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奇, 潘祖远, 梁中敏, 陈亚南
外鼻恶性肿瘤多为原发性,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1],其中外鼻基底细胞癌最常见。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带蒂皮瓣I期修复15例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7月—201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外鼻恶性肿瘤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1~69岁。肿瘤位于鼻翼部9例,鼻背根部4例,鼻尖部2例。肿瘤直径小于1 cm 3例,1~2 cm 6例,2.1~2.5 cm 4例,大于2.5 cm 2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基底细胞癌。
1.2 手术方法 10例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5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均距肿瘤边界5 mm处做连同肿瘤的彻底整块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并送检切缘组织,排除切缘肿瘤浸润。皮肤缺损处选用皮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9例,前额皮瓣修复6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2.6 cm×2.8 cm,最小面积1.3 cm×1.3 cm。皮瓣血管蒂最长5.5 cm,最短2.2 cm;皮瓣蒂宽1.3~2 cm。供皮区采取直接缝合法14例,植皮1例。
15例伤口均I期愈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血液循环良好,色泽良好。鼻唇沟皮瓣供区均能直接缝合,前额供皮区1例需植皮,另5例直接缝合。术后鼻部外形满意,无外鼻畸形和鼻腔狭窄,前鼻孔宽敞,局部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近似。患侧鼻唇沟稍变浅(见图1~2),前额供皮区愈后皮下留有凹痕,术后3~6个月凹痕渐消失。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患者均无瘤生存。
图1 术前鼻翼可见肿物呈溃疡型
图2 肿瘤切除鼻唇沟皮瓣修复术后10天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其生长缓慢,呈局部浸润破坏,较少转移[2]。鼻部是基底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普遍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有关。实验已经证实紫外线B(UVB)的摄入量为基底细胞癌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抑制、外伤,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具有促癌作用[3]。
鼻部肿瘤切取时因根据无瘤原则在距肿瘤边缘3~5 mm处切除病灶,手术切除时应注意肿瘤的安全边界问题。安全边界是指肿瘤组织外缘须切除的范围及深度要达到创缘无瘤的原则,因此常造成切除肿瘤后的创面缺损较大,创面修复比较困难。我们将肿块外缘5 mm宽定为安全边界,切除肿瘤后对创缘0、3、6、9点和切除标本深面一个点的组织取材,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若仍有肿瘤细胞则再向外或深部扩大切除直至切缘无瘤。本组有1例第一次冰冻切片结果提示标本切缘组织内有肿瘤细胞,遂以此点向外再扩大切除5 mm宽的组织,第二次冰冻切片报告切缘无肿瘤细胞浸润,切除肿物的步骤才告结束。
鼻唇沟皮瓣主要用于修复鼻翼部缺损,此皮瓣血供丰富,颜色、质地与鼻翼皮肤基本相同,供区可直接缝合,术后瘢痕增生一般不明显,术后鼻唇沟可能稍微变浅,但对外观影响不大。同时可根据缺损情况将皮瓣设计为皮下蒂、真皮蒂皮瓣和血管蒂皮瓣,而且蒂的方向可任意选择,其优点是,不受局部组织量和皮瓣移动距离的限制[4]。本组应用此皮瓣修复9例,获得满意效果。
前额皮瓣可用于修复鼻背、鼻尖的缺损,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缺损,并且可同时转移额肌,具有填高鼻梁的作用[5]。本组应用6例,除1例供皮区需要植皮外,其余5例均直接缝合,Ⅰ期愈合。术后前额供皮区留有凹陷,但随时间推移凹陷逐渐变浅。
综上,应用鼻唇沟皮瓣及前额皮瓣Ⅰ期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大大缩短了病程,同时达到患者长期无瘤生存和满意的美容效果。
[1] 王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0.
[2] 刘莉君,周翊,秦海红,等. 双向推进皮瓣修复左唇皮肤基底细胞癌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4) :248.
[3] 付明亮,刘汉强,罗家盛,等. 鼻翼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的皮片修复[J]. 四川医学,2004,25(11) :1168.
[4] 石磊,赵天恩.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5) :313-315.
[5] 朱胜华.鼻部软组织缺损20例修复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0,9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