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权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第二个十年刚刚跨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早就谋划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蓝图,其中一个浓彩重墨的亮点是搭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的强劲东风,加快与东盟各国的经贸互利合作。
一个海关统计数字十分引人注目:广东省与东盟今年1到4月的贸易额达23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8%。东盟超越日本成为广东省第四大贸易伙伴。4月份的单月进出口值达67.1亿美元,同比增加42%,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35%。
今年1-6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了54.7%,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幅是43.1%,前者高于后者近12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向东盟出口6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5.4%;中国从东盟进口719亿美元,增长了64%;中方逆差173亿美元。
这个令人欣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第一,它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尚未过去、全球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实在来之不易。第二,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克服危机影响的一股浩荡东风。第三,中国包括广东省和东盟各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地缘上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依,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周边有邻近国家约30个,其中南面有东南亚11个中小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十国和东帝汶。从历史来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友好相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第二阶段: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纷纷走上独立之路。第三阶段: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受超级大国争夺、互动的制约。第四阶段: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不断揭开新篇章。
东盟十国都是中国的近邻,构成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十国又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历史遭遇、现实国情以及发展目标等都与中国相似。发展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寻求与东盟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国和东盟的利益,而且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奉行这一国策,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地区与和谐世界的理念,把搞好大周边外交列为对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将东南亚作为其周边外交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正缘于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人民外交是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这几大方面无不精彩纷呈。
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越发展,同世界的联系就越紧密,就越需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密切合作,越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这个法宝我们要牢牢抓住,绝不会丢弃。
“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华民族的一句古训,也是中华文化所崇尚的理念。中国政府对东盟的政策是始终把东盟国家视为可以信赖的好兄弟、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真心诚意地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同行,经风雨,共患难,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必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
回顾过去近20年,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最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平凡历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中国-东盟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四级跳”。第一跳:1991年至1996年,中国与东盟建立磋商伙伴关系和全面对话伙伴关系;第二跳:1997年至2002年,中国与东盟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第三跳:200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确立战略伙伴关系;第四跳:在经历近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对于世界而言,这是百年罕见金融危机形势下提振世界经济信心的祥瑞。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后迎来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与东盟确定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被称为中国和东盟关系深入全面发展的“三大支柱”。近20年来,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政治领域,最突出的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在2003年东盟首脑系列年会期间,中国领导人首次阐述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并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成为中国率先与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地区性组织,中国则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
在安全领域,双方努力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磋商和平解决争议,通过合作实现地区安全。2002年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4年又通过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职责范围》。中国与东盟都承诺妥善处理南海争议这个历史悬案,努力把“争议之海”变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中国和东盟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声明》。2004年,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打击贩毒、跨国犯罪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
