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解读及启示

2010-02-01 03:59
关键词:文化发展

汪 曼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以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和5%的增速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已经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1]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已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占据全球或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并且这些国家往往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界定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单来说是指把文化的内容进行一个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但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这一概念,因此呈现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等多种称谓。

“文化工业”首先在1947年由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他们认为“文化工业”就是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2]随后,各国的经济学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开展研究。英国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驱和领导者,也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国家。1998年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DCM S)最先发布了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份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 app ing Docum en t”,报告中首次对创意产业下了定义,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个定义的外延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博览馆、表演艺术、出版业和软件13个种类。[3]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强国,美国称文化创意产业为“版权产业(Copyrigh t Industries)”,版权产业的概念很广,由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支撑产业四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广播、商业和娱乐软件、书籍报刊、音乐以及广告等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大部分行业。[4]日本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娱乐观光业,日本学者日下公人(198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符号。[5]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根据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和组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过程;而所谓工业标准,则主要指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连续性。[6]Qeensland(2004)较为明显地勾画出了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之间的界限,从范围上看,版权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分销产业,创意产业包含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重要的一部分(见图1)。英国关于“创意产业”的界定和种类的划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7]不过,还是有些国家采用自己的界定,在所包含的产业部门和分类上也与英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德国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15个种类,澳大利亚有35个等等。[8]

图1 创意产业的构成

二、英国、美国、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经验

笔者选取三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典型经验的国家,对他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一)英国:国际创意产业的标杆

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故乡,而且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已形成一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因此本文把英国作为第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是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从1997年开始的10多年来,英国经济增长70%,而文化创意产业增速达到94%,为英国提供了198万个工作岗位,雇用4.3%的全国人口,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英国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和产值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英国的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贸易逆差,使得英国率先成为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标杆国”,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本国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战略。

20世纪 80年代,英国渐渐失去“世界第一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如何调整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成为英国政府重要的思考内容。英国政府通过对美国的分析后发现:因为美国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文化投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继而获得巨大的利润,极大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由此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摆脱经济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因此,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后,亲自担任创意产业特别小组主席,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调查、策划和推进工作,并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进行支持,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内容。[8]从英国的经验分析来看,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支持。

1.政府的重视及合理规划。英国政府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在1998年出台《创意产业对策文件》,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产业分类,提出政府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和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在国内创业环境中遇到关键的金融及投资问题时,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采取措施,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逐步推动完整的创意工业财政支持系统。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9]

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现状上,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第一,英国政府强调文化艺术产品面向大众,并为广大民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第二,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第三,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政策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政策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力财产和地方推动自主权 6项。[10]

2.培育创意人才和营造创意环境。英国非常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意环境的培育,2008年英国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报告认为要激发公民的文化创意才能,打造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并且提出了26条行动计划。包括花费2500万英镑,实施“发现你的才能”项目,为儿童和年轻人提供每周5小时的文化教育活动;为14~25岁的青少年进行创意技能培训,计划到2013年每年培养5 000个学员;技术战略部提供1 000万英镑,支持创意产业研究和发展,启动创意产业的知识转换网络,及时把新技术转化为各个产业的经济价值。政府还积极实施“创意合作关系计划”,帮助少年儿童及他们的老师共同参与创意项目,促使文化创意企业与学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组建“企业家及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团体”,帮助大学生开发他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此来适应文化创意企业的需要。此外,政府也意识到公民参与创意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馆,通过不断培训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支持和培养公民的创意思维,给公民提供与创意文化更多的接触机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11]

3.保护知识产权。政府加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英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其产业和服务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和人力以及资金,进而产生出属于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智力成果,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人获得收益,进而提高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2004年,英国政府创立产权服务新方式,首次实现了专利商标事务所与一般法律事务所的跨领域合作,并在同一品牌下向客户提供知识产权的专业服务。[12]

