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2010-01-25 01:55
关键词:菌斑胃病三联

高 静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口腔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类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够移动的螺旋杆菌,一旦感染,绝大多数长期在胃内定植,极少数可自然消退(每年约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溃疡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发生有关[1]。我国属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高达61%,属世界上高感染地区[2]。近年来,尽管有关Hp的研究有很多,但Hp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多数观点认为是口—口传播。最近的研究已证实胃病患者的口腔中存在Hp,尤以龈下区多见[3]。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牙周炎患者口腔牙周状况与口腔Hp存在的关系,以及牙周炎患者口腔Hp对慢性胃病患者胃Hp根除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从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选择65例有慢性胃炎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牙龈炎、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2岁(平均38.8岁)。否认有其它系统性疾病;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及胃药;12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全口牙不少于24颗。

1.2取样和检查 从每例患者口腔内选择有牙龈炎症的6颗牙作为取样牙。以棉球隔湿,吹干后分别用消毒刮匙刮取龈上、龈下菌斑,即刻检查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将取样标本置于含100 μl样本处理液的Eppendorf管内。随后常规胃镜检查,胃黏膜取3块活检组织,分别作尿素酶试验(RUT),组织病理和PCR检测Hp。胃镜检查后对Hp阳性患者进行药物PPI三联治疗(达克普隆30 mg Bid,甲硝唑0.4 Bid,阿莫西林1.0 Bid)2周。

1.3碳13呼气试验 对胃Hp感染患者治疗后4周以及一年后分别复查胃Hp的感染状况,Hp检测采用碳13呼气试验。碳13呼气试验阴性者为Hp根除,阳性者为Hp未被根除。根据口腔标本Hp的检测结果将胃Hp感染患者(58人)分为口腔Hp阳性组(25人)和口腔Hp阴性组(33人),进行胃Hp根除率的比较。

1.4DNA提取 PCR试剂由上海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将标本悬浮于100 μl样本处理液中,56 ℃孵育30 min,高速震荡10 s后置100 ℃水浴8分钟,再次高速震荡10 s,离心(12000 r/min,4 ℃)3 min,取上清用于PCR扩增。

1.5PCR检测Hp 参考Bickley,Lage等[4]的研究,引物根据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进行设计,预期扩增片段为294 bp及400 bp。20 μl反应体系内两对引物20 pmol/l,每种寡核数4 mmol/人,DNA模板4 μl,TagDNA聚合酶2 u及PCR缓冲液,反应在PCR扩增仪(美国PE公司)上进行,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2 min为一个循环,共计35循环,循环结束后72 ℃继续延伸7 min,以Hp标准株NCTC11637(中国预防科学院提供)的DNA提取液作阳性对照,采用PCR试剂盒内的阴性对照,用8%丙烯酰胺电泳鉴定PCR产物。

1.6统计学处理 卡方分析用于比较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阳性率,同法用于牙菌斑Hp的检出。上述统计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

2 结 果

2.1胃黏膜中的Hp 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其中18例为CagA阳性,尿素酶实验和PCR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52例(86.1%)。

2.2牙菌斑中的Hp 结果见表1。

表1 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分布(n,%)

注:龈下菌斑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比较,*P<0.01。

2.3Hp检出与牙周状况的关系 慢性胃病Hp的检出率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见表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

表2 不同牙周情况下菌斑Hp检出率的比较

注:与PD<4 mm比较,*P<0.05

2.4三联疗法4周后的口腔标本检测 58例胃Hp感染患者经药物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再次采集菌斑标本,并用PCR进行Hp检测。有7人的口腔标本被检出Hp。此7名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口腔标本仅1例为Hp阳性(菌斑尿素酶C阳性),该例药物治疗后仍为菌斑尿素酶C阳性,余6例治疗前口腔无Hp感染。这7人中有3人三联疗法4周后进行胃Hp复查时碳13呼气试验阳性,一年后复查则有5人碳13呼气试验阳性。治疗前后口腔均检测出Hp的这名患者在三联疗法4周后进行胃Hp复查时碳13呼气试验阳性,一年后复查此患者碳13呼气试验仍为阳性。

2.5口腔Hp的存在对胃Hp根除率的影响 治疗前已有胃Hp感染的58名患者经药物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进一步接受胃和口腔Hp的检测,胃Hp阳性同时伴口腔Hp感染的25名患者中有8人胃再次被检出Hp,其胃Hp根除率为68%(17/25),与口腔Hp阴性患者69%(23/33)接近。1年后口腔Hp阳性患者的胃Hp根除率下降为32.0%(8/25),显著低于口腔Hp阴性患者的根除率66%(22/33)(P<0.05),两组胃Hp根除率的比较见表3。

