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探析

2010-02-05 04:25李克亚
新闻世界 2010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监督网络

李克亚 解 岩

【摘要】舆论监督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独特体现,它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作用迅速而直接,是社会发展乃至制约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繁荣,我国的舆论监督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表现出不同往昔的新特点。

【关键词】网络 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

一、2000年以来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02年)电视在舆论监督中居于强势地位

这个阶段可以追溯到1994年,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创办和1996年 《新闻调查》的诞生为标志,在这个阶段,电视在舆论监督中居于强势地位。虽然此时一些网络论坛如强国论坛,也为实现网上舆论监督提供了途径,但是总体来讲网络舆论监督并未形成气候。

第二阶段(2003年——2006年)初见成效但是始终未站台前

2003年 ,“SARS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催化剂”,位列当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的榜首①,在危机面前互联网开始释放前所未有的能量。同一年,轰动全国的孙志刚意外死亡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全国多家媒体、各大网站紧密追踪事件进程,积极配合公众的讨论,最终使事件得到合理解决。然而在这两个事件中网络的力量虽见端倪,但是它是跟随传统媒体之后,报道由头源于传统媒体,甚至在报道前期明显滞后于传统媒体。之后不管是震惊一时的“铜须门事件”、“虐猫女事件”、“流氓外教事件”、还是风行一时的网络恶搞,更多体现的是互联网的无序、自娱自乐甚至是无责任感的非主流,对国家制度建设、社会环境监控、百姓生活的促进意义都不大。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走到台前,显示巨大力量

2007年是中国网络发展史上要载入史册的一年。从这一年,网络的监督力量全面爆发,开始领先传统媒体报道事件,甚至有了明显的“议程设置”的痕迹。比如: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从曝光到解决显示着网络的力量。特别是前后跨越两年,以周正龙被判刑、陕西省林业厅多名官员被处理的“华南虎事件”,更体现出网民向主流靠拢,更加积极地关注严肃的社会问题的倾向。进入08年以后,“雪灾”面前网民爱心的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网友们自发对外媒不实报道的抨击,“5·12地震”后网民积极的救助活动。09年的“躲猫猫事件”,“邓玉娇事件”,网络在民主监督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新的特点。

二、新时期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对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网民众多,民意反应更加充分

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在这里,话语权不再专属于一些部门,所有人只要拥有上网工具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2009年4月1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16亿,占中国总人口的24%,手机上网人数为1.17亿,占全国人口的9%。如此庞大的网络群体,打破了受众在传统媒体中单纯接受者的地位,他们畅所欲言表达更加多元的意见和评论,最终形成最广泛的合意。

2、网络舆论监督更加具有时效性

网络的快捷性使得舆论监督更加具有时效性。这里的时效有两层含义:首先,舆论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双向、即时、互动的数字化传播,使意见沟通、扬弃、整合、反馈的效率大幅提升,舆论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②其次,舆情传播速度更快。借助便利的互联网传播手段,信息扩散、碰撞、反馈形成舆论,舆情再次扩散,反馈的速度不断加快。

3、网络舆论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传媒的每一个进步,都对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有极大的影响。印刷出版业以及随后发行极广的报纸改变了政治辩论的性质。广播以及接下来的电视,使得政府领导人可以直接的、亲切的和大众交谈。类似的,信息高速公路也将对政治起到独特的影响。政治家们将第一次可以立刻看到有代表性的公众意见的调查。投票者将可以在家里通过他们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直接投票,从而减少统计错误或有意欺骗的危险。信息高速公路对政府的意义将和它对工业界的意义同样重大。”互联网传播的平等性和匿名性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的权利结构。互联网用户已经不甘心充当看客,被动接受少数人提供的信息。他们“以个人展示为中心,以个人网页为节点,用户的个性化和价值观都不再会被轻易左右。”③在互联网上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扮演传者和受众双重角色。由于“网络媒体生就是一种‘弱控制性的传播媒介”④,所以网络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交流的非控制化和非中心化,从而给予公众更多的信息权利。从中共十七大首次进行网络全球同步直播,到主席、总理一次次就法案、议案与网民交流,网络舆论监督越来越被执政者重视,在民主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4、网络得到监管,趋于规范;网络舆论监督逐渐走上有序化道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松散的“自律公约”方式已经不能对其进行约束并使其健康发展了,因而需要转向“政府治理”的严格模式。09年伊始,国务院新闻办、工业与信息化部、文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7部门部署在全国展开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共关闭1250余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站,删除网上色情和低俗信息320余万条。另一方面,网络也在进行“自律”。2006年4月,由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成立,其职能是对北京网络媒体行业开展信息服务的情况实施社会评议。相对于法律约束、行政监管的“他律”,社会评议属于“自律”的范畴。通过加强自身监督与评议,促进全行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通过“自律”和“他律”正在走向有序的发展之路。

三、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局限性

1、网络监督法制化有待平衡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律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阳光政府”的建设,推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要求政府部门随时将政府信息上传,力图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网络舆论监督只能借助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将相关部门或个人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从而敦促当事人采取补救行为或有关部门介入。网络舆论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处于间接地位,不能越权代替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做出决策。网络舆论监督,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网络舆论监督应该把握好平衡,以免干涉独立审判,造成司法不公。

2、网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待加强

网络因其匿名性使得网民敢于在互联网上表达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自我,同样,谣言和八卦在网上也大行其道。在2007年7月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关于“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的调查显示: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较低,只有35.1%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此外,网民学历越高,对互联网就越不信任。初中以下学历的网民中有45.9%对互联网表示信任,到大学本科学历,信任度下降到29.6%。网民过于不信任互联网的现实,可能对很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非网民对互联网的涉足。

3、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言论理性不足

很多网友把网络当成发泄的场所,对他人肆意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侮辱谩骂。比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的陈彩诗,无端受到“禽兽不如”、“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等极端语言的攻击。北京女白领姜岩因不能忍受丈夫王菲的婚外情而跳楼自杀。事件曝光后,网友们发动人问人、人找人的“人肉搜索”,王菲的姓名、单位、住址等在网上被悉数公布,攻击、辱骂的帖子铺天盖地而来。愤怒很快又从网上转移到了网下。不少网友聚集在王菲的单位门口要找他“算账”,还有人打电话说找了杀手要他的命,他父母家也被涂上了谩骂性质的标语。王菲不堪压力,终将相关网站告上了法庭。

4、网民结构比例失调,网络舆论的代表性不充分

2009年1月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底,城镇网民中性别结构几无差异,而农村网民中,男性仍然高出女性约15个百分点。在年龄结构上,66.7%的网民年龄在11岁到29岁之间,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网友分别只占0.4%和6.7%。在学历结构上,高中以上学历的占72.3%,小学以下学历的只占3.6%。职业结构上,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33.2%,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网民在发表个人言论的时候,不自觉的会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而网民在结构比例必然造成网络舆论的代表性不够充分。

未来,网络将进入一个更快的发展时期,网络舆论也会随网络的发展,时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研究网络舆论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期待网络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提供更强大的舆论引导,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①《百家新闻媒体首次评选2003年十大网事》,《互联网天地》2004.1,P25-26

②赵强,《论维护国家舆论安全》,《求是/红旗文稿》2009.5

③杨继红:《新媒体生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P36

④屠忠俊、吴延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P239

(作者:李克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新闻学研究生;解岩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舆论监督网络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