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觎,俞顺洪
(1.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2.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浙江杭州 310012)
产品内贸易与一般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倪晓觎1,俞顺洪2
(1.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2.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浙江杭州 310012)
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品内分工和贸易会改善我国环境,而传统分工和贸易则会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我国应高度重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以此来带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内贸易;一般贸易;环境污染
图1 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的贡献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以垂直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产品内分工和贸易模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①,由此引致全球贸易流量和性质的深刻变化。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国成功地崛起为贸易大国和世界制造工厂。Koopman(2008)等发现中国贸易垂直专业化比率达到了 50%,在一些行业甚至高达80%[1]。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融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之中[2],加工贸易的垂直专业化
比率高达 74.3%,而一般贸易只有 10.8%[3]。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见图 1)。
在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 241.7亿吨,较 2001年增长 19.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 1991.3万吨,较2001年增长 27.1%。2008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474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8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 5倍还多 。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趋于严重的现状,有必要对贸易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和传统贸易在国际分工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两者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对这种差异性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如何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方式来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以及对于贸易政策的制订与调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贸易自由化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环境成本,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ua and Esty(1997)指出贸易自由化加剧了竞争,为了维护本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政府有降低环境保护标准的动机,出现“向底线赛跑”(Racing to Bottoms)现象[4]。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则认为从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Grossman and Kruger(1995)将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为三类: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③,贸易对环境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三种效应的合力[5]。Antweiler(2001)等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环境有正面影响,而结构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则不显著,总体来说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改善环境[6]。Dean(2002)发现贸易的技术效应在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能提高环境质量[7]。Frankel and Rose(2005)在分离了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内生性联系之后,发现国际贸易会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原因[8]23。Kellenberg(2008)则发现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会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层次的提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对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来说贸易可以改善环境,而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贸易则会恶化环境[9]。
在国内,许多学者针对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杨海生等(2005)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10]。刘燕等 (2006)[11]、邓博盛和宋德勇 (2008)[12]的研究则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将贸易按照流向的不同划分为出口和进口,考察了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温怀德等(2008)的研究发现,出口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而进口可以减少环境污染[13]。杨万平和袁晓玲(2008)通过VAR模型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进口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出口则会增加环境污染[14]。
上述研究大都从国际贸易的整体状况出发,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而很少有文献区别不同的贸易模式对一国环境影响的差异性。Dean and Lovely(2008)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国际分散化生产背景下,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出口污染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5]。刘婧 (2009)则通过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RMA Model)分析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贸易与我国环境污染的关系更为密切[16]。由此可见,关于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比较分析还非常少,亟待进一步深入。
环境问题始终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必须是在给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来分析贸易的环境效应 (Frankel and Rose,2005)。如果忽视了此方面的影响而直接用贸易数据做回归分析,则可能会因遗漏重要变量而导致回归结果失真。因此,本文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EKC)的基础上加入贸易变量,以考察不同贸易模式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ln表示取变量的自然对数,下标 i和 t分别表示第 i个省第 t年,λ为地区效应,ε为误差项,c为常数项。pollution代表污染物的排放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行业间差别,综合选取了工业二氧化硫 (SO2)、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这三个指标来衡量环境污染程度;jgck代表加工贸易出口额,ybck代表一般贸易出口额,考虑到省级层面数据的可获得性,用加工贸易来近似地衡量产品内贸易;fdi代表实际利用 FD I数额;pgdp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在样本的选择上,Dean and Lovely(2008)和刘婧 (2009)的研究都是采用中国的整体数据来进行研究。考虑到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2007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 6省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就占据了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 87%,其中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达到了 2461亿美元,而宁夏的加工贸易出口不足 0.5亿美元,如果用全国整体数据来分析可能会低估加工贸易的作用。因此,在综合考察了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加工贸易出口占该地区出口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了这两个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前的 12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福建、辽宁。同时考虑到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分析时段选为 2002~2008年。
关于数据来源,2002~2007年各地区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年各地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数据来自于各地区统计局网站;各地区工业 S O2、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各地区吸引 FDI以及人均 G DP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到。
利用 Eview5.1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为了减小横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EGLS)进行估计,另外根据 Hausman检验来判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 1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出口与工业 SO2、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一般贸易出口与三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产品内贸易与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产品内贸易的增长会降低我国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一般贸易则会加剧我国环境污染。
产品内贸易与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差异性可以从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政府规制效应三个方面来解释:
在传统贸易模式下,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根据本国在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来分阶段进行,在完成工业化的初步积累后,再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攀升。而产品内分工则扩展了一国比较优势的范围。即使一国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只要在这些产品的特定生产阶段上具有优势,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产品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可以越过初始阶段直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事其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因此,产品内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途径。
