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强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教育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又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对于21世纪师范生而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是这些高素质人才应对未来的重要武器.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范生的基地,在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搞好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确保每个师范生都能掌握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高师院校的责任与义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教育规模,改革教育模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陈至立同志曾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要求“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平台上,也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进行改革”.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师资的高师院校,必须本着向时代负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加强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素质教育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根据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因,以及总结国内外教育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而提出来的一种先进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师院校是以培养师资为主要任务的,师范生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品德高尚的新型人才,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的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对未来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到教师“要有宽厚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手段.”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党和国家对全国教师提出来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要求,必然成为对未来师范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序教学知识(即如何教好专业知识的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知识.因此作为培养21世纪新一代教师的师范院校所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就是培养师范生这一基本素质所必修的课程.
表1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情况
从表1中看到,近两年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的情况一般,力度不够.主要存在两少一多(班级少、学时少、学生多)现象,而且大多数学生上完课后没有专业设备进行实践巩固,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些情况也是大多数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
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没有配套教材,有的教师所使用的教材还是1998年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从教材的出版时间看,有一定的教材滞后现象.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变化同样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变化,否则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失去了“现代”的意义.另外,课程缺少配套的音响教材和课件,有些课件和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编写的.
表2 教学内容安排情况
由表2可知,按照现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是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知识范围“大而全”,而且各种内容所占比重差不多,没有突出重点,教师难以有针对性的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把最新的教育技术发展与运用成果展现给学生,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在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的适应性.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理论,而且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但目前的课程安排上却恰恰缺乏相应的课后实践环节.学生只能从简单的每周两学时的理论课上吸取知识,而不能跟进有效的实践环节来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要充分重视这门课程,大力宣传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按照实际要求,统一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的后续课,并安排足够的课时;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经常开展教育技术研讨活动,辅导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教学的氛围;组织教育技术课外活动小组,经常开展教育技能比赛,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研究教育技术的热情;在设备方面,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并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以保证实验教学能顺利地进行.只有通过这样实际行动,抓好教育技术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建设,才能营造出一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学校环境.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其特点是不断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到教育中来.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也必须不断调整和充实.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兼顾眼前,放眼长远,应有前瞻性、战略性考虑.要从普通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力求教学内容精练、简明、通俗易懂.同时,教材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运用,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对某些不重要的内容要进行适当删减,或合并在一起进行原则性的叙述,以突出重点,使原有课程的复杂结构得到相应的简化.再有,教材在基础知识和技术上要不断更新,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新发展,特别是着重体现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应用,要有更加广阔的适用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打下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要建设全方位的立体教材体系,既要有文字教材,也要有多媒体化、网络化的电子教材,应率先实现教材体系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教育技术,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重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将此作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要让未来教师切身感受到新的教学模式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一定要搞好教学设计工作,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要多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公共课的教学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培养学生自由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特点之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要随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教育技术的空间、时间以及自由学习的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习时,要注意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认识现代教育媒体和熟练使用现代教育媒体.
由于公共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各学科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应用教育技术不能千篇一律.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多注意在横向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把其他学科知识尽量整合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应用“作业整合”、“联课整合”、“课件整合”等手段进行教学.所谓“作业整合”是课上作业和课后作业尽可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协助完成;“联课整合”是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联合教学,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提炼出来,形成联合教学意向,提出教学题目;“课件整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需要一边学习工具软件的应用技巧,一边完成课件制作.课件制作的过程就是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
总之,我们要努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使培养出的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素质,在就业压力日趋紧张的今天增加就业砝码,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教育新形势.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05-18.
[2]辛海娟.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8).
[3]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