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茹,胡玉龙,肖建华,王洪斌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哈尔滨 150030)
我国一些中小规模奶牛场存在着牛群品质差,良种覆盖率低,自培育公牛能力不足的问题。奶牛存栏数量和产奶总量增长较快,但良种比例不高。而且,所剩无几的大型奶牛场也缺少专门的育种经费,这使奶牛育种工作更加困难。由于不能保证引种的连续性,种公牛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我省全面启动奶牛群体改良计划较晚,已经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奶牛业发达省市区,这与奶业大省是极不相符的[1]。
在黑龙江省,做到良种先行、良法配套、规模推进是促进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要以种公牛站、高产母牛场为核心,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建立种源生产基地,满足奶业大发展的需要。要从奶牛良种登记入手,搞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采用常规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奶牛质量[2]。
我省今后应继续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奶牛育种、繁育推广体系,扶持推广使用优质冻精,开展DHI测定和良种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黑龙江省的奶牛品质,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3],力图在2010年完成万头奶牛登记任务,确保20万头奶牛参加DHI测定,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奶牛信息数据库,每年向全国提供优秀后备种公牛500头[4]。
本系统以Visual Studio.NET 2003为开发平台,采用B/S模式开发,以VB.NET语言为基础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2000;系统软件可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
图1 系统功能结构
育种管理模块可以完成新发情、发情待配、妊娠待诊、妊娠待产等功能,完成奶牛发情、配种、妊娠以及生产犊牛等一系列育种事件的管理过程。
育种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过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在一个泌乳期中,按产奶量的多少和奶牛生理状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泌乳初期(从产犊到产后15 d左右),泌乳盛期(产后16~100 d),泌乳中期(产后101~200 d),泌乳末期(产后201 d~停奶)4个时期。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 d,减去60 d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 d。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奶牛适宜的胎次间距范围为340~390 d,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 d,产后适宜的配种时间为60~110 d。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牛只的终生产奶量。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奶牛育种管理流程
新发情。完成对新发情的牛只基本信息进行记录、查询等功能,以保证完整的发情基本信息资料的存储和处理。完成这一管理的前提是进行准确的发情鉴定,而且准确的发情鉴定也是整个育种管理的关键因素。而准确的发情鉴定又依赖于正确的个体识别、保存完好的永久性观察记录以及掌握发情症候知识。在普通饲养条件下,奶牛场一般会错过20%~50%的情期。通常,错过一个发情周期可以延长产犊间隔30~40 d。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安装一些发情鉴定辅助装置。
发情待配。将已经发情,并且进行配种的牛只基本信息,如发情日期、与配公牛信息或者精液基本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一般对发情奶牛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饲养公牛数,降低了巨大的饲养开支。在选择与配公牛的时候,根据近交系数法选择良种公牛的精液进行输精[5]。
妊娠待诊。将已经妊娠的母牛进行妊娠诊断,即做出已配种的母牛是否妊娠成功的诊断,然后给予记录。妊娠诊断可以采用超声波方法进行,但是大部分的妊娠诊断是通过直肠检查。妊娠诊断能够及时掌握奶牛的繁殖状态,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妊娠待产。将母牛的生产情况进行完善的记录,记录生产是否成功,如果成功生产,记录所产犊牛的性别、编号等。如果奶牛发生流产,则很可能与营养供给不当、细胞遗传学因素或者免疫因素直接相关,如果奶牛发生习惯性流产,就应该查找原因,给予治疗。如果奶牛未发生流产,则应准确确定分娩时间,准备助产,确定一头母牛产犊的最好方法是观察母牛产犊前典型的物理和行为变化。
育种记录。可以对不同年份、月份以及不同牛舍的奶牛的育种情况根据上述4个基本模块的育种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建立奶牛的系谱,为育种工作做出进一步的指导。通过对育种工作的记录与分析,可以得出奶牛的繁殖力。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疾病、产奶量、精液品质和输精技术等[6]。因此,育种记录模块的设计可以及时了解奶牛繁殖力,从而从选种、营养以及管理等方面做出有效的调整。
在本系统所设计的数据库中,与奶牛育种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都集中存储于育种信息记录表中,完成了对奶牛发情状态、发情日期、配种日配种状态、妊娠日期和妊娠状态等基本信息的描述。牛只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环节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联系,无论哪一环节出现了管理上的失误,都会造成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因此育种工作一直是奶牛养殖者高度重视的问题。详实、细致的数据记录是实现奶牛育种管理信息记录表功能的关键,基于此,设计了奶牛育种管理信息数据库,各表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育种管理信息表间关系
图4 新发情界面
图5 发情待配界面
育种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奶牛育种基本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奶牛繁殖的各个环节应进行的操作予以提示。进入新发情界面(图4)后,首先是对相应牛舍中牛只发情情况进行录入。当点击界面左侧的某只牛时 ,输入发情时间并且选择相应的牛只。在这里只会出现育成母牛舍、青年母牛舍和成年母牛舍相应的信息。单击“已经发情”按钮,这样相应牛只的信息就会记录下来。当录入结束后,在首页的今日关注中就会发生变化。体现为“发情待配”数量的增加。发情待配界面(图5)显示的是已经发情但尚未配种的牛只信息,这时可以选择与配公牛,并且记录配种时间,然后进行过此操作的母牛将会转到下一界面中,妊娠待诊和妊娠待产界面也是如此操作。
育种记录界面(图6)就是将奶牛的育种信息,如牛舍编号、牛只编号、发情日期、是否配种、配种日期、妊娠是否成功、生产日期、生产结果和犊牛编号等信息以Datagrid控件为载体反映在界面上,可以清楚地了解奶牛处于哪个繁殖阶段,如果发生异常,可以及时提示。
图6 育种记录界面
通过中小规模奶牛场育种管理系统的构建,使奶牛养殖水平更具规模化,养殖技术更为标准化。通过改善组织机构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张永根.黑龙江省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22):35-39.
[2]洪学.农村奶牛饲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05(10):11-12.
[3]周景明.黑龙江省奶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0):18-21.
[4]王存国.黑龙江省奶业形势分析[J].饲料博览,2005(6):18-19.
[5]冀一伦.实用养牛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1-148.
[6]王家启.现代奶牛养殖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