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吴恩福,姜亿一,傅钢泽,周享媛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T室,浙江 温州 325000)
冠心病是人类疾病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SCT)技术的不断发展,冠脉解剖形态的显示有了更直观、全面、准确的新方法,即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该方法无创,因此倍受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冠脉CTA对冠脉起源的异常已有较多的报道,而冠脉的分布范围变异较大,本研究就冠脉分布范围变异、解剖形态变异等方面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16排螺旋CT(SCT)对冠脉解剖形态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冠脉CTA病例238例,其中男162例,女76例,年龄24~85岁,平均(59.73±10.336)岁。
1.2 方法
1.2.1 扫描技术:
1.2.1.1 检查前准备:所有检查者于检查前根据实际情况做屏气训练,单次屏气时间不低于15 s,心率不高于70次/min。对于心率高于70次/min被检者,给予吸氧或药物控制改善。
1.2.1.2 扫描设备及扫描参数:16层MDCT(Somatom Sensation 16,西门子)结合心电门控采集图像。先行胸部屏气正位定位像扫描,然后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常规扫描。最后进行增强扫描,球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600~700 mAs,扫描准直层厚16×0.75 mm,每圈移床量3.0 mm,球管转速375 ms/圈。扫描方向从头至足,范围参考钙化积分所得图像,扫描时间约14~18 s。对比剂使用碘帕醇(370 mgI/mL),总量90~95 mL,注射流率为3.5 mL/s,再注入生理盐水25 mL,注射流率为2.5 mL/s。延迟12 s后利用团注激发技术(bolus tracking)开始监测扫描,监测升主动脉根部CT值超过120 Hu时触发,再延迟5 s后开始增强扫描。
1.2.2 图像后处理: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利用相对延迟重组法,以10%为间隔,R-R间期内根据不同的心率选择不同的时相进行图像重建,以获取最佳质量图像。每例患者均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冠状动脉开口及分布,最终获得诊断图像。
2.1 本组资料中右冠优势型(见图1)198例(占83.2%),左冠优势型(见图2)20例(占8.4%),均衡型(见图3)20例(占8.4%)。
2.2 左右冠脉共同开口于左冠窦1例(见图4),副冠脉1例(见图5),冠状动脉畸形2例(见图6-7):右冠脉与右心房瘘1例,如图6所示,右冠脉近端扩张迂曲,远端最终引流至右心房;左冠脉与肺动脉瘘1例,如图7所示,左前降支近段见扭曲、增粗分支血管,位于前室间隔肺动脉前部,并见两处瘤样扩张,远端分别可见两条血管最终引流至肺动脉。左冠脉主干较短1例,如图8所示:左冠脉自左冠窦发出随即分为两支,主干不明显。
图1 右冠优势型
图2 左冠优势型
图5 右冠窦发出右冠脉和细小的动脉圆锥支
图6 右冠脉与右心房瘘
图3 均衡型
图7 左前降支分支血管与肺动脉瘘
图4 左右冠脉共同开口于左冠窦
3.1 冠脉CTA对冠脉正常形态、走行及分布的显示结果 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变异较大,本组238例冠脉CTA资料统计显示:①右冠优势型占83.2%,占本组研究对象的大多数;②均衡型占8.4%;③左冠优势型占8.4%;这一显示结果与文献[1]报道一致,表明16排SCT对冠脉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了解冠脉的循环优势情况。
3.2 冠脉CTA对变异冠脉的显示结果 本组1例右冠脉与左冠脉共同开口于左冠窦,与左冠窦呈切线位。该类冠脉起源异常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时由于插管只插入一侧冠脉,使一侧冠脉显影,而未显影的右冠脉被误认为缺如或者闭塞。本组1例左冠脉主干较短,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几乎共同开口于左冠窦,在行CAG检查时也可能出现上述问题,而行冠脉CTA可直观地、较容易地发现这些异常冠脉;1例为副冠状动脉,即动脉圆锥支直接开口于右冠窦,这种变异通常在行冠脉CTA时偶然发现;另有冠状动脉瘘2例,其中1例为右冠脉右心房瘘,另1例为左冠脉分支与肺动脉瘘,这两例患者均因临床怀疑冠心病行冠脉CTA检查,结果发现冠脉瘘,之后又行CAG检查结果同CTA,冠脉CTA在形态、走形上较直观、准确地显示出了该种冠脉异常,尤其是对于左冠脉的小分支与肺动脉形成的瘘也可以显示出来。
3.3 冠脉CTA对冠脉形态显示的优势 尽管CAG仍然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CAG仅能提供二维图像,难以准确反映变异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关系。对于起源异常的冠脉,其变异血管不确定性的异常开口和行程也增加了CAG中术者的难度,出现漏诊或误诊[2],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冠脉起源异常的造影检出率仅为0.46%~1.3%[3]。Shi等[4]研究亦指出16排MSCT检出的冠脉变异后经CAG检出率仅有53%,限制了CAG对冠脉异常诊断的使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提供VR、MIP、MPR、CPR和模拟内窥镜等多种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对心脏和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全面观察;VR属三维图像,将冠状动脉开口、走行及分布通过三维成像以任意角度显示,图像立体、直观;CPR属二维图像,不仅显示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与解剖关系,而且显示冠状动脉自身情况。横轴面MIP因受运动伪影影响最小,最易判定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再者CT重建图像的判读更加直观,不易受观察者个人经验的影响,故能够准确提供冠脉的起源部位、冠脉与起源冠状动脉窦的关系、冠脉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重要信息。因此我们认为行CAG检查前先行CTA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和指导方案,更好地协助和指导临床医生顺利完成CAG操作。冠脉CTA还具有无创、简便、经济、易普及等优点,但16排SCT行冠脉CTA存在缺陷,即其时间分辨率较CAG低,对于心率过快、心律不齐患者检查图像运动伪影较重,图像失真,不过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进步和飞速发展,MSCT的缺陷正在被克服,而其优势将得到更大地应用和推广。
[1] 曹克将.心脏介入治疗与解剖[J].解剖与临床,2003,8(1):60-62.
[2] 戴沁怡,吕飙,张兆琪.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04-807.
[3] 宋芸,韩庆元,常万松,等.64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J].武警医学,2008,19(2):146-150.
[4] Shi H,Aschoff AJ,Brambs HJ, et al.Multislice CT imaging of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ies[J].Eur Radiol,2004,14(12):217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