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辉,王 鑫
(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R&D在科技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R&D水平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或源泉。
在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研究上,经济学界一般通过扩张的生产函数进行计量研究。自邓聚龙教授[1]提出灰色关联度方法以来,许多学者从灰色关联度的角度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例如,黄鲁成、李晓英[2]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表明北京市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有正的关联性。叶喆喆、郗永勤[3]研究了福建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但是,邓氏关联度的取值范围为0 本文采用T型关联度模型,分析山西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具体分析包括两个角度,一个是不同要素即R&D经费、人员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一个是研发各执行部门的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同时,将山西省的关联性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 1.R&D经费投入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型,山西省R&D经费投入呈持续增长状态。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在2002-2008年间,山西省的R&D经费支出由14.41亿元增到62.56亿元,R&D经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4%,其中2004年增幅最大,达到47.38%。与同年的省GDP增长率相比,除了2003年、2005年山西省R&D经费增长率低于同年GDP增长率外,其余年份的均高于GDP增长率。理论上来说,只有R&D经费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时,地区科技发展才有后劲。从数据来看,山西省的科技发展还是有潜力的,不过还需要继续加大对R&D的投入。第二,在山西省的R&D经费投入强度方面,2002-2008年,山西省R&D/GDP(%)平均在0.7左右,近两年有所提高,2008年达到0.89,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山西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并且差距较大,基本保持在0.6左右。说明从投入强度来看,山西的R&D经费投入和储备力量严重不足,这样会不利于山西省的中长期经济发展。 表1 山西省与全国R&D经费投入的部分相关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9)和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09)相关数据整理。 2.R&D人员投入情况 R&D人员的投入水平,直接影响到自主创新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表2中,可以看出山西省R&D人员投入不稳定,波动较大。2004年、2007年相对前一年有所降低,而从总体来看,2008年的人员数比2002年的人员数增长了2倍多,说明山西省的R&D人员数总体上还是增长明显的,其中在2005年R&D人员增幅最大,达到50.6%。但是,从山西的R&D人员占全国的比重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只占到国家R&D人员的2%左右。从R&D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比重来看,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比,山西省的科学家、工程师比重在2002-2004年比国家平均水平稍高,然而近年来却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2005年以来总体上呈现反向变化趋势。说明随着山西省R&D人员投入的加大,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同比例增加,高素质的人才投入相对不足。 表2 山西省与全国R&D人员投入的部分相关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9)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9)相关数据整理。 研发的执行部门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其中,企业是主要的研发主体。山西省近几年研发执行结构中(图1),企业一直处于首位,均在60%以上,最低时为2002年的61.6%,最高时2007年更是达到80.9%。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则相对比较少,高等学校所占比最高时只占到11.96%,支出相对不足。与全国的不同研发主体所占R&D总经费比重的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的企业R&D经费投入占比略高,科研单位的R&D经费投入占比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高校的R&D经费投入占比和全国水平基本持平。 图1 山西省与全国不同研发执行部门研发经费分布 图中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9)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9)相关数据整理。 T型关联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衡量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T型关联度模型计算基本步骤如下[4]:对于时间区间[a,b],取两数列X1,X2,其中,X1={X1(t1),X1(t2),...,X1(tn)},X2={X2(t1),X2(t2),...,X2(tn)}。 首先,对序列做标准化处理。 yi(tk)=Xi(tk)/Di. (i=1,2;k=2,3,…,n) 第二,求增量序列Δyi(tk)。 Δyi(tk)=yi(tk)-yi(tk-1). 第三,求关联系数β(tk)。 β(tk)=Sgn[Δy1(tk)·Δy2(tk)]· (特别地:当Δy1(tk)·Δy2(tk) =0时,β(tk) =0) 最后,计算关联度r。 本文采用上面的方法来分析山西省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取X1系列为山西省GDP(亿元),X2系列为R&D经费投入(亿元),X3系列为山西省R&D投入人员数,时间区间为2002年-2008年,根据T型关联度的模型和相关步骤,计算如下:对序列X1、X2、X3做标准化处理得到: y1=(2.95,3.62,4.53,5.30,5.98,7.27,8.95). y2=(1.80,1.97,2.91,3.29,4.53,6.14,7.80). y3=(3.39,3.65,3.62,5.45,7.65,7.31,8.67). 其次求增量序列,结果如下: Δy1=(0.67,0.91,0.77,0.68,1.29,1.68). Δy2=(0.17,0.94,0.38,1.24,1.61,1.66). Δy3=(0.26,-0.03,1.83,2.20,-0.34,1.36). 然后求关联系数,得到: β(y1,y2)= (0.25,0.97,0.49,0.55,0.80,0.99). β(y1,y3)= (0.39,-0.03,0.42,0.31,-0.26,0.81). 最后求关联度,得到: r(X1,X2)= 0.675,r(X1,X3)=0.273. 可以看出,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强,而R&D人员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小。 同样,取全国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到: r(X1,X2)=0.917,r(X1,X3)=0.767. 从整体上来说,山西省的R&D经费、R&D人员均与山西省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关联。具体地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有比较高的关联度,但是相比全国水平来说,山西省的R&D经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还是不高,说明山西省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还存在一定问题。山西省R&D人员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低,并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说明山西省的R&D人员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较小。 设山西省GDP(亿元)为X1系列,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的R&D经费投入为X2,X3,X4,X5系列。根据T型关联度的模型和相关步骤,可以得到:r(X1,X2)=0.639,r(X1,X3)=0.322,r(X1,X4)=0.395,r(X1,X5)=-0.086。从中可以看出,在R&D经费投入中,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次之是高等学校。 同样,取全国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到:r(X1,X2)=0.873,r(X1,X3)=0.784,r(X1,X4)=0.802,r(X1,X5)= 0.587。 可以看出,在山西省研发主体中,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R&D经费投入均与山西省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关联。具体分析,山西省的企业R&D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较全国的稍高,然而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方面却只有0.639,比全国的0.873低得多。说明山西省企业在研发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上有很大差距。而山西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比企业更低,进一步表明山西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亟待解决,也说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山西省在R&D投入强度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应该加大R&D经费的投入。在R&D人员投入上,应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资源的潜力。山西省的R&D人员总量还不足,素质还不高,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全省R&D人员总量的增长,解决R&D人员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加强高级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管理。 政府在积极增加R&D经费的投入总量时,尤其要注意研发经费投入结构的合理。要保证企业的R&D经费投入,管理好各个执行部门的R&D经费的使用过程,提高R&D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 山西省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都比较低,这主要因为山西省的许多研发没有市场化,研究成果的市场价值不高,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大量的科技成果没有经济收益,也起不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另外,许多重大关键性技术的获得依赖进口或从外省购买,本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难以实现价值,使得山西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均受到很大制约。[7]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改进R&D经费的分配方法,促进R&D的市场化,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邓聚龙.灰色系统论文集[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2] 黄鲁成,李晓英.北京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4):39-41. [3] 叶喆喆,郗永勤.福建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13-15. [4]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14(1):34-37. [5] 唐五湘,刘志辉.北京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6):100-103. [6] 姜秀娟,赵 峰.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4-6. [7] 王争庆.山西省R&D活动产出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4):52-54.二、 山西省R&D投入的简要分析
(一)R&D经费与R&D人员投入情况
(二)研发各执行部门的R&D经费投入情况
三、山西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相关分析
(一)T型关联度分析方法
(二)R&D经费和R&D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相关性分析
(三)不同研发主体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相关分析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R&D经费投入,加强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在研发经费的投入结构上应该有所侧重
(三)积极推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努力提高R&D经费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