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郝劲松 文字/刘小瓷
他们应该在更好的环境中长大
口述/郝劲松 文字/刘小瓷
郝劲松,1972年出生于山西定襄。青年法律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2008年因介入陕西华南虎案件和杨佳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魅力人物——公义之魅”。 2009年在“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担任被告张晖和孙中界的诉讼律师。
父母责骂,老师体罚,同学欺负……这就是现在很多未成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小城市和县城里的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
我常常想,他们应该在更好的环境中长大。
我读初中的时候是1985年,那时的教育方式非常古板。每天早上5点多,我就要起床,迷迷糊糊地去上早自习。夜晚也总是披星戴月地回家。除了这些影响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规矩之外,还有体罚。语文课上,所有没背下来课文的学生要站成一排,依次挨老师打。那种场景,绝不仅仅给挨打的孩子带来伤害,所有目击的同学心里都会留下阴影。所以,虽然我骨子里一直是个有颠覆情结的人,但中学时期的我还是很乖的,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因为当年,小小的我没有力量反抗,也打破不了那些条条框框,所以只能压抑自己。而在校外,我会快乐得多,可以跟着父亲去游泳、钓鱼,少年的天性尽情释放。
如今,虽然教育方式比起从前已经人性化了许多,但还是规矩多多,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时有发生,再加上校园暴力,中学生们还是不太快乐。在不自由的环境里生活,思想也无法自由,坏情绪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就不好收拾了。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法律,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给我带来了很多新东西,新的信息、新的思维、新的文化……我突然感觉自己变强大了,是一种内心上的,真正意义的强大。虽然中学时的我对法律还茫然不知,但大学时就真正地热爱上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肯定会有碰撞,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来进行调节,法律就是这种机制。而关于民主的理念,更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得到。人类是自由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就好比大家坐在一桌吃饭,你可以不喜欢我点的菜,但是你不能剥夺我点菜的权利。
责编/刘小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