在传统分工模式下,过去我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随着产品内贸易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出口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且污染性较小的电子、机械等产品集中 (见表 2)。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所推动的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变是造成两种贸易模式环境影响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加工贸易与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变
产品内分工与传统国际分工在生产方式和技术上存在很大不同。在传统分工模式下,某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对应的有效规模不同,在生产过程为一整体不可分的情况下,只能依据某个关键阶段的有效规模安排产品的整体生产规模,其他阶段就无法达到最佳规模,这无疑会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而通过产品内分工,将有效规模不同的生产阶段加以分离,并安排到不同的地区进行,有利于在各生产阶段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充分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分工程度越深,生产效率越高。其次,产品内分工极大地拉动了我国中间品贸易的发展,我国中间品进口从 1995年的 639亿美元增加到 2005年的 3819亿美元,中间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高达 60%以上[17]。高质量、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进口会带来国外先进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加之“干中学”的动态效应,决定了产品内贸易将会带来更多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相对于一般贸易,产品内贸易更能提高我国整体的生产效率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9]。
从 2005年开始,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就明确限制企业从事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的加工贸易。例如,《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和 2008年版目录的增补和修订就明确限制加工贸易企业从事 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的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从而为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FD I、经济增长也是当前影响我国环境的重要因素。FD 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工业 SO2排放量,这可能与 FD I的行业特性有关。经济增长是当前影响我国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人均 GDP增长 1%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 3.7%,工业 SO2排放量增长 7.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 2.7%,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与我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符合 EKC假说:在人均 GDP较低时环境污染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恶化,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后续的经济增长则会改善环境。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阶段,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还会比较大。
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产品内分工和贸易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而传统分工和贸易则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
对中国而言,需要从贸易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产品内贸易,积极参与到全球性产品内分工体系当中,一方面不断提高我国在产品链环节的附加值,注重培养我国加工贸易前后关联产业的配套能力,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不断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环节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源环保型加工贸易,通过开征环境补偿进口税等方式来严格限制高能耗、重污染型加工贸易,以促进我国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与“产品内分工”相类似的表述还有“垂直专业化”“外包”“国际分散化生产”等。本文将在与“产品内分工”同等的意义上使用这些术语。
②根据《2008中国环境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③规模效应指贸易自由化使经济规模扩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构效应指贸易自由化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一国要素禀赋结构和贸易结构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技术效应是指通过贸易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技术外溢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④研究发现,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污染密集度会先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而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即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
[1]Koopman R,Wang,Z,Wei S J.How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Made in China[R/OL].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2008[2010-06-13].http:www.nber.org/papers/w14109.
[2]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2004,41:55-82.
[3]Dean J M,Fung K C,Wang Zhi.How Vertically Specialized is Chinese Trade?[R/OL].Washington DC: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Office of EconomicsWorking Paper,2008[2010-06-12].http://www.usitc.gov/publications/332/working_papers/ec200809d.pdf.
[4]Dua Andre,EstyD C.Sustaining the Asia Pacific Miracl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M].Washingt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7:150.
[5]Gross man G M,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353-377.
[6]AntweilerW,CopelandB R,TaylorM S.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877-908.
[7]Dean J M.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harm the environment?A new test[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34:819-842.
[8]Frankel J A,Rose A K.Is trade good or bad for the environment?Sorting out the causalit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1):85-91.
[9]KellenbergD.A re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income for the trade and environment debat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8(1-2):106-115.
[10]庄惠明,赵春明,郑伟腾.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实证——基于规模、技术和结构三种效应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9,31(5):9-14.
[11]刘燕,潘杨,陈刚.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济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6):48-55.
[12]邓柏盛,宋德勇.对外贸易、FD 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4):101-108.
[13]温怀德,刘渝琳,温怀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2):88-94.
[14]杨万平,袁晓玲.对外贸易、FD 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时间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82-2006[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62-69.
[15]Dean J M,LovelyM E.Trade Growth,Production Fragmentation,and China’s Environment[R/OL].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 2008[2010-06-13].http://www.nber.org/papers/w13860.
[16]刘婧.一般贸易与将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6):44-49.
[17]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聚集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 G MM方法[J].世界经济,2009(12):27-39.
[18]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6):30-37.
[19]张少华,陈浪南.外包对中国能源利用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6):23-29.
The D ifferent Impact of the I ntra-product Trade and Traditional Trade on Chi nese Enviromental Pollution:An Analysis Based on PannelData of Chi nese Provi nces
N IXiaoyu1,YU Shunhong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Administration,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2.China;EconomicsDepar tment,Zhejiang School ofAdministration,Hangzhou 310012,China)
Theoretical and empe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tra-product trade and traditonal trade will exert different effects on Chinese environment: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will improve Chinese environment;however,traditonal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will aggravate Chinese environmentalpollution.Our country should attach i 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of intra-product trade,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intra-product trade.
intra-product trade;traditional trad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710
A
1671-6574(2010)04-0014-06
2010-06-16
倪晓觎 (1979-),男,河南新乡人,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讲师,经济学博士;俞顺洪(1975-),男,浙江金华人,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师,经济学博士。