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晶,陈传锋
(1.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浙江杭州 310012;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初中学困生与普通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赵 晶1,陈传锋2
(1.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浙江杭州 310012;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 64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包括学困生 290名,普通生 351名。结果表明:(1)学困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 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生差;(2)学困男生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3个方面的表现比学困女生好;(3)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针对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应结合学生本人、教师和家庭这三个不同的群体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生;学困生;普通生;心理健康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健康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中常被称为“差生”“后进生”,他们是目前人数最大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群体。美国学者柯克 (Samuel A Kirk,1962)首先提出学习困难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困难表现为一种在说话、语言、阅读、写作、算术,或者其他与学习有关的内容的延迟、障碍或迟缓发展,这种迟缓发展或发展障碍是由脑功能不良或情绪和行为障碍所引起的心理障碍[1]。根据 ICD-10中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诊断要点和国内对学习困难研究的经验所普遍公认的操作标准,对学习困难学生制定如下筛选标准,同时具备下述条件者确定为学习困难学生:(1)智商在 90分以上;(2)没有被剥夺学习机会,且有正常的学习能力;(3)上学期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在同班学生最后 10%以内;(4)班主任评定为学习困难学生;(5)排除明显的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病史。学习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别在于,他们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过度焦虑、自尊心过强、自卑感重、意志力薄弱。
学习困难学生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但学业成绩明显低于预期成绩,并伴有较多的社会适应不良及情绪和行为问题[2]。有研究指出,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困难学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性等方面[3]。Hoy等(1997)还指出,学业不成功的学生表现出了更严重的抑郁,而学习相对成功的学生没有表现出严重抑郁[4]。此外,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特点与一般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困难儿童常将原因归于内部不可控因素[5]。学习困难儿童较少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的程度不够,却归因于能力低。在社会交往方面,顾蓓晔等 (1991)研究指出,学习困难儿童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导致他们与同学、老师的人际交往困难[6]。与一般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的孤独感偏高、同伴接受性较差。如俞国良等 (2000)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明显偏低,多表现为同伴拒绝或忽视[7]。学习困难学生与非学习困难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问题行为[8]。朱冽烈等 (2000)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秀及学习一般学生相比,存在更多的品行问题,他们更多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9]。俞国良 (1997)的研究也认为,学习困难学生行为问题的出现频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学习不良男孩出现的行为问题多于学习不良女孩[10]。
综合已有研究,本研究试图比较学习困难初中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习困难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改变学习困难初中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态提供实证支持和对策。
在选择被试时,按照筛选标准,从杭州市 6所普通中学和湖州市的 1所普通中学选取初中学生共 720名,向他们发放问卷册,问卷册包括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两种问卷。共回收问卷 661份 (初一年级 300名,初二年级 200名,初三年级 161名),回收率为 91.8%。
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该量表主要用于测试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商,以符合学习困难学生的筛选标准。
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是适用于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量表包括 8个内容量表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 1个效度量表。各分量表分半信度为 0.84-0.88;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 0.91;全量表和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67-0.86。本研究进行数据分析时分别计算出 8个分量表的得分,其分数之和便是MHT的总量表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态越差。
3.学习成绩
采用被试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语文和数学等主课成绩,计算其平均分,然后再将平均分转化为标准 T分数,作为被试的学业成绩指标。
施测采取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研究质量,挑选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主试,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施测时教师一律离开现场,以避免教师干扰被试回答问卷。测查时间约为 30分钟。
根据学困生的筛选标准,挑选出 290名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都排在班级的最后 10%内,同时班主任也认为他们是学困生,而且所有学困生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 I Q成绩都在 90分以上。此外,由于MHT中存在测谎分量表,且在测谎量表上得分在 8分以上的人,其测验结果不可信,故剔除。因此,在数据处理时,删除 20份测谎分数大于8分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 641份,其中学困学生 290名 (男 169名,女 121名),普通学生351名 (男 178名 ,女 173名 )。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
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对学困生和普通生的MHT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学困生与普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 1可知,学困生的MHT总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在描述心理健康状态的 8个维度中,学困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这 4个维度中的得分高于正常组,其中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两组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维度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学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比普通生差,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这 4个方面。
对学习困难男生和学困女生的MH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配对样本 t检验,结果如表 2所示。
表2 不同性别学困生的MHT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及 t检验结果
由表 2可知,学习困难女生的MHT总分显著高于男生。此外,学困女生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 3个维度中的得分高于学困男生,其中学习焦虑具有显著差异,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他各维度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学困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差于学困男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3个方面。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MH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年级层面上的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
表3 不同年级学困生的MHT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及 F检验结果
