足跟采血前、采血期、恢复期3个时间段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
2.2 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比较 s
2.3 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面容出现时间 在本研究中,由两名培训后的研究人员配合,由针刺采血时开始计时并观察早产儿首次疼痛面容出现时间,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足跟针刺中疼痛面容首次出现的时间点平均为42 s、23 s,可以看出,实验组较对照组早产儿对疼痛刺激的初次反应出现时间较晚。
探寻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止痛疗法对早产儿疼痛处理非常重要。袋鼠式护理属于非药物疗法之一,是一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模式[4]。国外有研究证实其对疼痛的干预效果,但是国内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证实其对早产儿疼痛的干预效果,以便为临床上早产儿疼痛提供管理依据。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可以降低早产儿在足跟采血时、采血后的心率;提高早产儿在足跟采血时、足跟采血后的血氧饱和度;延缓早产儿由于疼痛刺激而首次出现疼痛面容时间,袋鼠式护理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有证据表明,袋鼠式护理可减少早产儿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5]。因此,从临床意义出发,笔者建议将袋鼠式护理列入早产儿疼痛护理常规中。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
[2] How ard RF.Cur rent status of pain managemen t in children[J].JAMA,2003,290:2464-2469.
[3] Cattaneo A,Daveazo R,Uxz F.Recommandations fo r the implem entation of kangaroo m other care for low birth w eigh t infants[J].Aeta Pediatr,1998,87:440-445.
[4] 余章斌 韩树萍.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母亲满意度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4):277-283.
[5] 张妍,连冬梅.“袋鼠式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8A):1984-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