在经济领域,双方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后,双方贸易迅速增长,连续提前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大关。在相互投资方面,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今年如期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效应正日益显现。截至今年2月底,中方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取得突破,达到85.7亿美元,年底有望超过100亿美元。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涵盖农业、制造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双方在投资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方面,双方共同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东亚峰会等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中国支持东盟在推动东亚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东盟十国面积总计约4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92亿。2009年,东盟十国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1.49万亿美元,比2008年的1.5 1万亿美元下降0.9%;东盟十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20美元,比2008年的2,580美元同比减少2.3%;东盟十国合计货物对外贸易总额为1.5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总额8,207亿美元,同比下降8.9%;进口总额为7,186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外贸顺差为841.38亿美元,增加339.43亿美元或同比增长67.6%。
2009年东盟十国人均GDP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依次为:新加坡第20位,37,293美元;文莱第30位,26,325美元;马来西亚第68位,6,897美元;泰国第95位, 3,940美元;印尼第119位,2,329美元;菲律宾第124位,1,746美元;越南第139位,1,060美元;老挝第147位,878美元;柬埔寨第150位,775美元;缅甸第167位,459美元见表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和全国一样,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发展。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广东着力发展、加强与各大经济体包括东盟的互利双赢经贸合作关系。
2009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中国在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第100位,3,678美元。这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东盟十国的人均GDP。就国别而言,中国的人均GDP与泰国大致相当,高于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6国,低于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3国。
2009年,广东省在投资和消费的强力拉动下,经济增长走出一条强劲回升的“V”字形曲线,全年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折合5,721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在经济总量持续壮大的同时,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也持续提高。2009年,广东人均GDP为40,748元,折合5,965美元,接近6,000美元大关,同比增长8.4%。广东同期外贸总额为6,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但回暖迹象明显。
这就是说,广东去年的经济总量已经约占东盟十国总量的38%,人均GDP为东盟十国人均GDP的一倍多;外贸总额相当于东盟十国的40%。广东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东盟十国中的最大经济体印尼(5,418亿美元),处于领先位置。广东的人均GDP也仅低于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3国,与东盟其他7国相比已占有相当的领先优势。
这些数字并非是为了让广东企业家们为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恰恰是为了说明,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有着与东盟十国大力拓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实力、潜力、优势和巨大空间。广东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继续充分发挥“排头兵”角色,与其他兄弟省、市、区一道,为把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作出更大贡献。
表1 2009年世界各国(地区)人均GDP排名(IMF2010年4月发布)
排名 国家(地区) 人均GDP排名 国家(地区) 人均GDP 排名 国家(地区) 人均GDP 103 佛得角 3,445 130 吉布提 1,304 157 索莱托 642 104 土库曼斯坦 3,242 131 巴布亚新几内亚 1,247 158 孟加拉国 574 105 萨摩亚 3,078 132 所罗门群岛 1,223 159 布基纳索 564 106 汤加 3,032 133 乌兹别克斯坦 1,176 160 坦桑尼亚 551 107 斯威士兰 2,907 134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174 161 东帝汶 543 108 摩洛哥 2,865 135 尼日利亚 1,142 162 卢旺达 536 109 亚美尼亚 2,668 136 喀麦隆 1,115 163 几内亚比绍 513 110 危地马拉 2,662 137 赞比亚 1,086 164 阿富汗 486 111 瓦努阿图 2,636 138 也门 1,061 165 乌干达 474 112 圭亚那 2,629 139 越南 1,060 166 莫桑比克 465 113 叙利亚 2,579 140 科特迪瓦 1,052 167 缅甸 459 114 乌克兰 2,542 141 印度 1,031 168 尼泊尔 452 115 刚果 2,538 142 巴基斯坦 1,017 169 中非 447 116 埃及 2,450 143 塞内加尔 994 170 冈比亚 440 117 格鲁吉亚 2,448 144 毛里塔尼亚 975 171 多哥 422 118 巴拉圭 2,337 145 尼加拉瓜 972 172 几内亚 414 119 印尼 2,329 146 肯尼亚 912 173 马达加斯加 412 120 伊拉克 2,108 147 老挝 878 174 埃塞尔比亚 390 121 斯里兰卡 2,041 148 吉尔吉斯坦 851 175 津巴布韦 375 122 不丹 1,881 149 科摩罗 799 176 尼日尔 371 123 洪都拉斯 1,823 150 柬埔寨 775 177 厄立特里亚 363 124 菲律宾 1,746 151 塔吉克斯坦 767 178 马拉维 328 125 玻利维亚 1,724 152 海地 733 179 塞拉利昂 311 126 蒙古 1,560 153 贝宁 711 180 利比里亚 239 127 摩尔多瓦 1,514 154 乍得 687 181 刚果(金) 171 128 苏丹 1,398 155 加纳 671 182 布隆迪 163 129 基里巴斯 1,304 156 马里 656
表2 2009年广东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仍达到2,130亿美元。 2009年,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贸易,按金额排序是:第一位马来西亚,519.6亿美元;第二位新加坡,478.6亿美元;第三位泰国,382亿美元;第四位印尼,283.8亿美元;第五位越南,210.5亿美元;第六位菲律宾,205亿美元;第七位缅甸,29.1亿美元;第八位柬埔寨,9.4亿美元;第九位老挝,7.4亿美元;第十位文莱,4.2亿美元。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与文莱、老挝、缅甸、越南4国的贸易均为正增长。我国仍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这表明我国在东盟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在加强。
2009年,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香港、美国和欧盟。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广东省去年对东盟进出口总值633.1亿美元,小幅增长0.8%;占中国-东盟贸易总量的三成。其中,对东盟出口268.3亿美元,增长8.2%;自东盟进口364.8亿美元,下降4%(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中国和东盟各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一,关税大幅下降。我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今年1月1日起降至0.1%,93%的产品贸易没有关税,而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关税仍为9.8%。关税的大幅下降必将极大地促进双方的货物贸易往来。第二,今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开始实施,双方将签署第二份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方面相互开放市场的文件。双方投资市场的开放和服务贸易市场的更大开放必将促进相互间的贸易合作。第三,广东占有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量的最大份额,但增长幅度不及其他省市。2009年,广东与东盟贸易较上年增长了0.8%,其中向东盟出口增长8.2%;云南与东盟贸易增长14%;海南与东盟贸易增长48.7%,其中出口增长了97%;广西向东盟出口增长了33%。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市正在加大对东盟经贸的关注度。尽管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领先于其他省市区,但扩大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我国各省市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希望进入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大幅增多。这种状况必将使各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广东这个“排头兵”将面临“后起之秀”的竞争。