从表 3可见,各年级的学困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年级的学困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本研究表明,与普通生相比,初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叶俊杰 (2001)的研究结果一致[11]。叶俊杰以农村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发现学困生与普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焦虑、敌对,以及恐怖等方面。此外,叶俊杰还认为,学困生与普通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在初三年级表现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着升学考试,应付不好往往会导致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学困生与普通生的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 4个方面,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学习困难学生大多是学业上的自卑感与学习焦虑同时存在。在学习成绩不好受到批评和歧视的同时,他们的学习焦虑就会增强,进而逃避学习和考试。学困生存在较高的学习焦虑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学习心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策略使用不恰当等方面。学习困难学生往往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瞧不起,进而害怕与人交往,于是出现对人焦虑症状。此外,学困生害怕与人交往,导致他们的感受性增强,行动受到严重的损害;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导致他们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敏感,常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决定事情不果断。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更多否定的评价,他们的自我调控水平低,情绪上容易波动,自控力较差,经常生气、烦躁、发怒,报复心强,常有想干危险的事的念头和行为。
从性别差异上看,学困女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比学困男生差,这与Heath和 Ross(2000)的研究结论一致[12]。Heath和 Ross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女生比非学习困难同伴报告了更多的抑郁症状,且达到显著水平;而学习困难男生与非学习困难同伴之间的抑郁表现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发现学困女生和学困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即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学困女生比学困男生存在更多的学习焦虑,更害怕学习和考试,进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恐惧心理。一般说来,女性的认知思想狭窄,缺乏变更能力和自控能力,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显得偏激或能力不足。学困女生由于长期对学习和考试的紧张认知形成了慢性的紧张应付习惯和方式,比学困男生更易冲动,自控能力更差,情绪波动大,经常出现生气、烦躁、发怒、大哭、大叫等现象。
从年级差异来看,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而是保持稳定。这种稳定说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处于令人堪忧的状态。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提高。相对而言,初一、初二的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更为严重,这表明处于初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关键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干预的重点时期。
尽管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其中一部分学生的确有比常人更为严重的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并且心理问题常常很复杂,它与学困生的学业及职业生活都交织在一起[13]。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困难之间的关系可能互为因果,但无论其因果关系如何,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之前,对其学业的帮助往往没有效果[14]。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学习困难初中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家长和学校教育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对待学业失败学生的学业技能时,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策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在改善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心理行为问题的确认、评估、干预等,必须考虑学生本人、学校人员和家庭这三个不同的群体,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第一,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能够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定期与那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困生见面;第二,学校教育应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其发展的教育目标和结构;第三,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第四,协调校内外人员、社区组织机构的干预和活动。
提高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关键的还是在他们自身,学校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概念,预防、减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培养学困生如何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解,并对学困生进行自信训练,将具有同类问题的成员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干预治疗 (team intervention referral)。在团体的情景中,成员的不自信行为可以被观察和指正,通过模仿、学习、练习获得自信的行为,自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减少心理行为问题。
[1]Kirk SA.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M].Boston:HoughtonMifflin,1962:263.
[2]赵晶,陈传锋.学习困难:概念演变、认知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J].心理研究,2010,3(3):19-24.
[3]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1:49-53.
[4]Hoy C,GreggN,W isenbaker J,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 wo groups of adults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LearningDisabilityQuarterly,1997,20:280-291.
[5]俞国良,王永丽.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786-790.
[6]顾蓓晔,赵健.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原因探索[J].上海教育,1991(12):33-34.
[7]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0,32(1):59-64.
[8]凌辉.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50-52.
[9]朱冽烈,许政援,孔瑞芬.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0,23(5):556-559.
[10]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1):31-95.
[11]叶俊杰.农村初中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2):27-29.
[12]Heath N L,Ross S.Prevalence and express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students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J].LearningDisabilityQuarterly,2000,23:24-36.
[13]雷雳.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0(1):58-62.
[14]PriceL A,Johnson JM,Evelo S.When academic assistance is not enough:addressing themental health issues of adolescents and adults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Journal ofLearningDisabilities,1994,27:82-90.
A Comparative Study ofMental Health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 ng D ifficulties and Normal Students
ZHAO Jing1,CHEN Chuanfeng2
(1.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Office,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2.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We have investigated 641 junior school students by means of the MHT,including 290 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351 nor mal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1)normal students behave better than 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4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namely,learning anxiety,communion anxiety,sensitive tendency and i mpulsive tendency;(2)boy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ehave better than girl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3 aspectsofmental health,namely,learning anxiety,fearful tendency and impulsive tendency;(3)th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grades.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should be made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their teachers and families.
junior school student;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nor m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G422
A
1671-6574(2010)04-0079-06
2010-06-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BHA090029)
赵晶 (1982-),男,浙江嘉善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陈传锋 (1964-),男,江西鄱阳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