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2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不会成为负责任利益攸关方 从人民币重估到朝鲜、伊朗、气候变化和人权的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忽视、拒绝甚至抨击美国的要求和提议。共和党人和许多国会议员认为奥巴马的毛病在于对中国太软弱。不过,转而强硬也不是办法。
2010年伊始,奥巴马决心证明他除了有魅力还不缺勇气。但他需要解决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曾主张,协助中国崛起为由美国所领导的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但这个备受称赞且仍具权威的框架已经失败。美国未来的中国政策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奥巴马(或其继任者)是否有勇气和智慧构筑一种新方针。按照佐利克先生所提的框架,“驾驭”中国崛起的最佳途径是让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借此鼓励中国成为美国所主导的地区和全球秩序中的现状国家。这个提议显然比旧式的遏制或绥靖战略更有创意。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框架也有其局限和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会变得愈来愈不合作、愈来愈自信。
华盛顿错误地以为,它可以改变中国的目标和意图。但“负责任的框架”仅会改变北京实施外交政策的手段。美国把鼓励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视为一项建设性对华政策的最终目的,但北京只是把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行为当做一种暂时的策略,目的是为打造它所说的“综合国力”争取时间。
负责任利益攸关方政策目的是强化中国作为现状国家的地位,让中国受益于当前的体系。美国出钱出力,而中国不曾做出任何可信的贡献,却免费享受地区安全保障。在美国所领导的地区内,中国没有成为一个可靠的利益攸关方。
这种政策假定,对于新兴国家来说,除了在现有的开放和自由的秩序中竞争之外别无出路。但真正强大的新兴国家可以谋求从内部逐渐废除和重新设计当前的秩序,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框架对此没有加以解释。不要忘了北京欲在中亚和非洲制造另一种秩序的企图。而且,在面对美国和当前亚太地区的秩序时,中国倾向于采取“不战而胜”、非对抗和竞争的策略。
这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框架还假定,中国的利益和雄心具有弹性,随着中国崛起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惯于谋求主导亚洲及根据自身考虑改变地区秩序。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华盛顿所设计的关系模式中的缺陷正日益暴露。▲(作者约翰·李,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