广东在发展与东盟经贸方面拥有“人和、地利、天时”的明显优势,前景广阔。第一大优势当属人文优势,人缘商缘相通。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聚居地。东南亚华人华侨总数达3,000多万,其中粤籍华侨粤裔华人占多数。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广东人为躲避灾荒和战乱流落南洋,为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发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他们已经在东南亚各国落地生根,与当地原住民同甘共苦,融为一体。广东方言粤语在东盟各国不少城镇社区被广泛使用,绚丽的岭南文化在东南亚各国传播早、扎根深,华人华侨经济实力雄厚。
第二大优势是交通往来便利,物流成本低。广东与东南亚各国海上航运便捷,并与东盟大部分国家都开通了直航空中航班,飞行时间在4小时以内。这种地缘优势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良好条件。
第三大优势是经贸合作起步早、关系密切。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广东对东盟出口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以及东盟的整体对外贸易均有小幅下降,但是广东与东盟的贸易与2008年大体持平。
第四大优势是资金技术雄厚,市场、资源互补性强。广东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投资潜力巨大,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综合能力排全国第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多年居全国第一,为企业走进东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
从2009年的情况看,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三国是广东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与马来西亚贸易额167.7亿美元,占与东盟贸易总额的26.5%;与新加坡贸易额159.5亿美元,占25.2%;与泰国贸易额129亿美元,占20.4%。上述三国合计占72.1%。这个良好的基础应该而且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但是,必须看到,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与广东的互补性强。广东企业开拓新东盟四国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双方着眼长远发展做出的一项互利的制度安排,符合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实施,给双方带来的是更多机遇,是更大的市场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条件,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然,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本质上有利于提升我们各国的竞争水平、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过程中,中方愿与东盟保持密切沟通磋商,坚定地、精心地扶持自贸区这一新生事物顺利成长,妥善应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做出不懈努力。
面对这样的机遇,广东企业家们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挺进东南亚,在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平台上必将大有作为!
(一)重视与东盟国家开展“大农业”(农业、林业、海水产等)领域的合作
广东已经是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无论是本省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还是外销市场,广东对“大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雨量和光照充沛,可开垦土地资源多,河流、湖泊、海滩、港湾多。发展大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大米出口国多数在东南亚。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每年约1000万吨,越南第二,600万吨,柬埔寨200万吨,缅甸也是鱼米之乡。除大米外,橡胶、咖啡、胡椒、腰果等林产品也是东盟一些国家的强项。广东不仅需要进口这些农林产品,而且可以在育种技术、种植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广东的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发展潜力很大,意义也十分重大。在渔业方面也是如此,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大家应该而且可以在变渔业纠纷为渔业合作方面开拓创新,做大文章,做大蛋糕。
(二)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尽管目前东盟国家普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面临不少经济困难,但是回顾过去几十年,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很快,前景也是看好的。但是,东盟十国中多数国家能源紧缺。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只有马来西亚、文莱、印尼和缅甸。越南的油气资源有限,煤炭资源也有限。泰国能源不足,菲律宾的能源短缺更严重。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东盟国家的水电能源也面临困难和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东盟国家纷纷将重点转向发展核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和其他替代能源。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企业走进东盟必须高度注意当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避免能源短缺带来的变化、损失和风险。同时,广东可以大力在东盟国家开拓各种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在这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上,必须看到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美国、日本、欧洲的新能源科技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既要与科技领先国家的企业开展合作,同时要开拓创新,力争在竞争中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
(三)重视旅游领域的合作
旅游产业无论对广东、我国还是东盟各国都是一个朝阳产业,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直接带动作用很大。广东地处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处于东北亚各国与东南亚各国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广东本身的旅游设施已相当发达,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具备进一步发展跨国旅游合作的强大优势。
东盟十国差异很大,民族、宗教、文化、风俗多种多样。许多国家的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我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此,建议广东旅游部门更加重视先期的考察、设计工作,与国内各省市以及东盟各国紧密合作,发挥“排头兵”的角色,开拓更多更新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圈和旅游线路,搞好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