(二)美国:版权产业成为最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第一强国,其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首位是军事工业),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总额近几年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好莱坞大片、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和时代华纳等公司制作的流行音乐占据很大份额。在美国的商品出口中,视听业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每年为美国提供1 700多万个就业岗位。

组成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行业有:影视业、艺术博物馆、表演业、媒体行业和音像唱片业等。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美国的版权产业发展完善、模式先进、创意新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版权产业中的“核心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美国知识经济的驱动力。

1.重视版权保护,成立专门部门。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版权产业的保护,在政府机构开设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行政部门。此外,随着版权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还成立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和保护,如克林顿政府设立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等。[13]

2.多样化的投资主体,科技含量高。美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采取多样化的投资主体。政府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以及博物馆组织对文化艺术业给予一定的资助,政府某些部门也会在文化方面提供帮助。不过,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资助。1997年,文化艺术业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政府资助20.96亿美元,社会赞助则为38.66亿美元。

此外,科技含量高是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杀手锏。美国政府十分注重科技的投入,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大众传媒领域,如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14]

3.加强版权立法,促进国际合作。美国有全球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详尽的法律保护系统,其《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施机制,有力保障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加入《伯尔尼公约》,为版权在海外提供了双边的保护。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新型国际版权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机会,最终形成了 TR IPS协议,不仅提高了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而且建立了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15]

4.根据市场规律,实施商业运作。根据市场规律,实施商业运作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美国的影视业、表演业、媒体行业、音像唱片业都已经形成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控制了许多国家的销售网,如众多电影院、出版机构及连锁店。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国众多的跨国文化公司从全球化的技术、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中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并且通过不断扩张海外的销售市场,以一种经济行为将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推向全球,使美国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逐渐对世界文化市场形成控制态势。

(三)日本:内容产业的典范

日本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都比较乐观,休闲、培训、娱乐、博彩、歌咏、旅游、参观和展览会等文化项目都被纳入市场运作范畴。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因为与休闲和个人爱好相关的文化市场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娱乐观光业分为三类:内容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异常发达的漫画、游戏和动画等都属于内容产业。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动漫产业为核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据日本有关方面统计,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 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 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节目接近4 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动漫王国”的称号也由此而来。目前,在全球的动漫产品中大约有67%的作品出自日本,日本动漫的独特魅力逐渐征服了许多国家的观众,诸如铁臂阿童木、一休和花仙子等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儿童熟知并喜欢的动画形象,日本的动漫产业以每年230万亿日元的营业额成为本国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当然,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倾力支持。

1.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在2001年发布《东京观光产业振兴计划》,2003年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了国家的战略高度给予重视。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规定:政府应大力支持地方的文化活动和创意活动,包括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等;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和创意文化提供资助;中央政府与地方联手举办全国规模的文化节等。

此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政府指导体制”,避免采取强硬的法律约束,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来引导和帮助文化企业的发展,扮演一个领航者、银行家和保护人的角色,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16]虽然日本的动漫起步比中国晚,但日本政府从一开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动漫当成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给予培育和培养,资金上给予支持,组织上给予帮助。

2.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日本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健全,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法律法规来调控文化市场的手段已经逐渐机制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在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该部法律至今已修改达20余次,在2001年改名为《著作权管理法》而开始正式实施。其目的是公正使用这些文化成果的同时,有效维护作者的权利,使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日本政府还根据产业发展的新形式新局面,审时度势制定了多部新的法律法规,如《IT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