表3 口腔Hp阳性组与阴性组三联疗法一年后的根除率比较

注:*口腔Hp阳性组与阴性组三联疗法1年后根除率比较,P<0.05

3 讨 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胃是Hp唯一的生存环境,但近年的研究证明,人口腔、唾液中也可培养出Hp。自1989年Kjaden等[5]首次从胃炎患者牙菌斑中分离出Hp,其后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在唾液,返流呕吐物中检测到Hp的特异基因,因此推测口腔是Hp在人体的另一个重要聚集地。为了证实这一推测,人们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口腔中的Hp。细菌培养是分离细菌的标准方法,但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多达300多种,而Hp数量少,营养要求复杂,因此牙菌斑内Hp的培养结果很不稳定。PCR是检测细菌病原体的有利工具,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已被广泛用于Hp的检测。本研究采用的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胡文杰等[6]报告胃病患者口腔多部位存在Hp,尤以龈下菌斑的Hp检出率高。我们[7,8]的前期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口腔是Hp的另一个生存环境。

本研究在胃病患者用药前后分别检测了口腔中的Hp,结果发现口腔Hp阳性患者用药4周后的胃Hp根除率稍低于用药前口腔Hp阴性患者(68.0%vs 69%,P>0.05),用药1年后的胃Hp根除率更是显著低于口腔Hp阴性组(32.0%vs 66%,P<0.05),说明口腔Hp的存在影响胃病患者胃Hp的根除。本研究还发现,胃Hp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查,有7位患者的口腔中检测出Hp(治疗前7位中只有1位口腔Hp阳性),其中3位胃Hp亦为阳性;一年后复查胃Hp阳性者增至5位,进一步证实口腔Hp的存在与胃Hp的根除有关。而药物治疗之所以不能根除口腔中的Hp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口腔中的菌斑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膜”结构,微生物借此暂时逃避药物的杀灭,在适当时候再次从生物膜中释放,发挥其致病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具有牙周炎的胃病患者经过药物三联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1年后的胃Hp根除率显著高于未做牙周基础治疗的同类患者(66%vs 32%,P<0.05),因此推测药物加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Hp根除,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药物的抗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牙周治疗机械去除龈上和龈下菌斑,有效地破坏了龈下生物膜结构,从而彻底有效地去除了体内和口腔内的Hp,使口腔Hp无贮存之地,减少Hp的再感染机会。此外,通过口腔卫生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控制牙菌斑的形成,大大降低了Hp的再感染或复发率。本研究不仅观察了口腔Hp对胃Hp根除率的影响,同时也比较了胃Hp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口腔Hp的检出率,结果发现胃Hp阳性患者较胃Hp阴性患者的口腔Hp检出率高,说明口腔Hp的存在也与胃Hp密切相关。

我们的研究也证实胃病患者口腔中不仅存在幽门螺杆菌,而且尤以龈下菌斑区多见,这可能由于Hp 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或专性厌氧菌,牙周袋内氧化—还原电势低,龈沟液内蛋白酶增加等均有利于革兰氏阴性或专性厌氧菌生长,致龈下菌斑数量急剧增加,菌斑的生态学和菌斑的发酵产酸适宜的温度均有利于Hp的生长。实验证实,Hp不仅能在人类菌斑唾液中检出,而且抗Hp治疗后虽不能从胃黏膜检出,但仍存在于口腔内,这表明上消化道病与口腔中的Hp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还分析慢性胃病患者Hp的存在与牙周袋深度及炎症状况的关系。结果提示PD≥4 mm的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这些结果皆表明炎症和中等深度的牙周袋内有可能提供适宜于Hp定植和生长的微环境。口腔Hp阳性胃Hp感染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PD、BI)显著高于口腔Hp阴性患者,进一步证明牙周状况与胃内Hp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由此可推测通过牙周治疗去除龈上和龈下菌斑,有效破坏龈下生物膜结构,从而彻底有效地去除胃内和口腔内的Hp,减少Hp的再感染机会。因此,慢性胃病患者可通过口腔卫生宣教,控制牙菌斑的形成,从而大大降低Hp的再感染或高发率。

[1] 1 Beswick EJ, Suarez G, ReyesVE.Hpylori and host interactions that influence pathogene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35):5599-5605.

[2] Gebara EC, Pannuti C, Faria CM, et al.Prevalence ofHelicobacter pylori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e oral cavity of periodontitis patients[J].Oral Microbiol Immunol, 2004,19( 4 ):277-280.

[3] Bickly J,Owen RJ,Fraser AG,et al.Evalu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Gastric biopsy samples and dental plaque[J].J Med Microbiol,1993,39(5):338-344.

[4] Krajdens, FuksaM, Anderson J, et al, Examination of human stomach biopsies, saliva, and dental plaque for compy lobacter pylori[J]. J Clin Microbiol, 1989, 27(6):1397-1398.

[5] 胡文杰,曹采方,孟焕新.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82(15):1037-1041.

[6] 高静, 李毅,王庆才,等.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2):126-128.

[7] 靳松,高静. 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4):267-269.

猜你喜欢
菌斑胃病三联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