国家已经正式批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在我看来,单靠海南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是难以实现国际旅游岛这个规划目标的。海南历史上是广东的一部分,海南建省后与广东的联系最密切。整合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旅游资源,是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相信广东旅业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四)逐步在东盟国家建立代表处
如上所述,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强省,广东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发展战略布局。为此,有必要逐步在东盟国家建立代表省政府的常驻机构(有点类似“驻京办”)。这种常驻机构的主要职能有:(1)联络。在东盟某一国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其中包括我国驻该国的使领馆和其他机构、该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华人华侨组织和企业等等。(2)调研。及时、深入、系统地了解、研究当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变化和市场变化,向广东省政府及经贸厅、外办、贸促会提供决策建议,向广东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咨询服务。(3)接待。负责广东省各部门和重要企业与东盟国家有关部门和重要企业之间互访的接待、安排等服务。(4)协调。以会员制方式在当地组建广东商会,把走出去的广东企业组织起来,定期组织联谊、交流活动,在可能范围内互通信息,分享经验教训,制订互助互利的行规守则,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这类代表机构的建立宜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逐步循序展开。
(五)对口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东盟市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进东盟市场而多操、稳操胜券,必须准确地把握商机、行情、环境。建议广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将有优势、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家按行业、产业组成中小规模的团组,前往东盟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与对方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关行业和有关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咨询,在全面掌握宏观、微观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制订扎扎实实的可行性方案。到国外经商、投资,毕竟与国内情况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提倡走出国门的广东企业、中资企业在国外同舟共济,携手合作,趋利避害,谋求总体效益最大化。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经验教训,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高度注意如下3点:(1)力戒急功近利,着眼长远扎根;(2)避免自相残杀,展开良性竞争;(3)注重诚信为本,打造粤商美誉。
【解疑·释惑】
问一:南海争议会不会引发地区紧张局势,会不会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会不会对中国企业家走进东盟带来重大风险?
答:确实,南海争议问题是涉及中国和多个东盟国家,可以说是中国-东盟良好关系中的一个悬案。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东盟为保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许多努力,2002年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文件。尽管在南海问题上有关各方还存在分歧,有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从总体来看,南海局势是稳定的。
邻国之间存在分歧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事。其实,类似南海争议这样的问题在世界上并不少见。对于中国和东盟各国来说,重要的是要求同存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和东盟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我们要把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做大,让分歧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解决南海问题需要耐心、时间和智慧。在问题解决前,千万不要使问题复杂化,使矛盾升级,影响双方合作的大局。要相信即使我们这一代根本解决不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一定有智慧有能力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问二:广东和东盟一些国家的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比较类似。有些东盟国家的某些行业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产品会对东盟国家形成冲击。对于这种担心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
答: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国家有些行业和企业出现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和东盟经济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即使是竞争,也应该是良性的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实施,给双方带来的是更多机遇,是更大的市场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条件,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当然,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本质上有利于提升我们各国的竞争水平、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过程中,中方愿与东盟保持密切沟通磋商,坚定地、精心地扶持自贸区这一新生事物顺利成长,妥善应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做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问三:东盟一些国家最近出现政府严格控制原矿产品等原料出口的呼声。这是否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在东盟一些国家抬头?
答: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过去、全球经济复苏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大,损失最严重。这些国家为了度过难关,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而导致一些贸易摩擦是可能的。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的难处,通过友好沟通协商求得双赢的解决。
一些国家可能采取限制甚至禁止原矿产品出口,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越南今后很可能紧缩甚至禁止煤炭出口,主要原因是越南国内电力供应严重紧张,正在加快火力电站的建设,对煤炭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可开采和出口的煤炭资源减少。对此,我们应该充分谅解。广东每年从越南进口大量煤炭,有关企业对此要预作准备。
中华文化崇尚“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东盟一些国家越来越重视非再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我认为是完全正当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予以理解和尊重。广东企业前往东盟国家投资开发资源,应该特别注意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千万不能把那些已经和将要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移到东盟国家去。否则,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