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柱
教学需要领异标新
◎/吴再柱
回想自己上学时老师们指导作文的情景,真正有些印象的,也就那么几次。
三年级时,我们开始学写作文。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女教师。有一天,她的男朋友来学校,帮她给我们上作文课。这位先生,给我们读了一篇由他写的下水作文,文题大概是《游太白湖》。读五年级时,我们还是非常害怕写作文。教语文的许老师一次让我们“填充作文”,他把文章的基本内容都写在了黑板上,在文章中间这里留下一个词,那里空出一句话,让我们把句子补充完整,就算完成这次作业。到了初二,一位刚刚从师范毕业的老师教我们语文。一次他让人事先把两篇写得并不很好的文章,分别抄到前后黑板上,然后和我们一起修改作文;一次他主讲一节作文公开课,把一篇写得好的作文事先印好,然后发给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同学,上课时只根据这篇范文进行点评。
姑且不论这些教学方式是否科学,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每每我自己上习作指导课时,这些情景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作文课上过不少,为什么留下印象的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节呢?唯一的原因大概只有两个字:新颖。
当前,很多老师不注重教学改革,不愿意去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上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备课靠下载粘贴,二次备课甚至连教学反思也雷同。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今年复制着去年的日子。这样的教学,还期望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学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会僵化,就会停滞。面对同一群学生,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一位教师如果只会被动地教书,思想保守、意识狭隘、方法陈旧、手段落后,那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想给学生留下值得记忆的东西,我们必须经常推陈出新,用新的形式或内容来“刺激”学生;要让学生记住,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否则只会成为一个被学生遗忘的人。
黄梅县独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