3.产业发展与城市特色相结合。日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和城市文化特色发展相结合,在日本的东京、神户以及名古屋等主要城市,当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创意发展与城市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计划。东京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其产值大约占全国的 60%以上,而仙台作为日本电影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提出了要依靠电影产业的特色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又如名古屋,其紧邻丰田汽车公司本部所在地丰田市,丰田市聚集了很多汽车设计及零部件供应商和销售商。所以,该市提出以建设汽车产业为中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创意城市建设相结合,并以城市特色和优势产业为核心形成产业集聚,是日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亮点。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基础、文化表现、经济基础以及其他内外部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模式也有所不同。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比如政府会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产业链条中去,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英国在音乐、艺术、媒体、电子信息、软件和设计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高科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才集聚能力以及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认可度与消费能力,都使得英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国家竞争优势。与之相比,美国则更强调市场的作用,政府只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美国政府只对一些新兴的创业园区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于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园区则不再进行资助,而是按市场规律和商业模式让其发展。如果说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因为不能承受数额较大的租金而搬出成熟产业园区,这些企业可以去寻求社会基金的资助;总体来说,日本在动漫、游戏和娱乐等内容产业方面拥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加上众多编剧和产品制作能力及制作技术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广等具有销售优势,因此,日本确定将内容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重视和扶持。由此看来,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是依靠政府的扶持,由地方城市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城市建设相结合,并根据城市原有特色产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

(二)启示

对中国来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刚起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社会缺乏相应的文化创意和创意经济的理念,政府也缺少一定的产业发展经验,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也并不是十分理想。相对而言,像英国和日本以政府主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中国现今的实际。通过对英美日三个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的研究,得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1.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如今中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大势所趋,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关键。因为文化和创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功能,这两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会使中国的创造能力大大增强,以此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当前中国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加以重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英美日三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但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政府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所做的主导、推动和扶持等作用,是国外很多国家的共同做法;资金资助、人才培育和减免税务等也是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及战略规划,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3.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创意人才。不断完善产业链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而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针对产业链上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目前我国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比较匮乏,文化创意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都还不能适应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目前虽然我国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的文化创意人才,特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人才素质普遍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到1‰。因此,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我国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促进学校与文化创意组织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各大院校开设文化创意方面的课程并逐渐扶持,使其形成相应的规模,设立基金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计划训练或创意奖项等方式,使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培育。

4.建立完善融资体制和服务体系。在建立能够展示市场潜力和收益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形成具有吸纳投资和其他各种资源的能力。在风险投资中硅谷诞生了,正是创业的前景和收益促使风险投资的加入。虽然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使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体制还不完善。但从市场的角度看,文化企业和创意企业还没能够创造出可以产生巨大收益的项目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融资体制,加大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社会资本及外资的投入,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发展策划人、经纪人、制作人等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包括策划、制作、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开发功能,并且促进文化企业和创意企业的经营商业化运作能力,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构建和谐统一的营销体系和市场网络。这样才能使得企业集群群体在龙头企业和优秀品牌企业的带动下快速成长,形成“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和谐统一的商业与文化融合的格局。

5.保护知识产权,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从英美日三国发展经验表明:只有使产品发明者的创意专利和知识产权得到较好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开发知识产权并且很好的运用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转换的关键步骤,知识产权涉及到保障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执法以及资讯流通等多个层面。目前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比如软件、音乐和电影等行业盗版现象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削弱创作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当前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一个适合生存发展的有利空间。

注:本文系浙江树人大学常规年度资助课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基于国外经验的研究”(2010A32002)的研究成果。

[1]Howkins 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 leM akeMoney from Ideas[M].A llen Lane:The Penguin Press,2001:201-205.

[2]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7-118.

[3]Florida,Ric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 lass[M].Basic Book,2002:93-95.

[4]李雪玲,高长春.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解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9(8):83-85.

[5]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38 -39.

[6]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

[7]Creative industries in Queensland:C lusterM app ing and Valuechain Analysis[EB/OL].[2010-05-30].www.c reativeindustries.qut.com/research/cirac/documents/N inan.pdf.

[8]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5(2):85-87.

[9]赵友宝.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57-62.

[10]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54.

[11]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7):53-60.

[12]厉无畏.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79-81.

[13]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37-38.

[14]张志宏.美国文化产业的概况和发展经验[M]//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33-136.

[15]林拓,李惠斌,等.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言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1-106.

[16]胡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时代经贸,2008(6):98-99.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