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校长的第一人称

2010-01-27 07:43陈世滨
湖北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校长

◎/陈世滨

教师是校长的第一人称

◎/陈世滨

中小学校长是否兼课,一直都是教育的热门话题。因为校长兼课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校长的评价考核,更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是对校长教育职责的重要界定。对此,教育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不同的观点。

持需要论观点的人认为,校长是否兼课应以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即师资情况和职称评定的需要。然而,以需要为标准来判断校长兼课与否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不必兼课。因为师资问题,历来由校长来调配,即使师资紧张,只要教师分担一下班级数,一般也就迎刃而解,调配不过来的情况极少。而以职称评定标准来判断是一种外需化的标准,直接指向刚性的功利目标,不是以校长在中小学校教育中的使命本义为导向,没有切实关照到兼课内在的价值需要,因而使得兼课问题蒙上一层功利主义外衣,无法直透兼课问题的精神本义。这是以职称作为判断标准的根本缺失。另外,许多中小学校长普遍达到中高级职称,用校长们的话讲,通过兼课来评职称没有必要。

持将军论观点的人认为,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学校的带头人,他(她)就像带领一支军队的将军和指挥员,将军只适宜在指挥所里坐阵指挥,冲锋陷阵必要性不大,校长不宜兼课。这种观点存在两个偏颇。

将专业地位等级化。军队存在严格的军衔等级系列,换句话说,将军与士兵在军队的范畴内地位有等级之分。然而,将上下级关系推演到校长与教师关系,是否合适呢?校长是学校的领导,但这种领导同军队或政府的领导在内涵上不可简单等同。在相关教育法规中,并没有将校长作为一种行政序列而进行高低排序。中小学校长本质上不是“官”,不存在完全中学校长的官衔高于初中校长,初中校长大于小学校长之规定。校长与教师本质上是一种专业共同体的关系,两者的职称都同属于专业范畴,高级、中级、初级这三个序列职称并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区别。显然,校长办公室不是指挥所,教师也不是士兵。因此,校长与教师在专业地位上是平等的,两者对于“课”的权利与义务,呈现出众生皆平等的价值取向。

将直接经验中断化。将军和指挥员从本质上看不是诞生在指挥所里。一位优秀的将军必须具备一线的作战经验,这种直接经验对于一位将军的成长作用不可替代,内在地决定了其军事实战的成效。古今中外因具备丰富实战经验而成长为出色将军的实例不胜枚举,有的甚至本身就是从一个士兵成长起来的。一位有为校长的成长也是如此,他们(她们)脱离不了教学第一线的历练和滋养。如果一位校长从来没有从事一线教学实践,直接空投到办公室指挥教学,那么教学决策难免会出现“两张皮”现象。或许有人会诘问,在不兼课前,校长们大多有过教学经验,只要考查上课有无问题即可,关键是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没有最高峰,实践永无止境,教学的直接经验对校长专业的成长与发展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当了校长就不兼课,在教学实践的中途搞半路刹车、半路出家,把校长从事教学工作的中点当成终点,势必造成一线教学实践探索的终止和荒废。

持替代论观点的人认为,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参加各种会议,落实各项文件精神,布置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要谋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事务繁重,分身乏术。倘若还要兼课,会被课堂教学所掣肘,得不偿失,可以上述事务来替代上课,以观课替代上课,以“近”课堂替代“进”课堂,主张校长不兼课。咋一看,替代论下的校长委实忙得够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校长工作的现实状态,似乎兼课同学校发展大计相比,变成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可谓代得顺理成章,替得心安理得。但是,职责替代的底线在哪里?课堂教学在校长的职责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不言而喻,教学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是学校教学这条生命线流淌着的血液,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不容置疑,致力于课堂教学第一线是校长的第一要务,也正是如此,校长才成为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校长直接从事课堂教学的责任,重于泰山,高于一切,贬低乃至旁落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学校就不再称其为学校,校长亦不能称其为校长。可见,上课是校长的份内事,是校长教育使命的本义,不能搞职责的“市场化”,实行简单的商品交换。

“近”课堂等于“进”课堂吗?有句顺口溜:“高级校长不上课,上课校长不高级。”认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是校长的基本职责,应该允许对这一基本使命在履行方式上有多元化的实现方式,主张用观课替代校长的上课。从表面上看,观课与上课只差一个字,似乎勉强说得过去。古语有云:“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可否认,观课与上课都是围绕课堂,但性质却完全不一样,这好比一个人在河岸上学游泳,另一个人在河里学游泳,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校长“观看”是将自己当作局外人“摆上去”,本质上是获得课堂教学的“间接经验”,虽然听课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深或浅地唤起自身直接经验的切身感悟,但观课的主要作用在于获得间接经验,唤醒的是直接经验而不是直接生成直接经验。更进一层说,这种唤醒直接经验的主要力量是指对听课所得间接经验的某种确认、解说和强化,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学直接经验的获得和不断地积累。校长的上课是将自己义无反顾地当作当事人“融进去”,实现人与课堂的水乳交融,是身临其境不是雾里看花,本质上收获的是直接经验。校长上课会产生一种“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的自我反思,有一种“我在课堂中,课堂在我心中”的切身体会,所以上课催生的是宝贵的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观课与上课对校长专业成长作用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获得间接经验,后者生成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校长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不同,直接经验更强大,不可代替,是校长专业成长力量构成的“原点”,而间接经验则是见诸于这一“原点”的有益补充,两者在关系上形同“母乳”与“代乳品”的关系。中小学校长应该用上课的“母乳”滋养,而不是过多地用观课这种“代乳品”。当然任何一位校长专业能力的有效构成都是基于这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但高免疫力的校长必定是多亲身上课而获得“母乳”的人。

上课,对校长的职责而言,是份内事,不只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更是将来时。从专业职分上讲,校长的最深本质是一位教师。教师是校长的第一人称,也是第一属性,不管对校长冠以“特殊教师”还是“教师的教师”的头衔,都难以改变其专业职分的基本属性。从组织性质上看,学校是校长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不是官场,也非军营,更不是公司,她以成全“人的精神成长和完满”为宗旨。这一宗旨内在地规定了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课堂是校长基本的精神底色。从专业成长上看,校长的教学属性高于、重于、深于行政属性。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都说明了教师是作为一位校长的前提和根本,这个基本前提贯穿着校长专业成长历程的始终。

福建省南安市鹏峰中学)

(责任编辑 梅红星)

作者小档

陈世滨,男,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研究员,教育部“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专家课程团队核心成员,主编《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一书,负责福建省5个省市级课题研究项目,在《课程研究》《教育参考》等30家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2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校长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