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城
21世纪是文化世纪。文化世纪的文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文化力”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与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 文化、科技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现代经济竞争的胜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构建在不同经济结构、模式下的文化力的强弱及其变化。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
文化战略是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制定文化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思考要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领域——海洋文化;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是发展广东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及其产物,是人类涉海活动及其创造物。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海洋文化研究与建设是广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新世纪国际竞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是解决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问题的需要;是解决人们文化素质相对偏底问题的需要;是克服落后观念,使心与时代同步的需要;是提升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对广东省而言,海洋文化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04年海洋与渔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积极开展广东海洋与渔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精神,使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者形成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增强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调动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我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视野下的海洋文化建设,应包括如下方面。
新时期要有新观念,新观念体现新思维:
(一)战略思维——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考,制定海洋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形成思路
出台《广东2011-2015海洋文化建设规划》
(二)整体思维——克服各自为政的弊端,建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协调各地市的海洋文化建设,统筹利用全省海洋文化资源。见图1 。
图1 整合广东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示意图
(三)创新思维
致力于海洋文化创新,包括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
(四)精品思维
打造精品,注重品位,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比如滨海旅游开发,要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建议打造四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见图2。
图2 广东省四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示意图
(五)差异思维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六)开放思维
要有大尺度协调互利多赢发展的思路和眼界。
做好海洋知识的普及工作。一是组织编写海洋广东丛书, 设广东海洋资源、广东海洋经济、广东海洋科技、广东海洋生态、广东海洋社会、广东海洋文化等册;二是组织编写海洋知识小丛书,主要面向青少年,包括海洋与人类、海洋中国、美丽的南海、建设海洋广东等。
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省人民的海洋意识。一是利用国家海洋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在电台、电视台开设海洋广东专题、南方日报开设海洋广东专栏;三是拍摄海洋广东专题片、制作海洋类公益广告、绘制海洋知识系列图片;四是组织海洋知识竞赛、热爱海洋主题演讲;五是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
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博大性、开拓性、兼容性、交流性、区域性、商业性、自由性等特征。相应地,海洋文化精神与众不同,表现为开放交流精神、博大兼容精神、刚毅无畏精神、开拓探索精神、重商勤勉精神、自由平等精神。海洋文化精神是广东人精神的内在构成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资源。在新时期搞好广东海洋文化建设,要把海洋文化精神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海洋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是以产业为基础, 所展现与之相关的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包括生活空间、社会价值、乡土艺术、古迹、历史等文化内容。
海洋产业文化包括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工业文化、海洋商贸文化、海洋航运文化,并具体化到企业文化当中。
(一)建立海洋文化资源库
广东海洋文化资源丰厚,但家底几何并不清楚。建议做好摸清家底的工作,组织开展广东海洋文化资源调查,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广东海洋文化资源库。包括“广东海洋文化镜像资源库”。
(二)发展海洋类博物馆
浙江省岱山县建成了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博物馆,包括台风、盐业、岛礁、渔业、灯塔、海防、渔村、徐福、海洋生命、海鲜等博物馆共十个。广东利用特有的海洋文化资源,可建设多个海洋类博物馆,如已有的疍民博物馆(珠江口)、南海丝绸之路博物馆(阳江)、海洋生物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等,仅在湛江市就可建设灯塔博物馆(瑙州岛)、珍珠博物馆(廉江)、渔文化博物馆(乌石)、舰船博物馆(湛江广州湾)、珊瑚博物馆(徐闻)、台风博物馆(湛江南山岛)。广东建龙文化博物馆(龙王庙、舞龙、龙船龙舟、龙灯等)均有其资源优势。
加强广东海洋文化研究要依托科研院所、依托高校、依托民间组织、依托涉海政府部门和涉海社区力量。
要成立一个中心——广东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要建设一个基地——广东海洋文化研究基地
要成立一个研究会——广东海洋文化研究会
要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省社会科学规划办每年有海洋文化专项,可进行“广东海洋文化建设”重大项目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方面,浙江舟山的经验可借鉴,韩国济州岛的节庆活动经验也可借鉴。要采取多途筹资金,多层次办节庆的办法。
建议在湛江举办“南海海洋文化节”、“南海休渔节”。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分为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10类;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3)把文化产业划分为九类:(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而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
海洋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把滨海旅游作为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重头戏
滨海旅游业以其投资少、周期短、行业联动性强、需求普遍和重复购买率高等诸多优点而日益成为海洋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并以大众化趋势、多元化趋势、生态化趋势、休闲化趋势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统计显示,广东滨海旅游业呈逐年增长态势。见表1。
表1 2006-2009年广东省滨海旅游业产值
广东发展滨海旅游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景点吸引力,增加景点密度,充分注意游客的机会成本的边际变动的收益。近几年阳市的咸水温泉疗养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对游客有较强吸引力,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周末和长假有大量游客来此。而广东东西两极地区的滨海旅游业吸引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y)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融渔业作业与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涉海休闲渔业主要形式有养殖垂钓、海上垂钓、潮间带采集、渔区生产体验、涉海食品加工与品尝、观赏鱼类养殖、渔村休闲居住等。
阳江海陵岛渔家乐旅游项目是让游客和船家一起出海打鱼,已取得较好效益。如图所示:
图3 阳江海陵岛渔家乐游船(摄影:张开城)
图4 阳江海陵岛渔家乐旅游活动(摄影:张开城)
(三)打好滨海休闲体育牌
滨海休闲体育是一种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活动,主要包括沙滩项目、水上和水下项目、海上空中项目等。滨海体育活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项目已纳入世界比赛的内容。同时,这项运动的项目越来越多,运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已形成一种专项旅游活动。
(四)节庆会展文化要走出重负,找到商机
把广东会展业做大做强,我们有以下建议:
1. 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会展业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搞好规划协调,提高服务质量。
2. 要积极推进各市会展信息平台建设,搭造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资源,适应全球化时代。
3. 要以品牌战略为主体理念,整合会展项目布局,以区域特点为主题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会展系列。
4. 要推动各类会展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力量。发挥大型专业会展企业“龙头”带动作用。
5. 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培养专门人才,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 要加快会展业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外资参与新展馆建设,努力吸引有展会资源的国外一流展览集团参与现有展馆经营。
7. 要通过粤港优势联合,打造会展“航母”。
8. 要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
(五)民间工艺——小中见大的运作
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在文化世纪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遗产,而且开发出受欢迎的特色产品。到过丽江古城的人都知道,云南丽江古城中的商埠基本上是靠民间工艺支撑的。在沿海在区可开发的主要是珊瑚、贝类、珍珠工艺品。福建惠安影雕工艺品很有特色,可以借鉴。
(六)涉海艺术——挖掘遗产,开拓创新
北京一批画家联合进行海洋绘画创作并集中展示引起很大反响。广东省有不少热衷于海洋摄影、海洋与渔业绘画的艺术工作者,并且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还有涉海文学、歌曲、电视剧类作品等。
广东涉海艺术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运作,一是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区域文化建设上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策划,积极开发区域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新的艺术创造。如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本身就是一种继承、传承和提升。我们希望看到疍民文化、妈祖文化、珍珠文化、海上丝路文化、华侨文化等能在新时期开出新的艺术花朵。二是作协和民间艺术团体的创作热情和取向上,要关注海洋文化。
(七)涉海对策与咨询——步入商业化运行、有偿服务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可开展海洋开发的对策性研究论证,有偿咨询等。支付方式可灵活多样,如采取委托课题研究的方式。这种涉海对策与咨询将步入规范的商业化运行、有偿服务,而不是停留在课题研究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